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快乐心理学
19988800000016

第16章 巧用智慧的力量(2)

事实上,魔术师做的事情,与我们的肉眼看到的事情截然不同。魔术师让各位观众把金戒指都套在自己右手拿的手杖上,在他返回舞台的时候,他已经把戒指转移到了自己右手手掌上,再换成左手拿手杖,与此同时,把左手中预备好的戒指都圈在手杖上,他要打碎的就是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戒指。在他的助手把枪递给他的时候,他就乘机把真的戒指交到助手手上,以便助手可以在后台安排。趁着魔术师开枪时的响声,助手悄悄地在舞台后面放一张小桌子。魔术师就在这张桌子上把这些盒子打开,你看到的第二个盒子是魔术师从第一个盒子里拿出来的,你看到的第三个盒子是魔术师从第二个盒子里面拿出来的,而第四个盒子是从第三个盒子里拿出来的,所以你就会肯定地认为,第五个盒子——最后一个盒子——装着金戒指的盒子是魔术师从第四个盒子里拿出来的,但是,事实上不是那样的。第五个盒子是魔术师从这张小桌子的桌面下偷偷抽出来的,原因在于桌子有一边被挡住了,以便蒙蔽他人。并且别的盒子都是为了掩人耳目才设计成那样的。因为你作为一个变戏法现场的局外人,根本就不会联想到这些假把戏,所以就会以为眼睛看到的都是真的。

假如你被魔术师叫上舞台,他在一个盘子里装上8块银元让你去数一下,接着让你张开两只手,把银元倒在你的手掌中,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的8块银元现在变成16块了。你肯定觉得很奇怪,以为他可以把1块银元变成2块银元,你永远也想不到这个盘子的下面还装着8块银元,只要翻转过来就会全部掉下来。

类似于胡迪尼这样的魔术师,他们处心积虑,想出各种办法,让一个大活人或者一匹马突然消失,或者移到别处,要么就用到铁索把一个人绑在水里,然后让他自己逃走等。胡迪尼是现代魔术师中名气最大的一个,下面这段故事就是他亲口说的。

曾经有一次法国政府请他去埃及为那些阿拉伯人变魔术,他有一种戏法可以让箱子变得时轻时重,这是因为舞台下面放着一个吸铁石,而那把可以开关吸铁石功能的钥匙就在他自己手上。首先请一个英勇的阿拉伯人来到舞台上轻易地举起箱子,然而,当胡迪尼再次用魔术棒在箱子的四周走一圈以后,那个阿拉伯人就再也无法举起箱子了。胡迪尼的这个戏法让那些阿拉伯人都赞不绝口。等到了第二个晚上,他就换了一个戏法,他说自己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强而有力,甚至可以双手举起一个人。其实这个戏法的原理和之前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吸铁石的缘故,然而,这些阿拉伯人都被惊吓住了,逃走了,因为他们害怕和这种强大的人在一个帐幕中。这些阿拉伯人以前从未见识过吸铁石,也不知道吸铁石有这样的功能,他们只是为眼睛看到的事物而惊讶,并不是因为真正了解了事实本身才觉得罕见。

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魔术师的戏法,你只知这是一个戏法,可是你并不知道这个戏法是怎样变出来的。年龄较小的孩子特别喜欢这种戏法,原因在于他们对此事深信不疑。因为小孩会从变戏法中获得快乐,所以魔术师也会因此而快乐。

然而,对阿拉伯人而言,他们是真的相信人能够拥有魔法,要是他们用魔法去对付他人,那么情况就糟了。所以,胡迪尼的这次变戏法就不是一种乐子。在古时候,普通人在戏法的蒙骗之下会去信仰巫术。占卜就能体现两种不同的人的心理状态,其中有一种人觉得占卜是可靠的,而鬼神也是真正存在的。而另一种人就知道这只是一种戏法,信不信都是由各人来决定的。

注意力分散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心不在焉的心理状态比以前更为关注了,假如心不在焉的状态已经达到危害良好的心理习惯的程度,而且这种危害经常发生,那么情况就非常严重了。毋庸置疑,心不在焉是一个人的性格所致。人天生就有这种心不在焉的心理习惯,然而,这种情况在得到严格训练的情况下是可以改善的,但要是你不去管它,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实际上,心不在焉也能算得上是一种小范围内的专注。注意力就好比一盏明灯,它可以照到很大一块地方,也可以作为一盏聚光灯,照在一块小地方。注意力是可以检测出来的。它既能变得很强大,也能变得很微弱。

