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快乐心理学
19988800000024

第24章 远离抑郁的法门(3)

而他的手太小的原因有很多。尽管那已经成为了事实,可是也没有必要总是忘不了那件事。这主要还是自卑感太强烈的缘故。我们都渴望像正常人一样,就算无法超越正常人,但最起码要和正常人差不多,因为所有人都渴望做一个健全的人。女人的手天生就比男人小,要是男人的手和女人一样,那么这肯定会让人不自在。H.I.W.觉得心神不宁的缘故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一点。很多年轻人实际上一点也不勇敢,可是他们会用一些辱骂、酗酒、浮夸和探险等行为,来证明自己做事情多么老练,没有任何儿女情长,实际上都是为了掩盖自身的缺点,因为他们并不会按照自己说的那样去做,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夸让自己看起来更高贵。人们好像觉得只有抬高自己,才能让他人变得更渺小。

一个人长了一双小手,这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手再小也不会妨碍人做大事情,更不会妨碍人用自己的智慧。如果他人对这件小事毫不在意,H.I.W.就会觉得这件事情很正常。艺术家韦斯勒特别骄傲,因为当他的黑头发中出现一束白头发的时候,人们反倒认为他这个人很特别。假如一个自卑感很强烈的人头上出现了这样一束白头发,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会去把白头发染成和所有人一样的黑头发。手太小并不是身体的残缺,就算身体残缺不全,也不会妨碍到人个性的正常发展。

世上有很多真正患上自卑情结的人,这种病特别难以治愈。然而事实上,毫无必要的自卑感只会引起更多的毫无必要的苦恼,正如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病症,唯一能治愈的办法就是:“忘了它!”

怎样处理家庭矛盾

如果我的亲人看到了我写给你的这封信,他们肯定会认为我这个人很无情。但是,我的确无法和家人和谐相处。音乐是我唯一的兴趣,可是我在家里所能听到的,只有商业、金钱和工作,除此之外,我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我家里人让我去上班,他们认为,我在一个默默无名的乐队里拉提琴毫无意义,可是,凭我现在的才能也只能做到这些了。我渴望有一天可以走进音乐艺术学院的大门,因为那样的话,也许我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你赞同我为自己做主吗?现在我才刚满20岁,我真的不能再和家人待在一起,因为他们对我的理想不屑一顾。假如无法在良好的环境里生活,是无法弹奏出动听的音乐的。此外,我的家庭非常普通,家里别的人好像都过得很和谐,全家只有我一个人无法和他们和谐相处。

——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这封信是关于家庭心理学的,信中的话较为温和。我收到了很多这种信件,其中有很多信件都是关于个人隐私的,不方便公之于众,就连这封信也被我省去了很多细节。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应该让那些比心理学家更有智慧的人来协调。因为家庭矛盾涉及的情况特别复杂,涉及的人际关系也很多,外人想要对他们进行引导特别困难。

弗洛伊德也研究过家庭心理学,他觉得,很多因为家庭矛盾而引起的神经混乱的根源都在于遗传基因。他解释道,男孩要是和母亲过分亲近,就会形成对于母亲的深刻印象,乃至因此而干扰到他们的婚姻,因为世界上不会有别的女孩子可以完全像他母亲那样对他。他又说,女孩会把父亲当成所有男人的模板,而男孩往往会抵制自己的父亲,乃至于嫉妒父母之间的亲热。别的心理学家比弗洛伊德更为激进,他们觉得,人类所有的悲剧都是因为家庭矛盾引起的。尽管我们无法完全认可这种观念,然而,家庭在人的一生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是绝不容轻视的。家庭关系很好的话,就会有助于我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健全的心理习惯。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这是因为所有人小时候都在家里生活,人类所有重要的特点都是在家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也是在家里形成的。我们整个人生的行为举止也都是从小时候接受教育开始就慢慢养成了,特别是人类对幸福的渴望,这取决于在家里是否过得幸福。家庭是人类培养自己天性的一个组织,是我们所有生活中最为亲近的世界。如果所有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那么人生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而另一半问题也可以减轻。

