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堂吉诃德(名师1+1导读方案)
19997700000043

第43章 名著知识要点

作者及年代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著名作家,1547年出生于马德里,由于家贫,年轻时就随父亲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辛酸。1570年入伍,1575年被海盗劫持,五年之后才被赎回。1605年长篇小说《堂古诃德》第一部出版,一年之内,再版六次,并被译成英文和法文。1615年第二部出版。塞万提斯的作品除《堂吉何德》外,还有牧歌体传奇《咖拉泰》第一部(1585);剧本如《努曼西亚》《尚未上演的八出喜剧和八出暮间短剧》;短篇小说集《模范故事》;长诗《巴拿索神山晚礼记》和他身后出版的长篇小说《贝尔西雷斯和西希斯蒙达》等。

地位与影响

《堂吉诃德》是举世闻名的杰作,没读过这部小说的,往往也知道小说里的堂吉诃德,他是西洋文学创作里和哈姆雷特、浮士德等并称的杰出典型。

作家作品评价

世界著名作家狄更斯、福楼拜、托尔斯泰都尊称塞万提斯是“现代小说之父”。俄国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在欧洲所有的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与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典型。他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有时清醒深刻得让人敬佩;有时他又表现得十分荒唐可笑,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桑丘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典型,他和堂吉诃德正好相反,当堂吉诃德清醒时候他目光短浅、贪图小利;当堂吉诃德犯病时候,他又表现得异常清醒,尤其忠诚。

内容概要

《堂吉诃德》主要是记叙了堂吉诃德三次出门远行的经历,第一次出门遭痛打,受伤而归。第二次出行选择桑丘作为侍从,干了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最后被人救回家,第三次出行,参孙扮作骑士和堂吉诃德决斗,最终迫使堂吉诃德回家,回到家中便一病不起,临终时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

文章主旨

这部小说对骑士小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抨击,但它的社会意义又远远超过这些,它真实地反映了十六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社会的状况,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矛盾。

主要艺术特色

1.善于运用细节性的描写来塑造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2.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善于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和渲染气氛。

精彩片段

堂吉诃德在饭店时发生的约会的闹剧。

堂吉诃德和教长的精彩辩论。

堂吉诃德和桑丘骑上木马的事。

堂吉诃德给桑丘的忠告。

堂吉诃德和参孙的决斗。

经典语句

物质的欲望超过了精神的追求,有不少文人在物质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成为物质的奴隶,这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再看看现在社会物欲横流,到处都是交易,权和钱之间可以产生交易,爱情也成为一种交易,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这一切都是那样的虚假,人们也少了一在悠闲,多了一些世故和圆滑。那个时候那些书籍所描绘的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我们现在的书籍当中缺少了很多的优美和深刻,多了一些低浴和浅薄,这是让人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