【原文】
安、徐②、正、静,其柔节③先定。善予而不争,虚心平意④,以待倾⑤。右主位⑥。
【注释】
①符言:符是符契、符节。我国早在汉代就把有节的竹片加以中分,由两人各持一片,日后各拿这一片竹的人,只要能把两片竹完全合在一起,连竹节都能像原来那样吻合,那就证明是他本人或其代理人。到后来,改竹片而用木片或纸片等,并在上面加盖印记,而且是从印的中间切断使用,这种印就叫“骑缝印”。这里指言词与事实像符契一样吻合。还有人认为“符言”乃是“阴符之言”的简称。
②徐:缓慢、稳重。
③节:节度,法度。
④虚心平意:使内心很谦虚,使意念很开朗。
⑤以待倾:以备倾覆。
⑥右主位:右:古代从右向左竖写。上面主要讲善守其位。
【译文】
如果身居君位的人能做到安详、从容、正派、沉静,既会顺利又能节制,愿意给予还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天下纷争。以上讲善守其位。
【延伸阅读】
那些有所作为身居高位的人,往往不会显得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而是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他们有着安静、稳重、有礼有节的言行举止,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善于肯定他人的成果,因此他们的做事效率往往比一般人要高得多。
胸襟广阔、平易近人的人,深知“小不忍而乱大谋”的道理,尤其是那些心中存有远大抱负之人,更是能够分清孰轻孰重。当然,宽容大度并不是对他人的无原则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更不是要与不正当的行为和平共处,而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做到相互谅解和支持。只要真正做到宽以待人,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公元前606年,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一举消灭了叛党,回到郢都,开了一个庆功会。这个宴会名为“太平宴”。君臣兴致很高,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还没尽兴。
这时,天已经渐渐变黑,外面刮着大风,如同要下雨的一般,然而大厅中烛火通明,轻歌曼舞。忽然,从舞女中转出一位绝色佳人,上着白藕丝对衿仙裳,下穿紫绡翠纹裙。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地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脸蛋如三月桃花,纤腰似春之杨柳,说不尽的体态风流,风姿绰约。
这位美女就是庄王最宠爱的许姬。此刻,她奉庄王之令为群臣斟酒。她体态轻盈如同燕子一般,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群臣都被他迷住了,疯狂的喧闹声顿时全无。
突然,一阵冷风扑至大厅上,将屋里所有的蜡烛都吹灭了。而此时许姬正为一人斟酒,那人却趁着黑灯瞎火之际,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捏她的手。许姬倒也厉害,顺手牵羊地把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快步来到庄王前轻轻地告状,要庄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谁那么大胆,竟敢趁机调戏她。
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羞辱,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啊。但庄王想了想,高声喊道:“切莫点燃蜡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不用打扮得衣冠齐整的了,大家统统把帽子全摘下来吧!”当莫名其妙的文武官员都把帽子摘下后,庄王这才叫人点燃蜡烛。如此一来,庄王和许姬始终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何人。
散席之后,许姬对庄王颇有责怪之意。庄王却笑着说道:“今天是寡人请文武百官前来喝庆功酒的,大家也很高兴,喝得都差不多了,酒醉出现狂态乃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又有什么奇怪呢?如果寡人按你所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这样的确显示了你的贞节,但却让群臣不欢而散,那样就都会说我胸怀狭窄、度量太小,那以后谁还会为我拼死效劳呢?”
许姬听后,十分佩服。
后来,楚国与郑国交战时,前部主帅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数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连连胜利。庄王要厚赏唐狡。唐狡却红着脸说:“大王切莫厚赏,只要不治我的罪,末将已感激不尽了!”
庄王问:“为什么呢?”
唐狡磕头答道:“上次‘绝缨会’上,去拉美人手的便是我呀!昔日蒙大王不杀之恩,今日末将才舍命相报啊!”
庄王大喜,不但没有责怪唐狡,反而重赏了他。
楚庄王心胸广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对调戏自己爱妃的人不但不加以责罚,还加以重用,这样的主君有谁愿意舍弃呢?他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能够做到心平气和、与世无争的人,不仅能够减轻自己本身的负担,还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甚至还有可能使自己声名远播,何乐而不为呢?清朝时期的张廷玉宰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清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张廷玉的宰相,他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了争夺地皮,两家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争不过,便修书给张廷玉宰相,要张宰相亲自出面干预,希望能够争夺地皮。
身为宰相的张廷玉到底见识不凡,他看完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信后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于是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尽管张廷玉失去了祖先传下的几分宅基地,但他却换来了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流芳百世的美名,这当然是得大于失的好事。
心平气和、与世无争并不等于做一个无名无用之人,更不等于逃避;相反,与世无争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心静自然远离虚浮,心平气和自然与世无争。追求与世无争的境界更多的是在挖掘自身内心的快乐,要超越他人,首先就需超越自己,如果连自己都征服不了,又怎么能够去征服别人呢?
人的一生当中,如果能够以广阔的胸襟来对待他人,做到安详、从容、正派、沉静,不仅能够博得他人的好感,赢得周围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自己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自在,这才是真正美丽、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