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心灵洗个澡(全集Ⅱ)
20085500000020

第20章 健康才是你最重要的资本(1)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本。因为其他一切的一切都建筑在健康之上的。不要以忙为借口而拒绝健身和养生,不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而要在健康的基础上获得事业的成功。有了健康,你才不用忍受疾病的折磨;有了健康,你才能专注于事业;有了健康,你才有可能去享受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没有健康,风度无从谈起

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

我们要评价一个人好坏时,常说:“那人有风度,气质好!”甚至女孩找男朋友,风度也在其必备的条件之中,甚至有人说:“当风度与温度相遇时,永远是风度战胜了温度,即使是在南极的冰天雪地。”由此可见,风度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们都喜欢和有风度、气质好的人打交道,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风度,有气质。

中国健康专家洪昭光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确,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健康,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但是,一些人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在健康与风度之间选择了后者。当然,这样的选择常以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告终。下面这个寓言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稻田边,一只青蛙羡慕地对一只鹭鸶说:“你有一双修长的腿,看起来多漂亮啊!”鹭鸶听后,甚为得意。于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故意露出自己修长的腿,以博得人们的惊叹与羡慕。

冬天到了,鹭鸶妈妈见女儿依然光着一双修长的腿,便严厉地说:“快披上你的外衣,不然会冻坏的。”

“不,妈妈,人们都说我和天使一样,有一双漂亮、修长的腿,而正是这双腿,才使我显得高贵而又有气质。如果我穿上了外衣,那谁还能看得见我的双腿呢?我宁愿受点儿冷,挨点儿冻,也要保持这种高雅、这种风度!”

后来,这只鹭鸶突然在人们面前消失了,它成了跛腿,据说是因为它得了严重的风湿病。一只腿跛了,它觉得自己再也没了昔日的风度,便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再出来见任何人。

的确,风度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了健康,风度又从何谈起?所以,健康是风度的前提,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会有资本,有机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风度。

然而,虚荣心总是左右了某些人的思想,当风度与温度发生冲突时,他们总是选择了风度。这样,虽然能得到一时的赞扬、艳羡,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因为没有了健康,还谈什么风度?所以,在某些时候,当看到他人比自己有“风度”时,要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常心,才不会为了风度而不要温度,继而影响健康。

每天坚持适当、适量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就是财富。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一个人长时间不做体力活动,身体得不到锻炼的同时,思维也会变得迟钝。

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都市人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运动不足,平均30岁体力就开始走下坡路,40岁以后体能更是亮起了红灯。该调查研究的项目是进行3分钟登楼梯、脂肪测验、仰卧起坐、身体前曲以及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肌力和柔软度的身体健康测试。参加测试的很多人爬两三层楼梯就气喘吁吁,弯腰时手指只能碰到小腿肚子。调查发现,完全不运动者高达28%,而身体健康的几大要素检测正常者都不到10%,被检测的人普遍存在活动量不足、体能不佳、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健康隐患。

要克服以上隐疾,我们就必须运动。生活中,那些喜欢运动的人,大多朝气蓬勃,精力充沛。

美国西部某镇上有一位长寿老人,已过百岁的他每天都从家里步行两站地到公园去散步。

一次,镇长在公园里偶然遇见了这位百岁老人,他上前恭敬地问道:“先生,您是我们镇上年龄最长的人,可您的身体和精神看上去却很年轻。请问您保持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哦,镇长先生,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是比别人更注意运动而已。从年轻时就注重锻炼,每天都做一点运动,风雨无阻,也许这就是我长寿的原因吧。”

每天坚持运动,这是百岁老人告诉镇长的长寿秘诀。可见,每天做一点运动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会说:“我很忙,没时间运动。”或是“我不喜欢运动。”诸如此类的话。

事实上,从健康的观点来看,惟一不能运动的正当借口是身体有病,真的不能动了。换句话说,如果不运动,就等于是在伤害自己。因为你失去了一种最简单的能让你感觉快乐、平静、不急躁的有效方法,也说明你对自己不够用心,让自己患上本来可以避免的疾病。

