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2004700000036

第36章 好政府主义 (7)

像这一种情形,是不是值得考虑呢?不过,这仅是举例而言,我绝对不敢对贵院的制度有所批评,我只以为各国议会制度是值得去看看的。譬如美国国会有好几个委员会权力最大,拨款委员会不重要,但筹款委员会(Ways and Means Committee)的权力大极了。筹款的方式是发公债还是抽税呢?“Ways and Means”的意思是想法子。要他想法子筹款,所以他对于拨款的案子可以将原案减去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这个委员会人数很少,主席就是多数党的领袖。譬如现在美国由民主党执政转变为共和党执政,共和党上台,很多人乐观,我就和许多朋友说过不可太乐观。因为共和党竞选政纲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定,就是对内要紧缩,他们认为民主党的政府机构太庞大,对内对外花钱太多。我就告诉我国的朋友们说:这一党上台,参众两院都是要改组,就是他们说的“改组国会”。怎样改组呢?就是每个委员会的主席要由多数党担任;委员会的人数,多数党也要占多数,最少要多一个人。

(三)步骤问题 (6)

美国议会明年一月开会,我们看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组成,就纽约州的众议员Tober先生的资格经验各方面来说,明年他一定当选主席。而Tober先生是有名的最能削减款项的刽子手。尽管参议员塔虎脱先生说外援款太多了,我们要削减,对欧洲要削减,对中国不能减少;但是筹款案子都得先从众议院开始。我举这一例,是说明有的地方我们不能太乐观了。我们明白共和党上台有很多要改进,他们的紧缩政策也许要影响到我们。我说这样话,并不是要诸位悲观,而是表示我们对国外许多政治的变迁,不要看得太过度乐观。同时举这个例子表示其立法机关委员会的权力之大。因为有固定人数,有系统,代表党、代表多数党,一个案子委员会不提出就没有法子通过。如果委员会不提出而要在全院会议提出,就要费很大的力量,一定要过半数表决才能够提出。这种制度也许值得我们参考。我很希望各位有机会参加世界性的议会团体,去看看各国议会的工作情形。一方面使得我们感觉到我们已有了几种特殊值得保存的特殊传统,一方面借此得到借镜而有所修改。这是我以一个不懂政治不懂宪法的人随便说的。

的确,各位在国家危急的这几年中,能够与政府一起,支持政府渡过难关,可以说是贵院树立了中华民国立法机关的遗风,慢慢造成一个——我在外面几次公开讲话中也谈到过我所希望的——合法的批评政府,合法的反对政府,合法的制裁政府的机关。我以一个不懂宪法的人妄谈政治,总觉得民主政治最要紧的基础,就是建立合法的批评政府,合法的反对政府,合法的制裁政府的机关。在现阶段,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受宪法保障,没有方法解散的立法机关。合法的批评,合法的反对,合法的制裁,当然是全国人民所瞩望的,我们立法院当然也就是全国人民所瞩望的国会。

我初来台湾时,有人告诉我立法院有一个传统,就是自居在野,而把行政院看作在朝。这一传统,在我看来,至少不是一件坏事。我以为这就是中华民国行宪四年来有意无意形成的传统。这传统对于宪政具有深长意义。使立法院居于在野,居于合法的批评,合法的反对,合法的制裁政府的地位,无论如何解释,对我这个外行人,总觉得这一传统是很好的现象。本来所谓三权分立制度,就是希望有制裁有平衡有均衡的作用。五权分立也是如此。只要这种传统是基于公道态度,爱护国家,爱护人民,保障人民权利,帮助政府渡过难关,替人民树立合法的批评,合法的反对,合法的制裁的一种传统,一种遗风,这是很有价值的。我以外行和老百姓的眼光观察是如此。对于各位先生谨表示敬意和感谢。

五十年来的美国

我很诧异,联合国中国同志会的座谈会,规模竟是这样的大。我先以为只是二三十人大家在一起谈谈的,想不到人数竟有这么多!座谈会要变成演讲会了。但我并不预备作正式的演讲,请仍照旧有的方式来进行。