某些职业需要一个人在大范围内运用自己的注意力。我们难以评定一个聪明的侦探一定要获得什么资格证书,然而,不管怎样,他一定要具备耳聪目明的特点,并且可以时刻关注到周围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个家庭主妇要请一群客人来家里做客,她也一定做到眼疾手快,一定要观察自己的招待是否周全,哪一些客人聊得很开心,哪一些客人会觉得无聊。她必须要注意到客人的一举一动。此外,外科医生就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动手术的患者身上,他需要一群专业的助理,可以及时把他需要的工具递给他,以便他可以全神贯注。

对于普通的工作,人们也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经常心不在焉的人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尽管存在着很多心不在焉的人,但不能说他们不健康。假如一个人只能专心做一件事情,而忘记了其他所有的事情,那么这种心不在焉就变成了大问题了。假如这种心不在焉生来就存在,而且没办法禁止,那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分散注意力的训练,这样有助于他们注意力的改善。有人建议专门去训练人在大范围内的注意力,可以在缓慢经过商店的时候,默记商店橱窗内所摆放的商品。然而,那些只能在小范围内集中注意力的人都有一个特征,即他们很容易专心致志。他们很少被房间里的喧哗声所干扰,他们不如那些在很多方面都很敏感的人。孩子生来就具备很强的观察力,而且他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正如人们所言:“小水瓶的耳朵大”。然而孩子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假如我们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一件事情上,其实这也是一种心不在焉。例如,小偷就是趁人们在聚精会神地看马戏或者去大街上游行示威的时候盗取了他们的钱包。一般情况下,你会注意到小偷是否正在偷你的钱包,但假如你现在心不在焉,把注意都放到别的事情上,那么即使钱包被偷走了你也没有任何感觉。

说得简单一点,对于天生形成的注意力,我们拿它没办法。然而,就像我们去健身房锻炼肌肉那样,需要长期的努力去改正这些缺点。普通人觉得心不在焉的人会显得和别人不一样,其实见多了也就习惯了。然而,我们无法忽视的一种情况是,这种心不在焉的表现很可能是一种更加糟糕的心理疾病症状。如果只是心不在焉,那么不一定会附带别的心理问题,但心理问题有很多别的症状,心不在焉只是很多症状的其中之一罢了。

在人生舞台上,心不在焉的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教授这种职业。他会忘记打领带,甚至把笔插到胶水瓶中,还用毛刷来写字,甚至听不到电话铃声。注意力特别分散的人,也许是因为他现在正在探究别的事情,也许是因为他已经形成了研究的习惯,也许是因为这两种原因都存在。总之,心不在焉是应该改正的,但不能因此妨碍到人的注意力的集中。也许全神贯注的人的另一面也就是心不在焉的人。

有人盯着你看,你会发现吗

很多人都相信当自己被别人盯着看的时候,是可以感受到的。这个信仰源于古代,如果你生活在几百年以前,盯着一个人看是不礼貌的,你会因此遭人猜忌,被误认为是一个巫师,你的眼睛有魔法,通过直视就能克敌制胜。古代的很多人都对这种思想深信不疑,而当今社会的人们却把这种思想当成迷信。当今社会不会再去把巫师绑在火刑架上烧死,也不会再去咒骂巫师。巫术和无线电波以及飞机等是不一样的事物,它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存在着。

另外,还有一种特别有趣的思想,也是大家深信不疑的。就是你总会有一种特别奇特的感觉,当你身处教堂或者会议室的时候好像总觉得背后有人在盯着你看,所以你会回头去看看自己的背后是否真的有人在盯着自己。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确可以在直视你的时候,让你回头去看他们,因为他们渴望你能发现他们。他们为此做了很多实验,每次都很管用,因此他们深信不疑。

一位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名叫戈尔的教授觉得此事很有研究的价值,于是主张做个实验来证明一下。他先后询问了一千三百个学生,其中百分之八十四的女学生对此深信不疑,百分之七十四的男学生也对此深信不疑。而且所有接受询问的学生都是事先挑选出来的优秀的学生。如果这种事情取决于大多数人的观点,那么结论就是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但是,从科学角度来看,一个例外就足以否定所有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