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人怎样说“不”
19989300000007

第7章 不好意思说“不”,根源是你不够优秀(2)

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小王那么勇敢,不敢坚持自己正常的要求,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其实,很多人都受着“忘我”甚至“无我”传统文化的影响,被并未理解透彻的集体主义教育约束着心灵,戴着面具生活,扮演着别人要求下的完美自己,害怕拒绝别人,认为拒绝别人是对对方情感的一种伤害,宁肯让自己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压抑地活着,直至迷失自己也不拒绝。

很多时候,“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行为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极自私的做法。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家的事情打理好,大家的生活不也都很完美了吗?你好我好就是大家好,这也间接促成了集体的美好,可以说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另类体现。当然,这不是让我们变得冷漠,热心助人的品德还是不能丢的,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还是要伸出援助之手。

当面对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我们要勇敢说“不”,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别人而一味委屈自己,更没必要为了所谓的“爱”而忘记自己。“无我”的爱,一味地接受,到最后只会让我们自己迷失,深陷于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结果,我们就像迷路的孩子,找不到自己来时的方向,烦躁、惊慌甚至情绪失控,刚开始的新鲜、好奇、欣喜荡然无存,我们自己的生活不再阳光灿烂,更无心欣赏身边的风景,关注身旁的人。

自己都活不好,又怎能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先管好自己,尊重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就很好地诠释了这方面。何为人文主义?就是要人类肯定自我,坚持自我,勇敢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追求自由和平等,唤醒深埋在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鼓励大家勇敢地对不合理要求说“NO”。只有当大家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才会重视自己的情感,合理拒绝生活中各种各样不合理的请求。

在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到处都存在:排队时有人插队,丢给你一句:“我很急,帮帮忙,谢谢。”对方客气了一下,你不好意思拒绝对方;自己的事情忙不过来,朋友却来找你帮忙,迫于情面,也不好意思拒绝;有人向你借钱,担心别人说我们小气,很难拒绝。我们往往试图在别人面前构建完美的形象,在外人面前不发脾气,不说粗俗的话,忘记了宽容地接受自己的缺陷,然后,渐渐地迷失了自我。

学会合理地拒绝,不但是要在合适的时候,拒绝别人对我们的请求,还要学会控制好自己,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以及各种负面因素对我们精神的破坏。譬如,身边的朋友都有房有车了,可是,我们自己还是“三无产品”——无房无车无存款,心里特别着急,这时我们就要拒绝这种自卑感产生的压力,放下心中对这些物质的渴求,生活就会轻松很多;当人到中年的时候,仍然住在豆腐块大的小房间里,身边的人都冷嘲热讽,我们仍然要学会拒绝,拒绝这种流言蜚语对心灵带来的伤害;当我们身边的人都去寻找高富帅时,我们一定学会拒绝,坚守自己所选择的那份平淡、简单、真实的爱;在别人纸醉金迷、奢靡浪费的时候,我们要经受得起这种强烈的物质诱惑,果断地加以拒绝。

我们要一直记住:合理的拒绝是尊重,是对自己内在需求的尊重。只有先满足自己的需求,爱自己,让自己变得开心,然后我们才能学会去爱别人、包容别人和帮助别人。

把无谓付出当成习惯,这不是美德是无原则

很多哲学大师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接受,要学会付出,然而,接受太多,付出太多,并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当接受和付出变成习惯,那可能会让你丧失人生的自主权。假如你不想被别人当成佣人而被忽略掉,就无须让接受和付出变成固定的习惯,有些时候,还要学会拒绝,这样对方才能明白美好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习惯这种东西,正如时间一样,具有改变一个人的强大力量。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你习惯这样做,然后别人就会习惯这样做的你,当互相习惯了,也就不认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么,你本来为了获得别人认可的突出表现,最终也会被习惯变成了“应该”。这个时候,你很可能就会感到委屈。然而,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你自己,谁让你把这一切变成了习惯。