有规律的运动能释放体内的内分泌,对脑部有镇定的作用,对人的身体也有好处。我们在运动之后,就不容易为小事在意,过去困扰我们的事现在对我们的影响少了。就算真的遇上一些棘手的事,我们也能轻松地处理。

不过,运动确实需要花一些时间,但无论如何,比起生病或待在医院所花的时间要少很多,何况一个人运动后每天的精力与能量都会十分充沛。此外,比起每天在家中花精神生气、唠叨,运动所要花的精力实在太少了。

想想看,你只不过花了一点点固定的时间来做运动,你的生活就变得顺畅、有效率,而且不容易生气,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因此,每天坚持做一点运动,对你有百利无一害。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工作等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练习太极拳、参加球类运动等,最普通的一种方式就是散步,这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既科学,又非常有效。

散步养身又养神,我国的医学巨典《黄帝内经》就有“广步于庭”的记载,即在庭院中缓缓地散步。唐代的孙思邈是大医学家,活到百岁开外。在93岁时,仍然“视听不衰,神采甚茂”。他的养生要诀之一就是散步。

饮食要有节制

人类延长寿命最好的办法就是饮食要合理,要尽量避免食物摄取过量。

卡米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要过着一种规律的、有节制的生活,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所谓有节制,就是不暴饮暴食。民间也流传着不饱食的谚语:“要活九十九,每天留一口。”“少吃香,多吃伤。”“少吃好滋味,多吃坏脾胃。”等等。很多人之所以有个“多愁多病的身”,就是因为吃得过多的缘故。下面这个小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一天,印度的巴谢那迪国王带着侍者乌达拉前去拜访佛陀。

由于国王每天的食量都很大,饮食不知节制,因此患有肥胖症,走起路来十分吃力。

佛陀看见国王蹒跚的步伐,对国王说:“一个人如果能够节制伙食,非但不苦、不老,还可以长寿。”

国王听后,命令侍者乌达拉说:“从今以后,每当我准备用膳的时候,你必须朗诵这段话,如果你确实做到,我会赏赐你金银财宝。”因此每当国王进餐时,乌达拉都会大声念出这段话,用来提醒国王要节制饮食。

经过一段日子的调整,国王的肥胖症有了明显改善,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身体状况和气色都比以前好许多,这全都靠适当的饮食所赐。

饮食没有节制,就会增加生理的负担,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有许多医学实验都证明:人类延长寿命最好的办法就是饮食要合理,要尽量避免食物摄取过量。

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麦克教授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麦克教授把老鼠的食物减少一半,结果发现其寿命增加一倍。后来得州大学的马沙洛博士也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实验老鼠分成三组:第一组任由它们随便吃;第二组把食物减了四成;第三组也是由他们随便吃,但蛋白质摄取量减半。结果在两年半以后,第一组老鼠的存活率只有13%,第二组的存活率高达97%,第三组的存活率是50%。因此,科学家们推论,人类如果采用“少吃”这种饮食模式,寿命可望增加二十至三十年。

假如我们把一个人的一生以平均70岁计算,每人要吃进60~70吨食物。这些食物都必须通过胃肠的消化、吸收,才能够供给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所以,人们把胃肠比作人体的“营养加工厂”。人的胃肠和其他器官一样,工作是有一规律的,它们的承受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违反了它的规律和承受能力,其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身体就必然要出毛病,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生活中,因为暴食而导致死亡的例子很多。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是其中之一。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有一次坐船时,突然洪水猛涨,被困在洞庭湖里。当地的父母官闻信后,送去酒肉,杜甫在饥饿中暴饮暴食,结果因身体不适而离开了人世。

健康专家告诉我们:经常饱食尤其是暴食,不但会损伤胃肠功能,引致消化不良、胃炎和胰腺炎,还可使体内的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过量进食后,胃肠血液增多,大脑供血被迫减少,长期下来就会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使大脑早衰,智力减退。

