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成就一生(全集)
1998900000011

第11章 演讲时的口才艺术(2)

“如果公司今年达到生产目标,红利将比去年多一成;若超过目标的百分之二十就增加三成;若超过百分之三十,公司打算发五成红利。按照目前的成绩,增加一成红利的希望很大。如果增加一成,红利的数目是多少呢?各位不妨计算看看,并且也顺便计算三成和五成的红利。各位希望拿多少奖金?拿多拿少在于你们的努力,加油!”

由于事关自己的利益,职员们必会认真地听董事长的每一句话,这是站在对方立场,刺激听众欲望的方式。开场白中“红利”二字,就足以吊起职员们的胃口了。

--讲一则故事作为开端

著名作家写的小说,动辄印上千万册,风靡海内外,而且在人们中长期流传不衰。人们都爱读小说,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喜好别人述说他个人惊险离奇的经历。

美国曾有一位叫普西尔康维尔的牧师,他“遍地宝石”的演说,竟不断在各地演讲达6000次之多,而且每次都受到欢迎。这篇著名的演说开头就说:“公元1870年,我们从土耳其出发,顺着底格里斯河往下走……我们在巴格达雇了一位导游,带我们去看古代巴比伦的遗址……”于是他绘声绘色地将故事一段一段地讲下去,紧紧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演讲若以这种方式开头,简单明白,又不容易失败。故事情节一层一层展开,人们绝对愿意知道以后将发生什么事情。

--列举突出的实例作为开端

一般的听众长时间静听抽象的议论,会感到不耐烦。而讲实例总是比较入耳,使听众有兴趣听下去。那么,为什么不先讲实例作为开端呢?可有些演讲者,他们总觉得应该先作一点概括的议论较好。这是完全不必要的。用实例做开场白,引起兴趣,然后再接续一般的陈述,反而使听众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如下面玛丽瑞艾蒙德的这篇演说开场白就非常让人喜欢。这是她在法律尚未禁止未成年人结婚时,于纽约妇女选举协会上作的演说:“昨天,当火车经过离此不远的一个城镇时,我忽然想起数年前在那里发生的一桩婚姻;因为在纽约州中至今还有许多婚姻都像这一样轻率。所以今天我愿意详细地描述那桩婚姻的情形。那是在12月12日,该城中某高等女校的一个15岁的女孩子,遇见了附近一所大学的一年级的学生。到12月15日,即相识3天后,他们虚报那女孩子为18岁而领了结婚证书,因为依据法律,到这个年龄就可以不用取得父母的许可即能结婚。他们领到结婚证后,便立刻去找一位牧师证婚(那女孩是天主教徒),但那牧师拒绝了他们。不久,那女孩子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然而在她等到她的女儿之前,没想到这对年轻人已拥有了合法婚姻。于是新郎和新娘就在旅馆里同住了两天两夜,但之后他却抛弃了她,再也不和她同住了。”讲完这一实例后,她再详细阐述反对未成年人结婚的观点。

这样的开场白,自然、真实、具体,听众感到亲切,愿意再听下去,也乐意而不是勉强地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提出一个问题作为开端

有时在演讲中,一上台就可向听众提出问题,让听众和演讲者一起思考,使听众从头到尾集中注意力听讲,以印证自己的想法和演讲者的看法是否相同,是否正确。只要提出的问题是听众关注的,是听众迫切想知道而又感到困惑的,这种方式一定能像一把钥匙一样,开启听众的心扉,使演讲者进入他们心中。

--先引用名人名言开始

在一定的场合和演讲某些种类问题时,一开始就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是最巧妙的方法。因为既称“名人名言”,就意味着它在群众中有影响力,有权威感,受人信赖,也易让人接受;也表示名人在论述那个问题上,其理论深度已达到相当水准,在这个基础上再阐述发展,定能吸引听众。

有一个教育家在以事业成功为题作演讲时,先引用著名大演说家卡耐基的话说:“世界上最好的奖品--荣耀与金钱,只赠与我们一件事,那就是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呢?让我告诉你们,就是不必别人指导而能做出正确的事情,并获得成功。”

演说词以这样的开场白,紧扣演说主题,又层层提问,造成悬疑,定能使听众急于想知道下文,而回答又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在这样的基础上,演说者再列举大量生动的事例,从理论上展开对“创造力”在事业上成功的作用的说明,如此一分析,当然会把听众的思绪引入你的谈话里。

--首先将题材与听众的直接利益“挂钩”

人们都关心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如果以与听众直接相关的题材开始讲,就很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可有些演讲者不善于使用。例如,在演讲《定期检查身体之必要》这一主题时,有位演讲者这么说:他先说“延年学会”成立的历史和组织,以及各项工作之情形。真可笑!听众们当然毫无兴趣去留意这种学会成立的历史,他们关心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不先说出该学会和听众之间存在的关系呢?可以这么说:“你们知道按人寿保险的调查来看,你们还能够活多少年吗?据寿险统计学家说,你的寿命还剩下你现在的年龄与80之差的三分之二。譬如你现在35岁,那你现在的年龄和80的差是45,那你剩下的寿命为45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你还能活30年。这样够吗?不!不!我们都愿意活得更久。可是这调查是根据几百万人的纪录而得的。那么,你我有超越这个数目的希望吗?有的,只要适当地留心就可以的;而这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个详细的身体检查……”然后,如果再详细述说为什么要定期检查身体,听众对于这种“延年学会”的工作就感兴趣了。开头就讲历史和组织,太死板也太无益了!

