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西方科技十二讲
20083200000018

第18章 交流、合作、竞争:科技社团的发展及其主要功能(2)

以英国皇家学会为例,它认为,科学技术对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皇家学会的作用就是要使政府和公众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为此,它近20年来利用自己人才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1 000多名院士的聪明才智,把科技政策咨询,特别是对争论性很强的科技问题提出独立见解和咨询意见视为该组织的基石,在向政府、向社会提供独立的、权威的科技政策咨询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同时也将自己与政府、与社会公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自1998年以来,皇家学会先后就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中有关立法、环境和政策咨询等方面连续发表了五次声明,较完整地表达了皇家学会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政府部门采纳了其具体建议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综观英国科技社团的历史发展,可以这样说,伴随着英国科技社团的历史发展,其在国家科技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也愈来愈明晰:科技社团现在已成为国家科技工作的一种重要力量和社会建制。

您在这里主要介绍了英国的科技社团的情况,那么其他西方国家的情况又如何呢?

英国科技社团及其对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近代欧洲起着率先、示范和楷模作用。法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各国都纷纷仿效,建立自己的科技社团,发展自己的科技事业。19世纪之后的美国更是如此。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英国科技社团的发展是国外科技社团发展的缩影。故对其他西方国家的情况,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我国最早的科技社团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也是仿效西方的样式建立的。1884年左右,化学家徐寿(1818~1884)晚年与一些科学家在上海发起创立的格致书院,可以说是中国科技社团的雏形。科学家在其中举办科学讲座、讨论会,并作化学实验演示。1895年后,由于维新变法的推动,在南京的测量会、在上海的农学会相继创立,并创办了农学报。1909年地学会创立,创办了《地学杂志》。1913年中华工程师学会成立,詹天佑任会长,并创办《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4年中国科学社成立,一年后创办了著名的《科学》杂志。

1949年后,我国科技社团有了较大的发展。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市级专业科技社团(学会、研究会),到2006年6月已增至180个,都隶属于综合性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旗下,它们的学科、专业齐全,覆盖面广,可分为11个群,即基础科学学会群、生命科学学会群、信息科学学会群、机电学会群、材料能源学会群、城市科学学会群、轻纺学会群、医药学会群、农业科学学会群、软科学学会群和工作者学会群。

上海市市级科技社团人力资源雄厚,人才济济。到2005年个人会员人数约17.6万人,其中外籍会员253名,团体会员有12 069个,云集了上海市各科技学科的两院院士和高、中级科技人才;理事有7 009人;专职工作人员有683人。

由此看来,中国科技社团在组织形式即划分综合性协会和专业性学会上,已与西方科技社团接轨。

目前我国的科技社团,在工作职能与工作理念上,也已与西方科技社团接轨。在工作职能上基本也是按推动学术交流活动、科技普及工作、科技中介服务和国家科技政策的咨询等四个方面开展的。您是否可以进一步给我们介绍一下发达国家科技社团在这些方面的若干具体做法呢?

可以。一个国家的科技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卓有成效地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R驭D)活动;全面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国外科技社团发展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逐步介入上述四项工作并做出自己特色的过程。这可以从美国科学促进会1973年修订的章程中明显地看出,该章程在诠释自己的目的时确指出:

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目的是推动科学家的工作,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提倡科学自由和责任,提高科学在增进人类福利中的效率以及增加公众对科学方法在人类进步中的重要性和前景的认识和评价。

2002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对其目的和任务作了更明确的诠释,其目的是“提升全球科技创新,服务于全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其任务是:“1.促进科学家、工程师与公众的交流;2.提升科学研究及应用的国际合作水平;3.提高科技管理和应用的水平;4.提高全民科技教育水平;5.提高工人的科技水平;6.提高公众科技素养;7.加强对科技性事业的支持。”

我们不妨从这七个方面来考察国外科技社团历史发展的若干特点。其中,促进科学技术共同体内的学术研究发展,是英国皇家学会和其后各国科技社团成立的初衷和主要目的。下面请您来梳理一下他们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

组织学术交流会议

先谈“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科学社团乃是顺应科学家之间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促进了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和竞争,这是国外科技社团成立的初衷。

英国皇家学会一开始就形成一个惯例,即在学会的会议上把具体的科学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然后要求他们及时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因此,早期的皇家学会会议都是会员作报告和演说、演示实验、展览各种各样稀奇的东西,并对此进行热烈的讨论和探究。例如,布龙克尔勋爵演示枪炮反冲的实验,波义耳应邀演示他的抽气机实验等等。特别是罗伯特·胡克,他作为皇家学会的干事,职责是为每次会议准备三或四项他自己和任何别人的实验,以应学会的不时之需。胡克是当时皇家学会中最有才干的实验家和最有独创性、最富有想象力的发明家,他向皇家学会会员介绍和演示过大量的科学实验。除了理化科学的研究之外,皇家学会的早期会员,尤其是医学家还极其重视生物学问题,对动物进行了大量解剖和实验。英国皇家学会这种以组织科技人员正式的“学术交流会”作为促进学术研究发展的做法,后来发展为每年定期举行年会的制度,并为各国科技社团所效仿。

以美国科学促进会为例,其每年组织的学术会议十分频繁。以1986年为例,除了它于5月25日至30日在费城召开全国性的学术年会之外,其所属专业学会组织的以学科为主的各种学术会议达260次之多。会议涉及的学科也很广泛,有56个。从会议地点的地理分布来看,既有在美国国内各地举行的会议,也有在其他国家举行的会议,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国际性。1986年的会议地点分布在美国46个州和12个国家。

