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回答说:“我,我自己也不知道,你去问我的马吧……”
哲学感悟:对知识的渴求是人们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的让自己吸取大量的知识,才能成就自己内在的思想力与创造力。
【4】 为了生活本身
著名的哲学家弗洛伊德有着十分完美的爱情。即便是在他与未婚妻分离的日子里,他们的感情也没有中断或变淡,相反却更加的浓烈和深厚。
他们那时候习惯每天写信,如果偶尔中断了两三天,他们就会很难受。每当弗洛伊德没有接到他未婚妻的来信,朋友们就会开玩笑,调侃的表示不相信他真的订过了婚。
一天两三封的频繁次数仍未能充分表达他们深厚而热烈的爱,他们的信都很长,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要倾诉,4页纸算短的,最长的一封信达到了22页。
他们还用《秘密记事》的书来记载在一起的日子,他们都有一个想法:要在以后的某一天好好的读它。因此,两个人轮流执笔,写日记和回忆,或者是感想之类的东西。弗洛伊德还说:“那不是为了美化人生,而是为了生活本身”。
在他看来,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也不管他们的历程多么的艰苦,那个个性坚强的终生伴侣是与他共同战斗的忠实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只能供他欣赏的洋娃娃。
哲学感悟:伟大的爱情来源于相同的追求和互相帮助,一个理想的伴侣必定是在生活和事业都能够给予你帮助和启迪的战友。
【5】 我永远是一位女士
大哲学家弗洛伊德不光是在学识上十分出色,而且他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父亲。
在他的大女儿十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他们一起去散步,弗洛伊德请她走在自己的右边。这个情景被女儿的同学看到了,就说:“这样不对,女儿应该走在父亲的左边。”
弗洛伊德的女儿骄傲的回答:“我的父亲可不这样,和他在一起,我永远是一位女士。”
哲学感悟:尊敬每一个人,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你给予他们尊敬,他们则会有十分优越的自信,回报给你的,也是最幸福的赞美。
【6】 没什么了不起
和很多科学家和思想家一样,在战争时期,著名哲学家弗洛伊德也遭到了纳粹的疯狂迫害。但弗洛伊德表现的极为冷静,他镇定的说:“人们的担心和劝告毫无意义。如果他们把我杀了,那也好。这不过是和平凡地死去一样,没什么了不起。”
哲学感悟:在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身处危险的境地时,要有一种平凡而冷静的心态。
【7】 正义的名人
著名的哲学家弗洛依德在战争时期是十分反对纳粹的。在1933年他给朋友的一封信中预言:“这群孩子只要再这样继续折腾两年【不幸的是这样的事情非常可能会发生】,他们就会至少毁掉我们整整一代德国科学。”
哲学感悟:哲学家往往是社会责任感的代表,他们忧国忧民的态度令我们为之敬佩。
【8】 值得高兴的事
当柏林政府正式宣布哲学家弗洛伊德的书为“禁书”,并将他的所有著作都烧毁了的时候,这位哲学家简直怒不可遏,他大声疾呼:“这是人做的事吗?如果在中世纪,他们肯定会烧死我;而现在,他们只好满足于烧毁我的书!”
弗洛伊德还愤慨的说:“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得为祖先感觉到羞耻【弗洛伊德是犹太人】,或如一般人所说的那样为自己的民族感到羞耻?于是,我义无返顾的采取了昂然不接受的态度,并始终都不为此而后悔……”
在临走之前,他还说:“在这黑暗的日子里,我们的面前只有两件值得高兴的事--同大家生活在一起和在自由中死去。”
哲学感悟:伟大的人在邪恶的、非正义的战争面前,都会保持自己的本色,坚决不向恶势力妥协。
第四、从另一个角度走向哲学
本节导读:把爱因斯坦放在这个特定的位置是一个奇怪的事儿,但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这种实证而非先验、机械而非线性的思想是如何成就当今这个世界的。
【1】 愚蠢的小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父母为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他创立了相对论,是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科学体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然而,他在童年时期,却是很不起眼。除了老师发现他拥有数学天才之外,他是一个迟钝、害羞、落后的小孩,老师认为他是个累赘,父母也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他仅有的数学才能,也常被人否定。有一次,爱因斯坦到一个车站去买车票,当他发觉售票员找他的钱不够时,他便向售票员提出抗议,售票员仔细数了一遍之后,一点也未弄错,于是对爱因斯坦说:“你就是常把数字弄不清楚。”
据说,爱因斯坦到3岁时还不会说话,人家都叫他“小笨蛋”,只有母亲相信他是有才能的。他10岁时才进入慕尼黑的一家小学读书。读书时成绩也是坏透了,他在任何一个学校里都没有读好。
后来,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讲课时,便主张学生们要自由发展、不必拘泥于课本。他说:“一个人在大学毕业前后,站在天平上秤秤看,是不是一个真正有学识和思想的人非戴方顶帽不可?”
