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心灵洗个澡(全集Ⅱ)
20085500000005

第5章 改变观念,才能改变人生(3)

学会释放心里的闷气

每个人都可以用思想和情绪控制身体的环境,你可以自行选择,要给它一个病菌滋生的温床,或一座健康的圣殿。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碰到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并为此生气、苦恼。这是很正常的,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总是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生气不休,不仅无法保持身心健康,长此以往,还势必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心理上讲,生闷气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是一种消极的甚至是有破坏性的心境。

怎样才能消除爱生闷气的毛病呢?那就拓宽心胸,扩大社交,从个人的天地里走出来,不要把苦闷、不悦埋在心里,可以适度释放,也可以向朋友倾诉。

有人倾听你的心声,理解你的感情,就不会生闷气了。多读书,充实知识,是消除闲愁的良方。要丰富业余爱好,善于从自己身边寻找快乐。此外,还要学会乐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活着的人就要记住生活是美丽的,珍爱生命,享受生活,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就生闷气,伤了自己的身体。

哈利法克斯曾经说:“每个人都可以用思想和情绪控制身体的环境,你可以自行选择,要给它一个病菌滋生的温床,或一座健康的圣殿。”

老是抓住生气情绪不放的人,经常会因为自己的生气而迷失在自我愤怒之中。顺其自然,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卸下过去的伤害和生气的沉重负担。这样,你就不会因心中积压的怒气而伤害自己的身心。

生活当中,人们有时对一些不公平的事表示愤怒。然而,大怒之下往往会导致身心受损。难解的怒气在胸,就会有一种强大的压力,使得你情绪不稳,心神不安,整天恍恍惚惚。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不仅工作、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还有可能出现差错和事故。

小向一次因家务事与丈夫发生争吵,由于语言过激,两人互相打斗起来。小向一怒之下背过气去,丈夫见此状急忙收手,马上惊呼救人。小向在众人一阵手忙脚乱的掐人中、撸胸口、捶后背的救治下,总算缓过这口气来。可是她落下了终身都无法治愈的毛病——手脚抖动,给自身及家庭生活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危害和不便,以至后悔莫及。

俗话说:“气大伤身后悔迟。”像小向这样无节制地动怒,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是最不可取的。

现代医学认为,人在发怒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增高,交感活动性物质增加,诱发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加,促使小动脉收缩痉挛,致使血压升高。同时,发怒时会使人体内甲肾上腺含量增高,会导致心跳加快、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愤怒还可以使人的食欲降低,消化不良,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发怒既对身心有害,那么是不是一定要把怒火压在心底呢?当然不是。

发怒固然有损健康,但怒而不泄同样对健康无益。英国一位权威心理学家认为,积压在心中的怒气就像一种势能,如果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爆发,可能会酿成灾难。正确的态度是疏泄怒气,适度释放,我们可以将心中的不满坦率地讲出来,或找知己好友无所顾忌地倾诉;或写信、写日记,使怒气在字里行间得到排解。还可到室外打球、跑步、爬山、呼吸新鲜空气,让怒气与汗水一起流淌出来;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的方式,或看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或埋头工作,或欣赏音乐、戏曲,以求得心理平衡。

学会排解愤怒,也是道德修养的表现。养身贵在戒怒,戒怒就是养怡身心,尽量做到不生气、少生气,思想开朗,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谦虚处世。

这样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于人于己都会有益而无害。

容易动怒的人,光知道如何排解怒气还是不行的,最主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制怒,学会让自己尽量不发脾气,不轻易动怒,才是上策。这就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事事宽解为怀。

现在,该知道如何对待自己易怒的情绪了吧!遇事冷静是根本。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尽量通过别的途径去解决,动怒不光于事无补,反而对自己有害,何苦呢?

但是,我们应该记住,释放闷气绝不是让你无节制地发怒,而是适度、有方地疏导怒气。在宣泄不良情绪时,应该尽量减少对他人心理和身体的伤害,这是宣泄闷气的原则。

敞开紧闭的心门

心门打开后,能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亲密,也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快乐与轻松,释放内心的压力,还有助于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很多公司里都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嗨,兔小姐,今晚公司有集体舞会,到时你可一定要参加。千万别像上次那样,一个人悄悄地溜走了。”午餐时,工会主席大象热情地提醒兔小姐道。

“谢谢,我不会跳舞,我想我还是不参加的好。”兔小姐拒绝道。

“你到公司都快三个月了,很多同事还不认识你,你应该趁此机会和大伙儿交流交流。这样,对你的工作也有好处的。”大象主席说。

“我真不习惯在人多的地方久呆。”兔小姐仍然拒绝道。

“真是个怪物!”大象主席心里说。其实,公司的同事们也早已在背后这样议论它了。

后来,小白兔在公司一直未升职,始终是一个普通的职员。据公司人事部的鹿先生说,兔小姐性格孤僻,有自我封闭症的倾向,这样的人,即使提拔了它,也不会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虽然是初涉职场,但也应该懂得享受生活,所以在闲暇之时,可以与同事一起出去参加娱乐活动,借此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亲密。这不仅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快乐与轻松,释放内心的压力,还有助于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不仅是在工作中要多和同事接触,在生活中,我们同样要多和周围的人接触,千万不能关着自己的心门,把自己排斥在远离人群的地方,这样对心理健康有负面的影响,对事业的成功也是阻力。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么一类人,像寓言中的兔小姐一样:喜欢孤来独往,将自己的身体、内心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他们或者沉默寡言,整天不吭一声;或者面对着电视,一眼不眨地呆呆地盯着看;或者面前摆上一本书,但眼神呆滞十天也看不上一页。别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简直就像一个坚固的堡垒一样打不开。他们很少与人交谈,几乎变成一个口吃的人。他们仿佛是自我流放到一个孤岛上,没有人烟,甚至连动物都没有,他们没有一丝逃出荒岛之意,可他们却明显地发生着变化:孤独、寂寞、暴躁、衰老……这种人就是所谓的自我封闭者,医学上称之为自闭症。