联合国中国同志会座谈会过去所谈的多是关于文化方面的,包括古今中外。今天要我来讲的,仍是文化的一部分——五十年来的美国。

五十年来的美国,我亲眼见到了四十三年。四十二年前,一九一零年(宣统二年),我国有七十个公费留美学生,那时都还留着辫子,我便是其中之一。从那时起,我在美国读了七年的书,五年在大学城(以大学为中心的乡村城市)的康乃尔大学,两年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十年后——一九二七年又回到康乃尔大学。以后,每隔几年便要去美国一次。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六年、一九三七年都去过。一九三九年奉命为驻美大使,做了四年的外交官,卸任后,因心脏病继续留居美国,又住了五年。一九四九年再度赴美,又住了三年。总计我在美国共住了二十年。这是我认为我可以向大家谈谈现在这个题目的原因。同时,五十年来的美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使美国变成了世界领袖。这是我要讲这个题目的另一个原因。

五十年来的美国,这个题目范围实在太大,不知该从何说起。我们简单的找出几方面的事实,将五十年前的与五十年后的作个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便可以知道五十年来美国文化的进步。

五十年前,美国人的财产是不缴纳所得税的。十九世纪末叶,美国政府拟开始实行所得税。可是,联邦最高法院却宣告所得税是不合法的,他们认为美国是自由平等的国家,有钱的不应该就多出钱,这是违背平等、不合宪法的。

一九零零年,美国钢铁大王卡里基每年的净收入为二千三百万美元,煤油大王劳克福每年的收入也在几千万美元,均不用纳税。而那时的散工,每天的工资仅得一点五美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天工可作的话,每年收入不过三百美元。工人平均的收入每年只有四百美元至五百美元,比起钢铁大王、煤油大王的收入,实有天渊之别。

一九一零年,共和党的塔虎脱做总统,一般人都说他是守旧的,其实他是很有作为的。他是主张国际和平最力的人,美国的所得税法,就是在他的任内由国会通过的。为了通过所得税法,特别提出宪法修正案,经四十八州的追认而成立。三年后(1913年),威尔逊总统时代,所得税才开始实行。当时的税率很低,年收入三千元至二万元的,纳税百分之一;结过婚的人,税率的起征点自四千元开始。这样低的税率,说起来实在可笑。

所得税实行了三年以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彼时所得税的征税机构已完全建立,人民也养成了纳税的习惯,于是将所得税税率提高,成为美国战时主要的财政来源。第四年,所得税的收入超过了关税;一九二零年,更超过关税十倍。照现在的规定,以钢铁大王二千三百万元的年收入,要缴所得税百分之九十以上。艾森豪威尔不久以前新任命的未来阁员(国防部长)威尔逊,三年前个人年薪达六十余万美元,是全美薪俸最高的一人,他要缴所得税百分之八十,薪俸的实得数只有十余万元了。

自实行所得税后,美国五十年前贫富悬殊的现象已告消灭了,现在美国人是以中产阶级占多数。据一九四八年的统计,年收人一千元以下的,占全人口百分之十四点五;年收入一千元至二千元的,占全人口百分之十(两项合计起来约为全人口的四分之一);年收入二千元至三千元的,占全人口百分之二十点六;年收入三千元至五千元的,占百分之三十三点六(全人口三分之一);年收入五千元至一万元的,占百分之十七点九;年收入一万元以上的,仅占百分之三。最可注意的是,现在美国有钱人与无钱人所用的东西及日常生活上的各种享受,都完全一样。五十年前,在美国七千六百万人口中,销售的女子丝袜十五万五千双,而一九四九年,全国内销尼龙丝袜达五万四千三百万双,平均十四岁以上的女性,每人每年可穿丝袜十双,有钱的、无钱的都是一样。再说汽车,五十年前美国的汽车还很简陋,价钱却很贵,修理站极少,马路又崎岖不平,拥有汽车的人为数极少,全国汽车总共不过一万三千八百五十辆。