--以惊人的事实开始

演讲者一开口,就说出让听众目瞪口呆的事例。例如一位先生在讲“无线电的奇观”时,劈头第一句话就说:“你们晓得吗?台北的一只苍蝇在玻璃上爬过的声音,由无线电传播到南部,声音有多大?告诉你们,那声音有如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巨响!”

又如前费城乐观人俱乐部主席保罗·吉比斯先生在演说“罪犯行为”时,开头就使用这样令人惊讶的句子:“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坏的罪犯。这句话虽极令人诧异,但的确是事实。克利夫兰、俄亥俄的杀人犯竟比伦敦多六倍,盗窃犯按人口比例计,又比伦敦多170倍。克利夫兰境内每年被抢或被盗的人数比英格兰、苏格兰与威尔士三处被抢或被盗者的总数还多。纽约城的凶杀案竟多于全法国,或全德国,或全意大利或全英国。这种悲痛的事之所以发生,就是对罪犯不严加处罚的结果。”

这两个演讲的开端,列举的事例和所作的论断,虽都有些危言耸听,但只有如此,才能立刻让听众震惊,引起他们的好奇和关注,产生非听下去不可的欲望。而他们讲的又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只是更“有力量”的报告罢了。

--峰回路转

如果你是一位副主任,有一天公司为了表扬你平时优良的表现,升你为主任。于是,当天下班你兴冲冲、欣喜若狂地吹着口哨回家,看见妻子后你会如何告诉她这件喜事呢?“我回来了,我今天升了主任,你开不开心?”一般人通常会忍不住喜悦,直接告诉太太这个好消息。

“别高兴得太早,往后得更加卖力工作,否则会被人家说闲话……”也许有些妻子会如此泼冷水,或没有你预料中的热烈反应。因此,建议你不妨改变一个方式,用点心思告诉她这件喜事,“我回来了”,然后你再装出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打招呼。

“怎么了?无精打采的。”太太会关心地问。

“今天我被叫到董事长办公室。”

“他对你说些什么?”

“他叫我这个副主任明天开始不用再做了。”

“怎么会呢?你不是做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被开除?”

太太一定会十分紧张地问你,此时你再露出个得意的笑脸,“谁被开除了,他是叫我不用做副主任,改升我为主任了。”“真的!”太太会瞪大眼睛,松了一口气说:“你真讨厌,害得我担心死了。”虽然说“讨厌”,可是却露出喜悦的神情。稍微思考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所得的效果马上截然不同。演说亦然,相反的讲话方式反而有助于提高“效果”。

制造演讲高潮

正文是演讲的主体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充分论述你的观点,除此之外,你还需要用一些实例、理由、证据和他人的证言支撑你提出的观点。它的任务是要通过阐发主题来感染听众、说服听众、鼓动听众,因而须全力以赴地对待。

要使演讲正文吸引人,不妨设计几个醒目的问题,自问自答,这将会大大增强语言的魅力,产生戏剧化的效果。

在演讲正文里制造几个高潮是非常必要的。

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讲,不到3分钟,听众5次鼓掌。陈毅1962年在广州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长篇演讲,听众失声欢笑达62次之多。演讲应当这样,尽可能制造几次高潮。如何在演讲中制造高潮呢?

造成高潮首先靠思想,有思想,才能闪耀出真理的光辉,甚至说出来的是至理名言,听众自然信服。制造高潮需要技巧。在演讲中运用铺垫蓄势、衬托对比、强调突出、设网解扣、当头棒喝、层递阶升等等,都可以酝酿出高潮。造成高潮的语言应当意深、言奇、语简。

总的原则是:从演讲的目的出发,选择最利于表现中心议题的结构形式安排正文内容和表达次序。这还要讲求一定的技巧,把各种内容安排得既紧凑严密,又波澜起伏;表述的层次既眉目清晰,又错落有致,不宜一根直线抽出来,四平八稳。那么,不妨在讲话的中间或结尾之前,设置一两次高潮,着意筑起突兀的奇峰,用出奇制胜的办法和非同寻常的语言,如巧妙的修辞、精辟的论述、强有力的逻辑推理、充满激情的语言、幅度大而得体的动作等等,说出最精彩、最感人的要点,升华你和听众的感情。这样,你的讲话也能得到强烈的反响,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加强这种戏剧性效果,可以这样排列你的观点:好的在前,更好的其次,最好的观点排在最后。这样,你的观点就会如金字塔一般呈现在听众面前,造成强烈的感染效果,直至引导出最后的结论。