很多人认为胃口大,身体就好。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正确,胃口大并不意味着身体健康。现在肥胖者越来越多,大都是不控制食量的结果。

生活中那些健康和长寿的人们,他们都有科学的饮食观——不暴食,生活有节制。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就是一个例证。

托尔斯泰曾说:“任何饱食过度的现象都是不应该的,有害的,尤其是狂食暴饮更是一种罪愆。”他在《札记》中写道:“彼得堡有位化学家齐宁,他断言我们这个阶层的人99%饮食过度,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托尔斯泰深谙饱食对身体的伤害,所以从25岁起,他就非常注意节制饮食。番茄、土豆等蔬菜是他最喜欢吃的食物,牛肉、奶油等高脂食物较少问津,而且“每餐吃到八成左右便告别了餐桌”,即使再好的佳肴对他也“失去了吸引力”。即使出席文人墨士、社会名流、政界要人的宴会,面对种种山珍海味,他也能控制自己的食欲,不暴饮暴食。

可见,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有必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并以哲人的一句话来警示自己:死于暴食的人要比死于饥饿的人多得多。

不要让自己成为工作狂

一个善于忙中偷闲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是懂得生活的人。

有人曾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他把健康比喻为1,而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爱情等其他人们所要追求的东西都是0,只要有“健康”这个“1”存在时,后面的“0”越多,数值越大;如果没有前面这个“1”时,后面的“0”不管有多少,也只是等于零。

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身不由己地成为“工作狂”,人们都想在挣钱中体现自身价值,证实自我。这固然没有什么不对,社会也需要这些兢兢业业的人创造财富。但是,人生在世,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上活一回。

兰肯先生的秘书在接待一位来访的大客户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刚去夏威夷度假了,要不您等四天再来吧!”

“什么!四天?他扔下这么大的生意摊子,竟然去度假四天!”客户的眼睛如同两只铜铃,仿佛质问的对象是自己的下属。

“是的,经理走之前,交代得很清楚,在这四天中不要用公事打扰他!”秘书毕恭毕敬地回答。

“那么,我给他打电话可以吗?”客户紧接着问,“我不谈公事!”

秘书犹疑着答应了。

“你工作一个小时可以挣50美元,你一下子就休息四天,一天八个小时,一个月就少挣1600美元,一年你就少挣12个1600美元,老兄,这值得吗?”客户接通了兰肯先生的电话,开始叫起来。

兰肯先生懒洋洋地在电话里回答:“我一个月多工作四天,一天八个小时,我能多挣1600美元,可是我的寿命将减少四年,四年的损失就是48个1600美元,到底哪种损失更大呢?”

当工作和健康有了冲突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兰肯先生毅然选择了休息,投入到自然美景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样无疑更有利于工作,更有利于事业发展。

在一家茶馆的门前,有这样一副门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求乐,拿壶酒来。”这就是懂得生活的精髓所在。人生如果总是忙忙碌碌,熙攘为利,则难免活得太累、太辛苦。而一个懂得享受悠闲的人,他的身心能时常得到放松,烦恼也就会随风而去。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拥有了手机、电脑、私家车……我们本以为这些工具能减轻我们的忙碌,却没想到又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忙乱。私家车的擦洗、保养成了双休日的必修课;手机成了他人用来随时随地“招呼”我们的工具;网络使我们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我们反而更忙碌了。

忙碌首先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由于忙碌,我们也淡漠了亲情,我们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我们真的有必要如此忙碌吗?我们就不能做到“偷得浮生半日闲”吗?

第三届家电行业高峰会议在碧仙山庄举行。会议期间,每到休息时间,一些公司的老总便回到自己的房间,不是和助手商议方案,就是研究其他公司的资料,忙得团团转。

然而,令所有人惊奇的是,一到会议休息时间,环球奶酪公司的老总秦海天则总是独自一个人迈出会议室,沿着碧仙山庄的忘忧湖散步,或是到花园中欣赏奇花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