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少年时代初学古文,记得老师选的古文作品中,有一位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学家名李渔(号笠翁)的作品,我非常喜欢,因为他不但是一位戏曲名家,也可说是一位美学作家。
他喜欢吃,所以写食谱;他欣赏自然和一切美的事物,所写的散文,流传至今。我最记得他是一位“窗”的欣赏者。他发明了扇形窗,开在湖舫上,因为中国的折扇上常画风景,湖舫上如果有了扇形窗,窗外的风景就像上了折扇似的。他又发明了“尺幅窗”,因为他家有一个窗,窗外有“丹山碧水、茅屋板桥,茂林修竹”的好风景,于是他就用几张纸,把窗的上下糊成中国字画的幅额,再镶上边,使得猛一走进屋子的人看见了,简直不知道这是真的一幅画儿呢?还是风景?
我因为很欣赏李笠翁这种闲情逸致的艺术作品,所以一直记得。这使奶奶想起旅游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件事。
在前面一篇《林中迷途的男孩》的稿子里,写我因为喜欢这幅名画,便到艺术中心的美术品贩卖部去买这幅画的复制品。这美术品贩卖部是一处楼上长长的宽廊,所陈列供人选购的美术品,真是琳琅满目。我买画,同时也欣赏这长廊的装饰,墙壁这排有几个大玻璃窗,阳光照射进来,使屋子明亮光丽。而窗外是葱绿油亮的树木,每扇大窗所见的是不同的“茂林修竹”!我欣赏着,我的女儿过来说:“妈,他们是有意开这样大的窗,并且有窗画的作用,您看,每个大窗四边都镶着像镜框一样的边,就是让人看着像一幅大画,而且每一幅都不同呢!”
可不是,这倒使我一下想起了李笠翁的窗画,呵,这里也有,可见艺术家的构思,有时不分时代不分地区,都会一样的,有趣极了,美极了,我的傻瓜相机便把我和窗画一同摄入镜头了。
又有一次,我旅游到大陆的万里长城,晴空万里,我随众同伴努力地向上走,回想我少女时代曾和同学同游到此。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我们都穿着厚棉衣服,有的男生穿长棉袍的,便用根绳子从腰间系住,裤脚也一样,因为风大,城墙也很多倒塌,成了一片没有城垛边沿的大路,如果风吹进裤筒衣筒里,一膨胀,成了飞行伞会被吹到长城外面去了。这一次去长城是几十年后,万里长城成了全世界的观光胜地,所以城垛都修建得很完整(但是很假!)了。
我走到一段洞口形的城垛处,那是古代架枪炮为抵御敌人来侵的地方。
我们这次去,逢到五月,睛朗温暖,没有北方蒙古吹来的风沙,是非常可游的日子。我怀着怀古的心情,走到城垛口向外望去,啊!外面竟然是一棵棵油绿的树,配在远山晴空下,很美哪!我不由得倚墙而坐,把我跟历史合拍下来。洗出照片欣赏,发现这不也是窗画的一种吗?
朋友们,记住,生活中无论何处、何时、何事、何人、何景,都可以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