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疾胜己者
自古奸雄当道,心怀不轨,日夜觊觎皇位,他们为扫除障碍,常常嫉恨才干比自己高的人。所以,奸雄都有一个座右铭:“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如东汉时蔡邕遭遇董卓专权,孔融、祢衡、杨修碰上曹操专权;曹魏时嵇康、阮籍遇到司马昭、司马师专权;西晋温峤遭到王敦专权;东晋谢安、孟嘉碰上桓温专权,可以说他们都很倒霉。
蔡邕幸免于董卓的毒手,最终还是因为董卓而毙命。祢衡因裸衣怒骂曹操,被曹操送给刘表,后又被刘表转送给性急的江夏太守黄祖而遇害。孔融被曹操灭了全家,杨德祖也遭曹操毒手。嵇康被司马兄弟杀害于东市,阮籍为避祸沉湎于酒,佯狂装疯,最后还是在司马师篡位的劝进表上签了命才免遭杀身之祸。温峤曾机智地离间了王敦与谋士钱凤的关系,并且逃离了王敦的魔爪,但其危险程度,胜似脚踏猛虎尾巴!
桓温时,谢安与孟嘉的遭遇比刚才所讲的几位也好不到哪里去。谢安因为高名达识,德高望重,因此桓温很敬畏他,不敢萌生篡位的念头。尽管如此,谢安仍然有“为性命忍须臾”和“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的忧虑。孟嘉为人旷达淡泊,在当地很有名气。他在桓温府当官时,历任征西参军、从事中郎、长史,在朝中沉稳持重,不像郗超之流轻易与桓温同流合污。然而,他自己觉得不能平安地离开桓温幕府,就借酒消愁。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年九月九日重阳登高时,桓温在龙山大宴宾客,一时觥筹交错,好不热闹。一阵风来,孟嘉的帽子被吹落在地,孟嘉竟没有觉察到。桓温欲考察孟嘉的行为,不让众人提示他,过了很长时间,孟嘉出去如厕,桓温这才让人将帽子捡起来,并让孙盛当即写一篇嘲笑他的文章,然后放在孟嘉的座位上。孟嘉重回座位看到此情形,很快写了一篇应对的文章,该篇文章文辞优美华丽,得到众人的称赞。依我看,龙山落帽,孟嘉怎么会没有察觉?只不过是他心中愁闷而已。
桓温有一次甚至说:“人不可以没有权势,有了权势,我就可以操纵你。”老贼的肺腑之言,在此显露无遗啊!虽然孟嘉能假借沉溺于酒而求全性命,并且寿终正寝,却只活了五十一岁,这是愁闷酗酒导致的下场啊!陶渊明是孟嘉的外孙,慨叹于孟嘉“道悠运促”,真是令人悲恸啊!
盗贼怨官吏
秦末,陈胜和吴广刚刚揭竿反抗秦朝时,早已苦于秦朝官吏残忍统治的人们,不断揭竿而起,你追我赶杀掉了本地的官员,以此来支持陈胜和吴广。
东晋安帝司马德宗时,孙恩集结人马,在东部地区发动叛变。他们所及之处,杀掉当地的县令,并将尸体剁碎,逼迫士兵将这些县令的老婆和孩子吃掉,不愿意吃的人就要被砍掉四肢。
隋炀帝大业末年,反抗隋朝统治的队伍风起云涌,他们捉到官吏和贵族家的子弟后,就全部杀死。
唐朝末年,黄巢带兵攻占了唐朝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他手下的士兵四处抢劫,被杀死的人躺满了街道,黄巢也制止不了。他们特别憎恨官吏,抓住就把他们杀死。
宋徽宗宣和年间,方腊叛乱,攻占了东南好几个州郡。所到之处,只要捉到官吏,就一定砍断他们的肢体,割成肉片,把五脏都挖出来,或者熬成人油,或者乱箭射尸。用尽各种残酷毒辣的手段来发泄他们心中的怨恨。
杭州人陈通发动叛乱时,每抓住一个朝廷官吏,便斩首示众。
发生以上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因为凶残恶毒的人当了官后,仗势欺人,欺凌百姓,使人人恨之入骨的结果吗?
盛衰不恒久
苏轼曾有言,兴废存亡,变幻莫测。我每次阅读典籍及史书时,哀伤往日之事,经常掩卷慨叹,对苏轼的话深感赞同。伶玄在创作《赵飞燕传》时,记录了赵飞燕在受到皇帝宠爱时,姐妹一时得意的情形,最后慨叹飞燕失宠自杀后埋于荒郊野外的凄凉悲惨,从而得出盛衰无法挽留、兴旺不可测算的道理啊!
