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人怎样说“不”
19989300000028

第28章 勇于对自己说“不”,才能脱胎换骨(4)

一路上,刘总不断讲述着自己曾经创造了多么辉煌的业绩,这么一个小的汽车公司根本就不在话下。当他们见到了汽车公司的老总时,刘总一开口就说自己的保险公司多么有保障,放眼全国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能够和自己合作,对方的利益绝对有保证。然而,对方却对刘总的自我吹嘘不置可否,而是冷冰冰地扔下一句话:“这样的方案,无论你制定多少都没用,我们公司从不购买保险。”

一句话,就把刘总的千言万语给噎了回来。看着刘总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李威威感觉到十分不好意思。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不欢而散,临别的时候刘总嘴里面似乎还咒骂了两句。李威威苦笑了一下,当作没有听见。

然而,公司规定的任务自己还得完成。没办法,她继续硬着头皮去汽车公司和对方“死磕”。然而,当初刘总在对方面前大肆地吹嘘自己,这早已经令对方十分反感。最后,李威威的任务依旧没有完成,而所有的黑锅只能由她一个人来背,刘总依然在自己的宝座上风声水起,只有她这个无辜的人黯然离开了公司。

其实,作为销售新人的李威威,吃到“闭门羹”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这并不是由自己的错误造成的黑锅,最后却要她来背,不免会有些气恼。举一反三,想想我们自身,是不是也存在着同样的盲目吹嘘的毛病。说得严重一点,这样的脾气将会让你的事业提前终结。或许,这并不是你的本意,但已然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悔不当初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盲目吹嘘自己,是自大心态的表现。“适度自大”和我们常说的骄傲或自大并不相同,骄傲或自大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自知之明,是不良的情绪体验。而适度自大则不同,在国外其被归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

因此,在待人接物时,如何能够让自己保持在适度自大的范畴之中呢?

(1)永远保证自己脚不离地,客观实际才是一切的基础

自我吹嘘的人,往往喜欢抛开现实谈各种花哨的空想。因此,这种自大也就变为一种脱离实际的盲目自信。想要克服这个缺点,就需要我们在说任何话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要考虑到客观实际,能够做多少才说多少,而不是眼高手低,把自己的能力无限制地放大,最后导致一切都成了空想。

(2)保持礼貌和谦逊的态度

没有礼貌的人,是最不受他人欢迎的人。没有谦恭的品质,只会在人前盲目地吹嘘自己,反而会显得自己小家子气。盲目自大,尽管会暂时获得他人的信任,但最后会使自我的名誉受损。从眼下来看,盲目自大会限制住一时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盲目自大还很有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前程。所以,保持礼貌和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多一分和气,才是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选择。

(3)不要有自大心理

炫耀自己,实际上是想要把自己放在一个了不起的位置之上,来让他人瞻仰。而最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往往却是生活之中最普通的人。因为太过于自大,才会忽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并且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别人。实际上,任何人都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只争口舌之强,绝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抓紧时间去创造一点成果呢!

但是,当人丧失所有“自大”心理的时候,面对着冰冷的现实,他就永远无法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更高一点的评估,所以在参与社会竞争时往往会缺乏足够的自信。人需要一点自信的精神,可是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度”的限制,不足或者太过都是不可取的。

拒绝满腹牢骚,学会做感恩的人

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抱怨的人。他们埋怨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譬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工作不如意,丈夫不爱自己等;埋怨着身边的一切,埋怨自己艰难的处境,埋怨别人明明不如自己这么努力,可是他们的待遇比自己更高。这些埋怨中既有别人和我们说的,也有我们向别人倾吐的苦水。然而,从来没有人问过自己,我为何要抱怨,我的抱怨为何如此之多呢?

抱怨正如病毒一样,会慢慢地侵占我们的思维。在我们大脑不停地输入“抱怨分子”,那么我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也会自然而然地有更多抱怨。我们不停地抱怨,让我们的信念慢慢丧失,让我们建立起来的精神世界慢慢地分崩离析。

这正如在一片沼泽中一样,随着我们的抱怨加深,慢慢地深入泥潭之中,无法自拔。在不停地抱怨之中,我们的光阴被消耗了,我们无法找到生命的出口,最后就沦为一只困兽。

远离抱怨,让我们正视自己,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子。不久,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情是那么多,原来你因为抱怨而错过了许多美好的时间。

那些不断抱怨的人,至少在三个方面是失败的。他们因为抱怨:①让自己浪费了许多的时间;②自己努力工作而没有得到领导的赏识;③让自己的情绪低落,让自己处于消极的情绪之中,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影响。

陈晓军是某公司的老员工了,一直默默无闻,但是每次公司的升迁人员中,都没有他的名字,这件事一直让他很苦恼。

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连陈晓军本人也说不清,他觉得自己兢兢业业的,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啊,但是为什么就是每次升职都没有自己的机会呢?

