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20022300000010

第10章 洞察人格(3)

而民主主义者辨别优劣的标准则更具体、更现实、更具可行性,他们所考虑的不是作为整体的人,而是某一特定的素质或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优秀,是由于他某一件事做得好。更明白地说,民主主义者辨别优劣的标准有时不是被辨别者的能力,而是依据其目的、动机和任务。民主主义者眼中的优劣,其比较的基础是与需要处理和解决的任务、问题相联系的;而权力主义者眼中的优劣,不是根据完成的任务或工作效率对比出来的,而是用普遍化的方式进行判断的。

权力主义者对权力的欲望

权力主义者对于权力、名誉、地位有很强的欲望。在极端的情况下,可以说,权力主义者对权力有显而易见的心理需要。此外,他们很渴望拥有权力,特别是对别人的控制权力。

对民主主义者来说,他们很少考虑权力、名誉、地位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权力是指驾驭问题和事务的能力,而不是指控制他人的能力。民主主义者如果拥有权力,他们不会用其来满足个人的需要,而是用其来满足自己所控制的一群人的需要;相反,一旦权力主义者拥有了权力,他们就会自私地用其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在受到挑战的时候,他会强硬、残忍,甚至是以虐待狂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力。

权力主义者的敌视、憎恨与偏见

敌视、憎恨、偏见,是权力主义者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所敌视、憎恨的对象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例如,反犹太主义、反黑人主义、反天主教主义等都不是构成权力主义者的必要因素,必要的因素只是他们对恰好就在他们的身边的某一群人的敌视与憎恨。从理论上讲,可以是长着长耳朵或是蓝眼睛的人,也可能是诗人、屠夫或秃子。永恒不变的只是对某个替罪羊的憎恨,而不是替罪羊的选择。

权力主义者倾向于由一个人的外部表现来评判一个人

权力主义者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倾向于由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如头衔、金钱、控制他人的权力、姓氏、出身等,来评判一个人的优劣。判断谁应该受到尊重,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些人有声望、有控制他人的权力。但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权力主义者尊重或贬低他人,有时仅仅来自一个纯粹而简单的理由,即对于那些受到尊敬的人,不论是由于什么原因,只要他们被人们认为是优等的、高高在上的,权力主义者就会给予尊敬。

对民主主义者来说,这些外部表现远不如被判断者的本质特征、性格或能力重要。民主主义者更倾向于由一个人的内在本质来评判一个人。对他们而言,评判一个人,无论其职位多高,地位多显赫,名声多响亮,都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所尊敬的人必须是个好人,换言之,民主主义者不会因为人们认为应该尊重某人或人们都尊重某人而去尊重这个人,他们只尊重那些在实际作用上值得尊重的人。

权力主义者价值标准单一

权力主义者只用一种价值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成就。在西方文明中,优劣的差异是建立在单一基础上的,例如种族、出身、财富、荣誉等所有能赋予人控制他人的权力的东西。无论是在哪个领域,无论是在讨论什么问题,权力主义者总是不由自主地对那些优等的人言听计从,这只是由于处于统治的价值标准来评判,这些人处于优势。

相反,民主主义者承认价值的多种标准,愿意考虑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价值标准。这些价值标准是特定的、具有实际作用的。如果讨论历史话题,他会尊重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的意见,但不一定会因此在他并不占优势的领域也看重他的意见。他们敬佩一个人,因为他倾尽一生之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最好的化学家、垒球手、小说家或其他什么人,尽管其成就对评判者而言并不重要。

权力主义者将善良与懦弱相混淆

权力主义者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善良、同情、宽容与懦弱相混淆,而将残忍、野蛮、自私、强硬与力量联系在一起。

民主主义者由于其自身的性格结构,而没有这种倾向甚至恰好相反。许多我们认为是自身的性格结构,如诚实、谦虚在权力主义者看来却是懦弱、低下。这一点,很容易被理解。正如我们前面的类比,权力主义者实际上是生活在心理的丛林中,在这个丛林中不是吃掉对方,就是被对方吃掉。如果真如权力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么,这个世界上谁还相信别人,谁就会被鄙视为纯粹的白痴。

权力主义者有利用他人的倾向

从我们已经讨论过的所有的权力主义者的特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权力主义者总认为其他人都是供他使用的工具,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剥削的对象,是棋盘上的棋子。我们甚至会发现,权力主义者倾向于认为,处于劣势的人并非真正的人,如果他们受到伤害、剥削、被剥夺权力,甚至是杀死都无所谓。假设权力主义者认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世界观是正确的,那么,这种想法也就顺理成章了。如果这样,能够伤害、剥削、杀死他人也就成了一个人地位与力量的证明。

而民主主义者生活在另一种心理世界里,他们很少利用他人,因为他们认为其他人并非自己的敌人而是自己的手足,不是对自己的威胁。

权力主义者有施虐和受虐的倾向

权力主义者都有施虐和受虐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既是施虐狂,也是受虐狂。哪一种倾向占上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因素。如果处于控制他人的地位,他们就会很残忍;如果处于从属地位,他们就有受虐狂的倾向。正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这种倾向,即使自己是被虐待的对象,他们也会理解并从内心深处赞同优于他们的人所实施的暴行。他们可以理解溜须拍马者,也可以理解奴隶,虽然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

权力主义者永远也不会彻底满足

权力主义者由于自己的本性,其欲望永无休止,永远也不会彻底满足。从理论上来说,权力主义者对于权力的渴求是不会得到满足的,因为他们的满足感来源于对所有人的统治权,但既使如此,他们也同样会感到自己受到威胁,比如,奴隶的憎恨、缺乏友谊、对他人的不信任等。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权力主义者追求权力是一种满足自己潜意识心理需要的方式,我们就会明白他们的需要注定得不到满足,他们未满足的基本需要包括安全感、爱与归属感。由于权力主义者运用权力很少能满足这些需要,反而更容易受挫折,因此对权力的需要通常是不能得到满足的。

权力主义者永远野心勃勃,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幸福是短暂的。而民主主义者则恰恰相反,他们可以找到幸福,因为他们大部分的基本需要都得到了满足,他们所追求的满足感是可以实现的。

权力主义者的负罪感与心理矛盾

在西方文明中,强大的文化力量使得民主主义和权力主义两种性格类型同时存在。其中一方面包括基督信仰、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和合作运动等;另一方面包括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权力主义教育和家长制的家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