无论家庭关系多么牢固,都难免面临破裂的问题。在家庭关系破裂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当关系即将破裂的时候,父母和孩子的矛盾就没有那么尖锐。在和家庭产生矛盾的时候,年轻的男人和女人特别难以找到一个可以倾吐苦恼的人。有一些人曾经建议过,在问题还没有严重化的时候,假如年轻的男人和女人可以找这方面的专家,在解决家庭矛盾的时候,就不必再闹到法庭上了。这种有关家庭心理学的难题,我们难以确定到底是否需要让专家来进行研究,现在的社会学家反倒是很感兴趣。

世上最常见的家庭矛盾,大部分都与这个音乐人碰到的情况一样。所以,我说的这些话好像可以给他一些引导,可还是无法给予他真正意义上的帮助,那需要彻底地搞清楚他这20年来在家里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只是把自己碰到的问题简单地说了一下,却没有和我说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假如父母可以明白,儿子对音乐的坚守是因为他把音乐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所以儿子会冒险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离家出走,宁可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人们是无法顺利地做好工作的。然而,直到今天才想着去改善环境,允许儿子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兴趣,为时已晚了。小矛盾可以酿成大冲突,直到最后家庭破裂。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一个决心要离家出走的人,也没有任何一个心理学家可以想到一个万能的真理来处理好这种问题。

和世上别的组织一样,家庭组织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心理学家全面地权衡家庭生活的好处和坏处之后会这样说:家庭生活是最适宜人类培养自己根基的一种环境。一个健全的人是可以适应好家庭生活的,不会因为家庭生活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只会让家庭关系更加牢固。然而,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事业,还是应该由自己做主。

家庭心理学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家庭是人生中必要的一个庇护所,而且可以指引人生道路,但这种庇护和指引绝不能沦为监牢。说到底,所有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路。

被人诬陷酿成的悲剧

有一个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都很高尚的人,他瞧不起别人去做无耻的事情,他从未获取过非法的钱财,但是,有一次他却遭人诬陷,让他赔款几千元,可是他真的赔不起这笔钱,也很清楚自己是被人冤枉的,有人要陷害他去蹲监狱。事实上他的确是被人诬陷的。自从发生那件事情以后,他那原本快乐而又健康的身心变得越来越衰弱了,体重不断地下降,人也变得孤独和忧郁起来,工作的时候也没有从前那么卖力了,经理原本许诺要给他加薪,后来也因此取消了,而且还动不动威胁说要辞退他,管理层已经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在他还没有被诬陷之前,他工作很积极,进步很快,然而,在他被人诬陷以后,他干活越来越没劲,工作粗心大意,总是害怕做错事。几年以后,他的身体好一点了,自己建立一个小公司,刚开始的时候,事业做得很顺心,可是不久以后,他的病又犯了,经常很忧郁,很害怕,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拥有高尚的思想观念。

再往后他变得越来越讨厌与人交往,不喜欢见到人,特别孤僻。就这个人对待挫折的反应而言,你有什么看法呢?他的问题一开始是因为心灵上的震惊。他应该继续孤单下去吗?毫无疑问,他正在走向孤独之路,并且他现在还忍受有生以来从未产生过的痛苦。

——一个怀抱希望的咨询者

这个关于精神问题的悲剧非常普遍,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悲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命中注定的,在多大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的?对挫折太过敏感,也许是因为人性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我们无法确定它们之间的关联究竟多大,而且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一些人一辈子都像钉子那样坚硬,而且无论自己心里有什么情绪,也完全可以不搭理他人的评头论足。还有一些人却对那些轻微的羞辱和粗俗的言语以及不公正的待遇,都非常敏感。

我们不知道怎样去确定情绪知觉在细致的程度上有什么标准,然而,尽管人生下来就会有一些差异,但每个人都可以经过后天训练来获得完善。在我们的身体组织中,有一种组织会让我们对于自豪和羞愧过分敏感。然而,我们觉得自豪或者羞愧都是行为所导致的结果。