选择自己熟悉的主题

对自己的题目要有深刻的感受,这极为重要。除非对这个题目有特别偏爱的情感,否则就别想听众会相信你。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对题目有实际接触与经验,或者你因为已经对题目作过深思和个人长期的观察【比如认为在自己的社区里创办一所好的学校很有必要】,因而满怀理想,那么就不愁演讲会取得精彩感人的效果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场演讲,因为那股热情而造成的说服力现在还鲜明地呈现在恩斯特的眼前,至今没有谁的演讲能比得过。恩斯特听过很多让人佩服的演讲,可是这一个--恩斯特称它是“兰草对山胡桃木灰”的案例,却独树一帜,成为热情战胜真理的绝佳例子。

纽约一家极具知名度的销售公司里,有个一流的销售员提出相反的论调,说他已经能够使“兰草”在无种子、无草根的情形之下生长。他将山胡桃木的灰烬撒在新犁过的土地上,然后一眨眼间兰草便出现了!所以绝对百分之百相信山胡桃木灰--而且坚持山胡桃木灰必是让兰草长出的原因。

恩斯特说:“评论时,我温和地对他指出,他这种非凡的发现,如果是真的,将使他一夕之间成为富人。因为兰草种子价值不菲,而且这项发现还会使他成为人类史上一位极杰出的科学家。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不论他是生是死--曾经完成或有能力创造这个奇迹:没有人能从无机物里培育出生命。”

这个错误是如此明显,根本没有必要提出激烈的反驳,所以恩斯特平静地告诉他这些。其他同事也是这么看待,只有这个销售员仍执迷不悟。他连想都没有想,立刻站起来告诉恩斯特,他没有错,他对自己的发现倒有点不可思议,大声说他还没有引用论据,只是陈述了经验而已。所以他继续往下说,扩大了原先的论述,提出更多的资料,举出更多的证据,他的声音透露出真诚。

恩斯特只好再次告诉他,他的论点不可能是正确的,他正确的概率等于零。但他马上又站了起来,提议跟恩斯特赌五块钱,让美国农业部来解决这件事。

你知道这时候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好几个学生都开始决定相信他的发现,还有许多人变得犹豫不决。恩斯特相信那时若是来一场表决,一半以上的人不会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恩斯特问那些改变主意的人,是什么让他们改变了自己最初的观点?他们异口同声说是演讲者的热诚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见解。

既然这样,恩斯特只得写信给农业部。恩斯特对他们说,问这样无聊的问题,很不好意思的。结果他们肯定恩斯特的答案,就是若要使兰草或其他的东西从山胡桃木灰里长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在回信中还说也收到另一封同样的信。因为那位销售员十分确信自己的发现,便也立刻写了封信给农业部。

这件事让恩斯特发现--演讲者如果真的确信某件事,并热切地谈论它,便能让人们相信,即使是宣称自己能从尘土和灰烬中培育出兰草。既然这样,我们所归纳、整理出来的想法,并且是正确的常识和真理,那该会有多么强大的力量让人们信服啊!

演讲者几乎都会怀疑选择的题目会不会引起听众的兴趣。其实要让他们对你的题目感兴趣,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对自己的题目有热情,就不怕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

这里有一个实例,不久前,在巴尔的摩听到一个学员发出警告,说如果继续使用现在奇沙比克湾捕石鱼的方法,石鱼将会绝迹,而且是要不了多久的时间就会发生。他非常关注这件事,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件小事。他说得热切极了。在他讲话之前,大家本不知道奇沙比克湾里有什么石鱼,也就没有什么兴趣。可是现在,还没等这个演讲者讲完,恐怕我们大家都愿意立刻联名向立法机关请求立法来保护石鱼了。

在伦敦,有一次一个著名的英国小说家E.F.班森去听演讲,班森先生评论说,这场演讲的最后一部分要比第一部分更为他所欣赏。问他为什么,他说:“演讲者似乎对最后一部分的兴趣更大一些,而我一向都靠演讲者为我提供热情和兴趣的。”

每个人都是这样。所以你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谨慎选择题目的重要性。

在华盛顿的某个口才训练班里有位富林先生,他刚参加训练时,从一家报社所发行的一本小册子里仓促且大略地搜集了一些关于美国首都的资料,然后向众人演讲。他虽然在华盛顿住了许多年,却没能举出一个亲身的经历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只是一味陈述着这个城市的妥善建设,所以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枯燥、生硬,大家听得不耐烦,他自己也讲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