我们可以忍受生活中的磨难和痛苦,忍受各种不顺,然而,我们不能总是完全接受的样子。那样的话,我们身上产生的负面能量就会越来越多。太多的负面能量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坎坷,抑制了我们的自主灵魂,让我们失去昂扬的精神和斗志。因此,在接受和付出即将变成习惯的时候,要懂得及时喊停,懂得拒绝,我们绝不能把人生全部交给“接受”,交给“付出”,而必须将其中一部分交给“拒绝”,交给“收获”。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自主意识才会更加稳固地成长。

苏拉是个家庭主妇,养家全靠丈夫,所以她相信自己有责任从丈夫进门那一刻起,就照顾好他,直到他上床睡觉。同时,她认为家里面的琐事应该由自己负责起来,不让丈夫操心。除了照顾丈夫,家里还有4个孩子。因为苏拉小时候家境比较困难,父母分别上白班和夜班,所以她那时的内心充满孤寂,很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陪伴。现在她成了母亲,则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好。为了让孩子们可以自由成长,取得好成绩,过得开心,她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不许孩子插手和帮忙。

但是苏拉对丈夫和孩子的百依百顺,却没有给她带来好心情。多年来她努力满足家中每个人的需求,从来没有要求过家人的帮助或支持,这本让她很自豪,但是后来的事情,让她备感沮丧。她患病住院治疗。医生嘱咐她,回家之后要卧床休养两个月,不宜劳作。苏拉看病回家,却遭遇了令她伤心的一幕:丈夫和孩子没有亲切的问候,也没有高兴的祝福,相反,他们对于苏拉生病所带来的麻烦深感恼怒和怨恨!

原本苏拉为自己生病而拖累了家人,心中还充满内疚,但是看到家人的不满,她心中的内疚顿时化为了怒火:自己过去辛辛苦苦地付出,难道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吗?为了应付眼前的困难,苏拉将母亲从老家请来,以帮助自己照顾家人。等她恢复健康后,她便把家人叫到一起,充满遗憾地说:“下面我说的话,可能会让你们感到不舒服。但是我还是要说出来。儿子、女儿,你们调皮捣蛋没关系,但你们不能太自私;老公,你被惯坏了而不懂感恩,这完全是我的过错,但是从今天起,我们家的一切将变得不同。”

孩子们和丈夫听她说这些话,都惊呆了。苏拉说:“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替你们做事了,直到你们每个人能承担起照顾自己和照顾彼此的责任。你们知道吗?如果不是我病得这么厉害,我几乎无法看清自己的错误。以前我以为我把家人照顾得这么周到,我就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了。在我生病之前,我一直让你们以为,我不需要你们的任何帮助。我使得你们忽视我,纵容你们只考虑自己。”

她转过头来,对几个孩子说:“孩子,我本打算自己操持好家务,好让你们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自己的活动上,我想让你们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我总是告诉你们要争取成功,要为了理想而努力。但是,我没有想到,我却给你们树立了坏榜样。我一直在教我的女儿们,女人就该逆来顺受!我一直在告诉我的儿子们,男人理应享受女人的百依百顺。现在我知道错了。我想,如果我不尊重自己,你们也就不可能学会尊重我或者尊重你们自己。”

“当我妈妈来照顾我时,她帮我做了一次严肃的态度调整。她希望我不要再惯着你们。她提醒我说,在我小的时候,尽管我们家经济相当困难,我们却彼此关爱和照顾。是的,确实如此,尽管小时候我的内心感到孤寂,但是我和家人永远不会忘记彼此关爱。现在我觉得自己培养的却是一帮不懂感激和关爱的讨厌家伙,因此我决定改变这一切。”

苏拉的开诚布公,让家人备感羞愧,孩子们纷纷投入她的怀抱,希望得到她的原谅,特别是她的丈夫,对她感觉很抱歉。他们开始改变了,但是毕竟已经形成了接受服务的习惯,所以改变起来非常缓慢。偶尔苏拉会罢罢工,让他们做一做事,以提醒他们各自的责任。因为苏拉的改变,促使她的家人实现了自我改善,他们变得更尊重苏拉,也更加感激苏拉。