宋朝初年,工部尚书杨玢在长安的旧居有不少被邻居们侵占去了,杨家的后代想状告这件事,杨玢在状纸下面批了几句话,有一句说:“试上含元基上望,秋风秋草正离离。”唐朝灭亡还不到一百年,而故宫旧殿就变成这般模样,几乎和宗周《黍离》的歌咏差不多了。慈恩寺的塔壁上有荆叔题写的一首绝句,字很小但很端正遒劲,写得非常感人。这首诗写道:“汉国河山在,秦陵草木深。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寓意深沉高远,不知作者荆叔是什么人,但肯定是唐代诗人的笔墨。
唐代李峤在《汾阳行》中写道:“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至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玄宗李隆基当年听闻该诗,竟然潸然泪下。
唐代诗人杜甫《观画马图》诗云:“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浮天来向东。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自从献马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杜甫的另一首诗作《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样说:“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犁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另一个大诗人元稹的《连昌宫词》说:“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农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星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像这样抒发盛衰的诗作,历朝历代多很多,简直多得数不胜数!
深沟高垒
韩信率军攻打赵国时,赵国的陈余将军负责抵御。陈余军中有一个姓李的小军官对陈余说:“此刻,韩信的军马是乘胜而来,他们离开本土来攻打我们,他们的气势正旺,我们恐怕难以抵挡。我请求率领一支人马,趁他们不注意,沿着小路前进,截下他们的粮草,然后挖深沟、筑高墙,围而不攻,韩信的头很轻易就可以挂在你的军旗下。”陈余没有听取这一计策,便与韩信大战,结果双方刚刚开战,就被击败,并成了韩信的俘虏。
东汉景帝刘启前元三年(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主的七个诸侯国发动了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等率大军前去镇压,两军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西)相遇,有一个姓邓的都尉对周亚夫说:“叛乱部队现在的锐气正盛,我们很难战胜他们。我们先引诱他们攻打梁国让,而我军主力可驻扎在昌邑,然后挖掘深沟高筑壁垒,派轻装的军队阻断他们运粮的道路,等他们在来攻击我们时,我们就可以用全盛之气来消灭疲惫之敌。”周亚夫采纳了这一建议,叛乱军队果然被打得大败。
上面两位谋臣所献的用兵计策几乎是一样的,但采用与否,其结果却大相径庭。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把部队驻扎在武安(今河北武安)的西面,准备先占领阏与(今山西和顺境内)。赵国派大将赵奢领兵前去救援,在距邯郸(今河北邯郸)三十里的地方。赵奢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把部队驻扎下来。驻守了二十八天,仍然不前进,并接着修筑城墙,给秦军造成赵军只是消极抵抗的假象。不久之后,赵军趁其不备,发起强烈猛攻,秦军被打得丢盔弃甲。赵奢的计策,可称得上是“玩敌于股掌之上”,在还未开战之时,夺取胜利的情形已经显而易见了。
袁盎温峤
汉文帝时,宦官赵谈常常在皇帝面前说袁盎的不是,袁盎非常担心。他的侄子袁种出计策说:“你不如和赵谈公开大干一场,当着众人的面侮辱他一下!这样一来,以后他再说你的不是,皇帝就不会信他了。”袁盎听后,决心依此计策实行。
有一天,汉文帝出宫,赵谈也在车上随同。袁盎一看是个好机会,便扑上去跪在地上说:“我听说和天子同乘一辆车的人,都是天下豪杰人士,陛下怎么可以和被刀具阉割的人同乘一辆车呢?”
汉文帝一听有理,笑着让赵谈从车上下来。赵谈又羞又气,哭着下去了。
东晋明帝时,中书令温峤在朝廷主持政务,受到在外带兵、专横跋扈的王敦的忌恨,想办法将温峤调到身边担任左司马。温峤不愿久留,准备到丹阳(今江苏南京)任长官。临行前,担心王敦的谋士钱凤阻拦陷害,便在饯行宴会上耍了个花招。
温峤起身一一劝酒时,来到钱凤跟前,打落了钱凤的头巾,变了脸色,说:“钱凤,你是什么人,温太真劝酒竟敢不喝!”等到温峤出发以后,钱凤进来劝说王敦道:“温峤跟朝廷联系非常紧密,不可轻信。”意思是让王敦把温峤追回,以免后患。
谁料王敦竟厌恶地说:“昨日温峤喝多了,对你态度差,怎么就因为这事说他的坏话呢?”他当然不听取钱凤的提议。
以上两人,就是这样有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