美国科学促进会全国年会是一次大型的综合性活动,一般与会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对此有兴趣的专业人员达数千人之多。学术会议是全国年会的重点活动。学术报告约有200余个,可分为大会演说、讨论会报告、专题讨论会报告三类。报告题目的范围十分广泛,既介绍微观世界,也介绍宏观世界,还介绍介于二者之间的课题,此外还有电影、展览会等活动。与会者可以看到生物细胞图像、哈雷彗星甚至空间医学和星际通信的有关情况。

至于专业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以美国化学学会为例加以说明。化学学会的全国性会议每年春季、秋季各举行一次,每次参加人数多达1 200人。会议以交流学术论文为主,还组织展览会、数据与计算机检索服务、科技文献展出和其他的设备、产品服务,以及全国职业介绍服务等等。同时,在会议期间不定期组织短训班、同行见面会、颁奖聚餐会、同学会、旅游、参观工厂等活动。

美国化学学会每年还召开10个区域性会议,由临近的地区分会联合组织召开,一般在较小的城市或在大学校园内举行。这样,会员不需要长途跋涉,不需要太花钱,就可以参加学术活动。会议除交流学术成果外,还举行综合性学术讨论会或专题讨论会,特别注重分析化学和化学教育领域的专题。这类会议的与会人员从几百人至千人不等,可为科学家提供比年会更亲切的座谈气氛,而且特别受欢迎。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还提供优惠措施,促进会员参加产品技术评估,参加各种会议、座谈会及博览会等交流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对一些研究课题、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建立业务联系,并通过与工业界及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对会员来说,参加一次会议即可免交一年的会费,这样的措施受到了广大会员的欢迎。

同时,学会还在网络上提供会员与本专业的权威和其他众多技术部门交流的机会。

现在,我国科技社团也与西方国家一样,正在积极构建一个为促进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活动的服务平台。以上海市2005年度为例,市科协及其科技社团共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 181次,参加人次约24万,交流论文约2.3万篇;在学术交流中含有103次在沪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有约2.1万中外科技人员参加。市科协及其科技社团共接待国外及港澳台科技团组357批4 141人次,派往国外及港澳台科技团组176个,计1 046人,其中参加会议的有498人。

学术交流对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在科学共同体内科学知识的增长与扩散遵循“传染模型”。在科学共同体内,通过交流合作实现思想的碰撞,从而推动科学发现的形成。理论的创新,最早只是少数几个人提出,其后通过科学家共同体内子群体之间的交流,这一科学发现的新理论就会得以传播。创新者影响早期接受者,早期的接受者影响后来的接受者,就发生了个人之间的“传染”(蔓延)作用。那些获得这个新理论信息的科学家们,就会很快地觉察到新理论的学术价值,就会迅速地将这一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内,并且利用这一新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更新的发现。科学社会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当这种“传染”的速度将因与每个科学家有个人接触的人们的数量不同而有变化时,这个数量中的微小变化,能够极大地影响(在任何具体数量的交换发生之后的)接受信息的人的总数。如果“传染”的比率大于1时,则接受某项创新的个人的数量,在一个时期是按指数增长的。特别是这种“传染”性交流愈及时,则新理论的扩散的速度就愈快,那么站在新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更新的科学发现数量的增长就愈快。这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外围地带的一大批科学家将迅速地被吸收过来,这个具体研究领域会变成特别具有吸引力的领域。这样就产生了研究论文数量的快速非线性的指数增长。

如果科学共同体内个人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影响水平低,大多数成员和它的接触是非常有限的,那么系统中一个成员接受创新的概率就保持恒定而增长模式是线性的,这时论文的累积增长是近似于线性的。缺少个人之间的交流严重地削弱了这个领域的理论发展。接踵而来的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重复地选择同样的问题,知识没有能够有效地积累起来。

国外著名的科技社团,正是为此历史地承担起组织与推动科学共同体内科技工作者交流互动工作的社会角色。通过这种角色的实现,它为促进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工作、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学术威望,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组织队伍。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还表明,科学家的产出是不平衡的,往往只有少数人非常高产,而其余的科学家的成果较少,于是前者就成为科学共同体中的杰出或领袖人物,后者就成为一般成员。这些杰出或领袖人物对科学理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学术研究机构内组织学术探讨,开展群体研究,培养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机构外彼此之间通过正式(由科技社团组织)的和非正式的途径,横跨整个学科进行学术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这样就使得科学共同体的学科子群体能够追踪急速变化着的科学前沿,在科学理论快速增长的时期能够跟得上新的科学发现,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更新的科学发现。国外著名的科技社团组织的学术会议,正是有意识地将杰出或领袖人物与一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联系起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

您对学术交流重要性的科学社会学诠释很有道理。

综观国外科技社团成功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有如下几条经验值得我们注意:

(1)学术交流活动应是多层次、多方位的;

(2)应多开专业性较强的专题会议和区域性学术会议,以利于与会者深入交流,提高会议的学术效果;

(3)学术交流会议中应组织一些著名权威对本专业前沿的进展做出综述性、评论性的报告,使与会者受益较多;

(4)学术交流的形式应丰富多彩;

(5)整理出版年会论文集或专著,如美国科学促进会从1934耀1972年共出版了94册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了年会或专题学术会议上所发表的论文。

提供发表学术论文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