哲学感悟: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在很多时候,缺乏正规教育的人反而能做出杰出的成就。
【2】 爱因斯坦穿破衣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之前,是一个无名小卒。有一次,他在街上碰到一个熟人,那个见他衣着寒碜,便问道:“你怎么穿得这样破旧?”爱因斯坦微微一笑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这里没有人认识我。”过了几年,“相对论”问世了,爱因斯坦成了举世闻名的“大人物”。有一天在纽约的街头,爱因斯坦又遇到这个熟人,那人一见他就惊奇地问道:“你现在已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怎么还是穿得这样破旧?”爱因斯坦毫不在意地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
哲学感悟:那些在学术方面卓有成就的人,往往是不拘泥于小节,努力研究工作的先驱。
【3】 爱因斯坦趣释相对论
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其意义极为巨大,但却没有多少人弄得懂。他自认为当时真正了解相对论的只有12个人。为了解释他的相对论,爱因斯坦曾作了许多有趣的解说。
一位妇女曾问他:“你是否真的相信你的相对论是真的?”爱因斯坦回答道:“我当然相信,但要等我百年之后了。”妇人问:“那又会怎样呢?”他幽默地答道:“那时,如果我不错,德国人就会说我是德国人,法国人会说我是犹太人;如果我错了,德国人就会说我是犹太人,法国人就会说我是德国人。而这样一来,他们便在使用我的相对论了。”
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请求爱因斯坦解释他那闻名于世的相对论。爱因斯坦很诚恳地用数学为这个人解释,但不幸这人不懂数学,于是爱因斯坦只好换一种方式,用极浅显的语言来说明相对论,但这人仍然不懂。最后,爱因斯坦问那人是不是有丈母娘,那人回答说:“有。”于是,这位天才科学家便很高兴的说:“那就成了。假使你刚度过两个星期的蜜月,到第三个星期你的丈母娘来了,在你那儿住了两个星期。这前后两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一样,而你的感觉却大不相同,这便是相对论。”
哲学感悟:大师与普通学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大师们对学术理论已经驾轻就熟,往往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最复杂的理论。
【4】 世界上最短的距离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讲课时,正值暑假放假前夕,一个学生问他最近有无新发现的学理,他被逼不过,只好说道:“我有一个发现,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指暑假的开端到暑假的终点,请诸位善用暑假。”此话一出,全体同学哄堂大笑。
哲学感悟:大师的幽默就像他们本人一样,充满了奇思妙想。
【5】 爱因斯坦与司机
有一段时间,爱因斯坦经常乘车到各个大学作关于相对论的报告。有一天,司机对他说:“爱因斯坦博士,我听你的讲演已经有30遍了,能不能让我去讲它一回呢?”
爱因斯坦说:“好极了,我会给你个机会的。下一次要去的学校里没人认识我,到了那儿的时候,我戴上你的帽子,你就象我那样给大家作自我介绍,然后作演讲。”
司机果真这样做了,而且讲得很好。但当他结束讲演准备离开时,有一位教授请他留步,并向他请教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充满了深奥的数学公式和方程。这位司机倒很机灵,马上就回答:“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真奇怪您竟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了证实您的问题简单的程度,我叫我的司机到这儿来回答您的问题吧。”
哲学感悟:俗话说熟能生巧,经过大师长时期的耳濡目染,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够取得巨大的进步。
第五、过滤掉那些纷繁的外在
本节导读:对规则本身的深刻解读需要的是过人的抽象想象力,过滤掉那些纷繁的外在诱惑,规则的轮廊远比事物本身更值得我们研究与掌握。
【1】 卖家具的维特根斯坦
罗素曾经力邀维特根斯坦去海牙见面,但维特根斯坦却回绝了,原因是他掏不起路费,罗素只好答应给他报销,但维特根斯坦再次拒绝了,认为这有损他的尊严,罗素再次做出了让步,答应收购维特根斯坦在剑桥的家具,这样,才让维特根斯坦得以成行。
哲学感悟:哲学家的独立人格不仅仅表现在他们的思想上,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也常常表现特立独行。
【2】 维特根斯坦的解释
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在战争结束后,他终于回到了他的故乡。但他回到故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放弃了父亲去世后留给他的那份丰厚的遗产。
有人要他解释为什么不把那些遗产分给贫穷的人们,而是分给自己的兄弟姐妹时,他回答说:“因为金钱和财富会让人产生贪婪和懒惰,若给了穷人就会害了他们,而对富人来说,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哲学感悟:财富应该靠自己的努力来创造,对于天将横财的人来说,那份他不应得的财产未必是福气。
【3】 我姐姐的肖像
在意大利科莫战俘营的一天,正在服军役的维特根斯坦和一个叫迈克尔卓比尔的狱友闲聊。不一会,他们的交谈转到了克利姆特穿做的那幅著名的玛丽特·维特根斯坦·斯通伯隆的肖像上。
让他的狱友吃惊的是,维特根斯坦在提到这幅画的时候总是将其称之为“我姐姐的肖像”。他的狱友狐疑的打量着他,说:“那么,您是维特根斯坦家的人,是吗?”
对一个地道的维也纳人来说,维特根斯坦家族长期以来就是他们特别熟悉的社会与文化的一个标志。维特根斯坦家族中出了两个卡特尔式垄断企业,全家住在一座大厦里,家里有七架钢琴,像在古尔丁的排行榜中排行第六的著名钢琴家勃拉姆斯,就经常应邀去他家里演奏。
假如你认识一位维也纳学者,并告诉他你对一位伟大的维也纳哲学家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真正维也纳人的问题:“你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人吗?”
卓比尔确实没有想到,他眼前的这个衣衫褴褛的狱友的确就是有着显赫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家族成员之一。
其实,早在剑桥学习时期,维特根斯坦就多次匿名资助生活拮据的诗人和艺术家。物欲淡薄的他,视金钱如粪土,并逐渐信奉简朴的生活,觉得清贫是一种福气。
哲学感悟:淡漠物欲,和谐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理想,信奉简朴的生活,才是平淡研究学问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