就某种意义上而言,苏拉得病也是幸运的,正是因为病了,苏拉才发现自己的百依百顺和无条件付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千万别让别人把你的付出和接受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别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忘了自己的需求,别否定自我的权利。苏拉的故事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当接受和付出变成习惯之后,就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负面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苏拉那样的人,非常勤劳,非常能干,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却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这种品质当然是极好的,这种无怨无悔的付出行为,也获得了社会的推崇和文化的强化,然而在人们的意识和行动过程中,难免会变样,变得极端起来。就比如说苏拉这样的人,周围的人往往会认可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并极力地赞美她的能干。而得到肯定的她,肯定会更加努力地保持付出的习惯,变得更喜欢履行她给自己拟定的职责,直到有一天,她意识到了她的付出需要什么样的代价。

当一个人不顾一切地付出变成习惯后,当这个人的自我需求持续地被压抑,她的心理健康就会被威胁,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试想一下,你有没有像苏拉一样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假如有这样的习惯,期待你可以觉醒并积极地加以改变,正如苏拉一样,这不但是对你自己负责,也是对身边的人负责。

你无需顾虑太多,拒绝也是生活常态

有个小伙子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姨妈就从千里之外的故乡跑来看他。窘迫的小伙子没有更好的地方可去,就只好陪着姨妈在城里到处逛了逛。马上就到了吃饭的时间,小伙子摸了一下口袋,发现自己身上仅有50块钱。他特别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什么,但是,他无法开口,因为姨妈看中了一家特别体面的餐厅。小伙子不好意思拒绝,因此硬着头皮跟姨妈去了那家餐厅。

两个人坐下来后,姨妈拿起菜单,问他吃什么,小伙子说:“随便,随便。”他把一只手放在口袋里,口袋里的50块钱,已经被手心的汗水浸湿了,他的心中忐忑不安:“钱不够,该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

姨妈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小伙子的不安,她不停地赞美可口的饭菜。然而,小伙子却品尝不出美好的味道来,他的脑门上已经渗透了细密的汗珠。姨妈看他满面通红又大汗淋漓的样子,就笑话他:“一看你这孩子,就特别喜欢吃辣吧,瞧瞧,这满脸都是汗!”

小伙子很尴尬地笑了笑。

丰盛的宴席,终于到了散场的时刻,彬彬有礼的侍者拿着账单走来。小伙子微张开嘴,说不出话来。

这时,姨妈拿过了账单,温和地笑道:“孩子,我知道你的感觉,这也是我过去曾有的感觉。我想听你说‘不’,我以为你会比那时的我更有拒绝的能力,可事实上你跟过去的我一样傻,都不敢说‘不’。你已经长大了,从此走入社会,你是一个独立的人,要有自己的主张。所以你一定要勇敢一些,如果你无法接受一件事,那么就大胆地拒绝,不要有后顾之忧。”

生活中有种种原因,常让我们失去拒绝的勇气。就像故事里的小伙子那样,我们会要面子,会感觉难堪,也会担心他人的目光,因而“不”在心里,但就是难以说出来。于是或勉强,或逞强,“按着驴头喝水”,这岂能好过?

聚会的时候,常会遇到劝酒的事。有的人酒量不行,偏偏拗不过别人的要求,担心驳了对方的面子,于是为了让对方高兴,就强撑着饮酒,结果喝坏肠胃,喝进了医院。虽然在场面上或许能赢得他人的赞美,让人以为豪爽,但是在私底下有人却会说:“不能喝就别喝,非要逞强,还以为自己有多豪爽呢。死要面子活受罪,该!”

接受不了,也要勉强自己,这是每个人进入社会时都有的心理。人们在社会上遭遇的一切,以及周围人的经验传授,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勉强自己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通过勉强自己,能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