别人质疑我们是小偷,或者直接说我们是小偷,这都会让我们觉得羞辱,然而每个人对羞辱的感受力都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不是很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可是你却对别人的看法特别在乎。也许我觉得被人误以为是小偷根本就是小事一桩,可是对你而言,却是一件颜面扫地的大事情。因此不同的人对于被人诬陷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人类中的一种特性也是一个因素,它决定了我们对遭人诬陷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也就是我们怎样去表达自己的羞耻感,还有我们怎样恢复正常心态。近几年来最大的一个悲剧,就是德雷福斯队长案(19世纪90年代,法国军事委员会诬陷德雷福斯队长案),他所有的陆军头衔都被剥夺了,全世界的人民都瞧不起他,他还被流放到一个荒岛上,过着一种非人般的生活,他是无辜的,却遭受很多年的惩罚,幸亏后来有朋友替他喊冤,他才能清洗冤屈,官复原职。试问世上能有几个人,可以忍耐那么久的冤屈,清洗冤屈以后还可以健健康康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呢?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来,人类有着怎样应付冤屈的本能。在信里面提到的那位先生是无法承受悲剧的。我们假定,如果他没有受到任何冤屈,那么他就可以正常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我们的耐性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遇到的挫折超出了我们的承受力,那么我们的缺点就一定会导致失败。被人诬陷很容易让人变得消极、敏感、离群索居。假如在良好的环境中,人就不易表现得那么消极。德雷福斯队长可以从天大的冤屈中振作起来,可是信中的那位先生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就差太多了。

对人格的过分敏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类重视名誉和羞辱远甚于物质,这些都是滋养人的精神的必需品。要是失去了名誉,别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没面子的事情和羞辱带来的悲剧,这和缺乏物质基础的悲剧一样后果很严重。你的好声誉遭人诬陷,这要比你丢了珍珠更加痛苦。然而,如果人类没有那么重视名誉,社会就无法继续前进了。生来细心的人对于价值感特别敏感,而粗心大意的人却很难觉察到这一点。

性格是在先天本性和后天锻炼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所以我们刚开始只是惩罚肉体,后来就学会了破坏人的精神健康。名誉受损的打击酿成了心理悲剧,而那些痛苦的人和被命运伤害的人,到底是怎样面对自身遭受的悲剧,那就要看他的性格和承受力如何了。压力可以反映一个人是否天生就很软弱,就像一件质量本来就不好的衣服首先会从缝隙处慢慢破裂开来。英勇的人生来就具备强大的忍受力,但很不幸的是,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不够英勇。

用注射的方法治疗心理病

我是一个女孩,今年22岁。我从小就产生了一种怪异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很快就会离开人世。我知道这从头到尾都是心理产生的影响,然而,我无法阻止这种念头。

我已经去看过医生了,他给我采用的是注射法,说这么做能让我的精神安静一些。可是我已经被注射五次了,仍然没有任何效果。现在我想弄明白的是,注射法真能治疗我的病吗?医师说给我注射15次,我在想,这么做会不会徒劳无功,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假如你可以给一些好的建议,那就太谢谢了。

——W.D.

医师要竭力去反对所有卖万能药或者假药的欺诈者。假如医师不那样做的话,那么精神病患者就会去找心理医师看病了。医师应该出于正当的动机去为患者注射药物,让患者更快地康复,但很不幸的是,平庸的医师特别喜欢用注射法来治疗心理病。

在手臂上注射药物让精神安静下来,总共要注射15次,按次收钱,这样的方式肯定很容易让患者产生怀疑。这个患者比医师更聪慧,也更坦诚,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烦恼小时候就存在了。

但是,她这种精神上的过分敏感究竟是因为什么呢?这需要认认真真地考察一下她的病症和人生经历之后才可以断定。只有在查明原因以后,才可以用合情合理的办法加以诊治。假如不是根据以上的步骤来做诊治,那么最好暂时放弃所有毫无必要的治疗,接着另请高明。

谈到那些庸医,我们会同情那些受骗的患者,更为此而羞愧。尽管庸医会给医学界带来羞辱,然而,他们的治病方式却很有趣。一个人假如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疾病的煎熬,而经常改变治疗方法却毫无效果,那么他就不会理解,为何有一些人只要看到一丝一毫的希望,也会认为那是一根可以救命的稻草,就算是聪明人在生病的时候,也宁愿去进行愚蠢的治疗以减轻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