那时威尔逊总统还是大学教授,大骂汽车是最代表阶级性的,有车阶级兜风,无车阶级吸灰尘!一九零八年,怪人亨利?福特,一个未受教育的机械工匠,看到这种情形,决心制造一种人人可以享用、人人买得起的汽车,发明了T式摩托汽车,最初售价每辆九百五十美元,后来逐年增加生产(最初每年制造18000辆,十二年后每年制造125万辆),逐次减低售价,由九百五十美元跌至七百八十美元、四百九十美元,一九二四年已跌价至二百九十美元,真正是人人买得起了。现在美国已登记的汽车四千四百万辆,平均每三人有一辆汽车。他如香烟、剃刀、电话、无线电收音机、电视器、真空吸尘器等,也莫不是普遍化、标准化地大量生产,廉价供应。一些特殊的物品,反而近于绝迹。无论有钱的、无钱的,都作同样的享受,化极少的代价,可以得很高的享受,连交通不便的偏僻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设备。纽约有一家唱片代购社,原只有一间店面,现则扩充了许多间,每间都堆满了各种音乐唱片,托购的更是络绎不绝。

美国现在已经做到了没有阶级了,其所以能够慢慢的造成了这种地步,有两种主要原因:

一、社会思想的革新运动

五十年前,美国工商业巨子如钢铁大王卡里基,煤油大王劳克福,银行大王摩尔根,为了垄断市场,特组织托辣斯。正当他们威风显赫的时候,新闻界人士兴起了一种扒粪运动,专门研究事实,搜集证据,揭发黑幕,引起社会的革新。首先是女记者黛贝,她费了很多的工夫研究美孚煤油的历史,看看煤油大王是怎样的操纵着全美以至全世界的市场,结果揭发了托辣斯的内幕。另有一位记者林肯?史丹芬,为研究市政腐败的原因,探究幕后操纵的老板(Boss),到处去访问、找材料,结果在杂志上发表了《圣路易城的黑幕》。美国霍斯特系报纸的主持人威廉?霍斯特(去年去世),年轻时也是一个扒粪运动的健将,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社会改革者。他曾设法偷出了煤油大王与大批参、众议员来往的信札,内中许多是分期送款的证据,霍斯特将它一一摄成照片,于一九零八年在报上发表。

五十年前,美国劳工是无组织的,他们多来自欧洲,因为受不了欧洲政治的、宗教的压迫,特跑到新大陆来,希望过着自由平等的政治的宗教的生活。可是因为人数太多,工厂容纳有限,厂主们看了这种情形,乃以没有训练的、工资最低的工人为标准,来雇用工人。工人们不容易找到工作,有了工作的,待遇也极低,生活是痛苦极了,尤以大城市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处的工人最甚。新闻记者雷斯把工人困苦的情形写成了一本书,名叫《那一半是怎么生活的》,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对工人遂予以组织,并改善其生活。除了新闻记者积极于社会思想革新的运动外,一些政治家们也参加了这个工作,老罗斯福总统便是其中之一。老罗斯福总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能说善写,有胆量,有勇气,三十多岁已大露锋芒,人家批评他是个野心家,选他为麦金尼的副总统,企图把他打入冷宫。

麦金尼是领导美国战胜西班牙的人,除帮助古巴独立外,又使美国的领土大加扩充,菲律宾都成了美国属地(以前属西班牙)。美国人有许多是不喜欢美国走上帝国主义之路的,因之,对麦金尼甚表反对。一九零一年,麦金尼竟被一神经病人刺杀,老罗斯福遂得由冷宫进入白宫。老罗斯福籍隶共和党,该党本是个资本家的党。当他就任之初,也极力宣称将继续执行麦金尼的政策,可是第二年便叫司法部提出诉讼反托辣斯法案,解散摩尔根等所组织的西北铁路公司,开始打击托辣斯。当这个案子提出的时候,摩尔根穿着大礼服出席一个晚会,从电话上获得这个消息,面目失色,很气愤的说:“这个小孩子,政治掮客,不同我好好商量!”老罗斯福一面打击托辣斯,一面并作种种的社会立法。有一天早晨,老罗斯福总统一面早餐,一面翻阅辛克莱的小说(这本小说是描写芝加哥屠宰场的黑暗与不卫生)。老罗斯福看了这些材料以后,立刻召集阁员和卫生专家商议改革,并向国会提出食物(包括药品)卫生检查法案,以改善公共卫生。这个法律,可以说是从一部小说出来的。

以人民的疾苦为背景,以事实和证据为武器,暴露黑暗面,唤起社会和政府的注意,从社会立法上加以改善。这种运动在美国文化史上占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大量生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