最后,公司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员工遇见陈晓军,对他透露了一点点他不知道的秘密。原来,是因为他总是喜欢在同事之间抱怨。事无巨细,不管何时何地多小的事,他都能喋喋不休地抱怨半天。他一点也不考虑同事的感受,最后在同事之间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

一次,一位同事因为临时半路堵车,最后迟到了,挨了领导的批评。最后这位挨批评的同事没有任何的怨言,但是陈晓军却喋喋不休地说着,领导这不好,那不好的,抱怨了半天,最后都传到领导的耳中了。

另外一次,是公司的员工决定外出游玩,去爬山。而陈晓军听说之后却说那地方一点意思也没有,真是土包子才会去那地方爬山。最后同事们听完他的抱怨,心中都很不喜欢陈晓军。

关于陈晓军抱怨的例子太多了,30年来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他抱怨了多少事,更不要说那些同事了,耳朵都要听起老茧了。不知道在他抱怨的过程中得罪了多少单位的同事,甚至连领导也被他抱怨了不少。

几个同事在一起的时候,难免都会抱怨公司的制度不合理,干的活多,发的工资少,还不如某某公司等,这样抱怨的情况很多。但是抱怨多了就掉入了这样的怪圈,越来越喜欢抱怨,越抱怨情况越糟糕。

抱怨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人们宣泄内心不满的方式罢了,然而,过度的抱怨,就会让人认为你这个人很差劲。一个人控制力特别差的情况下,当碰到不满的事情的时候就会不停地抱怨,时间长了,不但让同事讨厌,甚至破坏了别人的正常生活。这样的坏习惯是需要我们加以纠正的,不然的话我们就会自食其果,后悔莫及。

在每个公司里都可能存在着这样喜欢抱怨的人,他们叨念着工作上的不顺心,生活上的不快乐。他们埋怨着公司的所有人,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人非常讨厌。然而,他们从来都不会埋怨自己,不知自己到底在哪些地方出了问题。

他们喜欢抱怨。不管何时何人都要抱怨,抱怨着一切的不好。但是,他们却没有认识到抱怨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反而会让人在负面的情绪里面工作、生活。

当一个人不断抱怨的时候,他的心胸就会变得狭隘,而且他会一直处于负面情绪之中。不断发牢骚的人不仅会让大家觉得很烦,甚至是不愿意和他交流。久而久之,公司的每一个人就像在避瘟神一样的远离你,你的思想和别人的彻底地脱节了。

(1)抱怨要有度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学会抱怨有度。不能一味地抱怨,让别人觉得我们就是一个抱怨狂。作为公司的员工,不要老是抱怨,发牢骚,而是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让自己的能力越来越杰出。

当上司分配任务的时候,有的人一句怨言也没有就认真去做;有的人虽然抱怨一两句话,但是还是会很认真地去完成领导分配的人物;但是有的人却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着,而不是把心思花在怎么完成工作方面。

当你觉得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找自己的好朋友抱怨,但不是一味无度地抱怨,否则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让自己的情绪更加低落。放大了原本很小的事,让自己的情绪一直处于失落状态,才会真正影响工作。

怎样衡量你的抱怨是否有度呢?主要就是看你抱怨之后心情是否得到放松。如果你内心的压抑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那么你的抱怨就是过度的。

而对于公司内部的事情,在抱怨的时候你也要选择合适的抱怨对象。如果你选择的抱怨对象出卖你的话,不仅不能释放你内心的压力,还会让你的领导讨厌你。

(2)点燃希望

抱怨不会改变事情的本质,甚至在很多时候你的抱怨会让事情恶化。当你抱怨悲伤的时候,你是否看见离群索居的孤雁?当你抱怨贫困的时候,你是否看见流浪在他乡的流浪者?当你抱怨生活不顺心的时候,你是否想到那些妻离子散的人?生活中,总是含着无限的希望,只要你愿意给自己希望,只要你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

任何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是顺风顺水的,在我们的一生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磕磕碰碰。当我们习惯性地把身边的不顺转变成动力的时候,那么我们追求幸福的勇气也会逐渐地强大起来。当我们不停地抱怨的时候,对别人的态度不好,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这样做就只能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反之,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阳光,到处都能看到希望,你会感到生活美好极了。

与其埋怨生活,还不如勇敢地去改变生活,让自己看着生活的希望之光在燃烧,这样在点亮自己心中希望的同时,还能让别人感受到我们带来的阳光和希望。

(3)心中要能装“事”

在我们想要开口表达抱怨的时候,你要静下来想想,发牢骚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是否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好。假如你的情绪经常无法得到任何的改善,再说你的抱怨对象压根儿就不想听你的埋怨,那么你的抱怨就必须打住了。我们所有人心中都要能装一些事,这些事不能和任何人说,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我们千万不能一开口就是牢骚满腹,这样做不仅会让自己永远无法摆脱阴暗的情绪,还会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糟糕。学着在心中装点事情,让自己的埋怨越来越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