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西方科技十二讲
20083200000026

第26章 技术创新:西方经济发展的引擎(5)

技术创新及其扩散,不仅会拉动宏观经济增长,而且还会导致产业结构优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茨涅兹曾对欧洲20余个国家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案例作了研究,他发现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事实:(1)绝大多数国家的农业部门的产值在增长,但其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却下降了。一般来说,在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的初期,农业部门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占近一半,有的高达2/3。但在上述发展阶段的后期,则下降到20%以下,有的国家甚至低于10%,下降幅度超过30%。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也大为下降。如美国农业劳动力比重从1840年的68%下降到1950年的12%,降幅达56%。(2)工业部门在全部总产值中的比重从初期的20%耀30%提高到40%耀50%,平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与此相适应,工业劳动力比重也大幅度上升。(3)服务业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人们把产业结构的上述变化趋势称为“产业结构的高次化”。

库茨涅兹认为,产业结构高次化,是各个产业及其部门变动的结果,其直接动力就是技术创新及其扩散。自18世纪以来,当一个重大的、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及其扩散产生之后,常常会导致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或服务业部门的形成;在其新产品的优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之后,市场对它的需求就日益增大,同时又由于渐近性的技术创新又成功地完善了新产品的品质与功能,改进其工艺,降低其成本,该产业部门便会迅速扩展,进入一个高速增长阶段。这样就导致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从而促成了产业结构高次化。

库茨涅兹在上述实证研究中还发现,伴随着产业结构高次化的同时,二次产业即工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它大体呈如下三个阶段发展:

第一,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起步于轻工业,如英国18世纪的产业就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以生丝和棉纺织为主的轻纺工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中占到80%。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农业和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劳动手段的改进与提高,客观上要求制造业的发展,这就使工业化进程进入以冶金、化工和机械为代表的重工业化阶段,实现了从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转换。

第二,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重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发生了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结构模式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模式转化。这就是所谓的高加工度化。如日本从1955~1975年这20年间,服装工业的发展速度为纺织工业的4倍多;木器家具业的发展速度是木材加工业的2.3倍;机械工业的发展速度是钢铁工业的2耀3倍。原材料加工深度明显增加。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知识和技术在投入中的地位日益增加,科学技术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化进程进入到高技术化阶段。这不仅表现为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还表现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武装和渗透,迅速改变着这些产业的技术面貌,使其科学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呈高技术化趋向。

人们把上述这种二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称为“第二次产业内结构的高级化”。显然,这种工业内部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其技术结构不断高级化并产业化的结果,这实际上是通过历史上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来实现的。可见,技术创新也是二次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直接动力。

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

您上面实际上是介绍了在宏观和中观层次上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下面您能给我们进一步介绍一下在微观层次上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吗?

熊彼特大约在一百年前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他认为,从微观层次上来说,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企业利润的增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但是通过技术创新则是其主要手段。企业的生产活动是把一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组织起来。生产不同的产品或者用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相同的产品,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把这些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组合起来。技术创新实际上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工艺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实质上是通过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形成生产体系的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作一点解释。

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出一种新产品,它能够更充分地满足现有的要求和原先已满足的需求,从而导致企业利润的形成。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产品与老产品在功能上一样,但新产品的成本低,这样它便可以以低于老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从而赢得了大量的市场,企业由此获得大量的利润。例如,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电子表”这种新产品,占领了过去机械手表的大量市场,获得了客观的利润。另一种情况是,新产品在功能上优于老产品,因此新产品可以以较高地超出其成本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企业由此获得大量的利润。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毕彻姆制药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的新型青霉素药即氨卡青霉素,对那些能抵抗普通青霉素的病菌具有杀伤效果,因此比当时普通青霉素药在功能上更胜一筹。新药销售价格高且销路好,企业由此获得相当于投入的10倍余的利润。此外,技术创新特别是二次创新还能够延长产电子表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由此获得更好的边际效益。

通过技术创新采用一种新工艺,降低产品制造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导致企业利润的形成。例如,用传统工艺产生1毫克人的生长激素,需要从10万只山羊的下丘脑进行提炼,其生产成本极高,相当于一个人乘火箭到月球上去挖一千克岩石然后再乘火箭回到地球上的成本。美国一生物技术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新工艺,产生1毫克人的生长激素的成本仅为0.3美元,如此低的生产成本可以形成企业丰厚的利润。

通过技术创新开辟新的市场,以销售某种既为原市场不熟悉也从未销售过的商品,乃是企业形成利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1990年有人估计,在美国仅将先进的光电子和数字影像技术产业化之后,10年内其产品的销售额就可达到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