西奥多·罗斯福,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过去却是个自卑、胆怯、神经质的人。他在自传里说:“一次,我读到一本书中有一位英国军舰舰长告诉人们怎样才能勇敢:‘你可以装作不害怕的样子,时间一长,你就真的变成勇敢的人了。’我相信了这种说法。那时我害怕的东西很多,从大灰熊、烈马到士兵,见了就躲。后来,我让自己装出不怕的样子,果然,慢慢地就不怕了。我想,人的性格和情感都可以选择,你选择了勇敢,就会使自己变成一个勇敢的人。”

人之初,性本同。人从母体中脱胎而山的时候,无所谓胆大或胆小、外向或内向、乐观或悲观、自尊或自卑、开朗或抑郁、热情或冷漠、刚强或懦弱、洒脱或卑琐。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之所以性格千差万别、情感千姿百态,原因不单单在于先天的遗传和胎教,更在于后天的陶冶和选择。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许多人却并不知道。据心理学家调查分析,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至少有75%的人属于外界控制型的,他们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的情感是无法控制和选择的,愤怒、恐惧、怨恨、爱慕、喜悦、欢乐等等情感,只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个人对它无能为力;尤其是各种烦恼、忧愁和不如意主事,只能接受不能拒绝,更不能随意改变。如果我们对这种观念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它是一种在自我迷误心理驱使下的自我挫败行为。

其实,人既能选择自己的情感,也能消除心理上的一切障碍。关键在于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认识和看待外在的世界,用豁达的心境去认知和感受自身的遭遇,用顽强的意志去改造和优化周围的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学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被关押了很长时间,饱受生活上的欺凌和人格上的侮辱。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因受折磨而发疯的人。他强迫自己不去看和想那些倒霉的事情,而是着力回忆自己以往经历过的各种喜事和乐事,并刻意幻想今后生活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好运和奇迹,使自己每时每刻都处于无忧无虑的情感之中,脸上常常浮现出灿烂的笑容。终于,当他从集中营里被释放出来,重新获得自由时,他的亲朋好友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在魔窟里受尽凌辱的人,竟能保持着如此年轻而不衰老的心境。

消除自我迷误心理和自我挫败行为,主要在于培养一种崭新的个性,相信自己每时每刻都能做出情感上的正确抉择。要知道,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映,是一种主观上的可选因素,而不是客观上的必然因素。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忧愁和不如意的事,常常都是“庸人自扰”的结果。有些事本来并不严重,甚至根本不算一回事,可由于一些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够豁达大度,往往有意无意地强化了问题和障碍的“能量”,使问题和障碍变成了一道道扼杀生命活力的绳索。

如果有自我封闭心理现象,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学习交往技巧,真诚坦率地对待他人。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2)学会精神“转移法”,有些人之所以自我封闭,关键在于没有一个可终生为之奋斗不息的事业,自我封闭者通常都是那些无所事事或感到自己无所事事的人。不妨试一试精神转移法,即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以减轻心理压力,如练字、作画、唱歌、练琴等。

(3)学会将成功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

不为金钱而工作

当你面临金钱和快乐的选择时,你选择了什么,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是不在乎工作中蕴藏着的多大危险,也不会在乎薪水的多寡。因为他们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当成一种人生的乐趣。

有一个欧洲观光团要到非洲一个叫卡卡拉斯的原始部落旅行。当游客抵达目的地时,一眼就望到了部落里的一棵古老的菩提树,树下坐着一位老者,穿着白袍,盘腿安坐,手中做着草编。精致的草编顿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只见老者从容、轻巧地摆弄着草编的原材料,一会儿,一个样式美观的草编就做成了。

游客当中的一名商人想:“如果我能把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一定会轰动整个巴黎市场,到那时肯定能大赚一笔。”顿时,巴黎女人戴着这种草编的小圆帽挎着这种草编花篮的情景就浮现在了商人的脑海里。他激动地对老者说:“老人家,我想把你的产品介绍到法国巴黎去,它一定会成为一种时尚。我想购买你的这些草编,你多少钱卖我一个?”

老者见这名商人是如此的热爱他的草编,便微笑着告诉他:“10块钱一个。”

商人欣喜若狂地说:“我没有听错吧,10块钱一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那我多买一些是不是还可以再优惠一些啊!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老者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儿,他不慌不忙地告诉商人说:“如果你要买那么多的话,就得要20元钱一件。”

商人被老者的话惊呆了,他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什么问题,又问了老者一次说:“你刚才说多少钱?20元一件吗?”

老者肯定地说:“是的”。

商人几乎大喊着问:“我买那么多,为什么不见优惠反而又贵了一倍呢?”

老者有些气愤地说:“为什么?我要做10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那一定会把我乏味死的!”

很多时候,在金钱和快乐之间,我们只能选择一样,如果你像上文中的老者一样,不选择金钱,快乐就会很多。

不要为金钱工作,同样适用于职场中。我们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是在工作中获得的珍贵的工作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的充分表现和人品的普遍认同等。这些东西才是直接决定你的薪水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不是你的一厢情愿。

但是,很多人却经常抱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快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他们只为薪水而工作。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就是在有一定工龄的员工中也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假如说他们对工资不满意,他们就不愿意认真工作。他们只看到工资,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工作中没有热情,没有激情,没有信心,没有良好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过就躲过,敷衍了事。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前途,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