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名贵观赏鱼饲养指南
19955800000012

第12章 常见名贵观赏鱼(9)

此鱼属于小型鲽鱼,最好不要与大型鱼类一起养殖,如果养殖在生物缸中尾数不要超过三尾,它们有啄食珊瑚的习性。

黑白关刀

基本档案

学名:Heniochus acuminatus

英文名:Pennant coralfish

科名蝶鱼科

别名旗珊瑚鱼、马夫鱼、头巾蝶鱼

原产地及分布印度洋及太平洋礁岩海域

形态特征:

黑白关刀鱼的成鱼体长可达18厘米。鱼体呈椭圆形,白色的底色,两条宽宽的黑色横带贯穿鱼体,背鳍的后半部、尾鳍及胸鳍为黄色,腹鳍为黑色,臀鳍延伸与鱼体的颜色相同被一分为二,前白后黑,背鳍硬条部分被分为黑、白、黑三部分。白色部分的几根鳍棘会往上延伸,犹如戴了一把白色的关刀。

生活在水体中、上层。平时集结成数十条小群活动,夜晚休息时喜欢横在缸底,肚皮朝天。如有光线,几分钟后恢复正常,别有一番趣味。肉食性。黑白关刀是蝶鱼中最具攻击性的,喜欢成群攻击受伤的鱼和行动迟缓的鱼,所以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

选购要点:

鱼体椭圆,白色的底色,两条宽宽的黑色横带贯穿鱼体,背鳍硬条部分被分为黑、白、黑三部分。白色部分的几根鳍棘会往上延伸,犹如戴了一把白色的关刀。黑白关刀鱼由此而得名,这也是此品类鱼的观赏要点。

食物种类:

黑白关刀鱼喜食蛤仔、小虾、碎肉、红虫、水蚯蚓和颗粒饵料等。

换水及清洗

现在有完善的水质循环过滤系统,箱中的水不需要经常更换,一般每月更换其中的1/5~1/4就可以了。

平时要保持玻璃盖清洁。盐水池沫很快就会使玻璃盖不透明,阻止强光直接射入水中。用非金属制的铲子将前玻璃上的藻类除去,尼龙或塑料制的铲子非常合适。要经常清洗外面的过滤装置以及更换(或冲洗)活性炭和过滤介质。如有必要,至少每周一次。为了避免杀死细菌,需要在水族箱里的水中清洗过滤介质。清洗过滤介质时,在过滤器管上安装一个独立的水龙头,以减少溢出。

饲养方法:

弱碱性水质pH值8.1~8.3,水温25℃~26℃。无NH4+、NO2-,NO3-浓度不得超过10×10-6,比重1.021~1.024,需氧量(6~7)×10-6。

其椭圆、扁平的体形,极其适合它们探索珊瑚礁内的小缝隙以寻找食物的习性。要在水族箱中为它们准备足够的礁岩以供躲藏。要有足够的游泳空间。因为它们之间经常发生争斗,需要给它们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追逐,以免撞伤。

繁殖方法:

卵生,在普通水族箱内难以繁殖。

饲养适应性指数

★★★☆☆

饲养难度较大,适合有一定经验者饲养。

混养指数:

★★★☆☆

不可与珊瑚或海葵养在一起,以免被它啄食。有强烈的领地感。要避免同种同大小的蝶鱼养在一起,否则会互相攻击。

妙招共享:

鱼群的领导者会攻击其他鱼,喂养鱼数多时宜采用大型水族箱。

人字蝶

基本档案

学名:Chaetodon auriga

英文名:Threadfin butterfly fish

科名蝶鱼科

别名人字、白刺蝶、丝蝴蝶鱼

原产地及分布印度、东非洲、夏威夷群岛、马克萨斯群岛、迪西岛、日本

形态特征:

丝蝴蝶鱼在背鳍至头部有斜带5条。成鱼背鳍眼状黑斑的上方有丝状延长,而且身体后半部的黄色部分较广,很容易与假人字蝶区别。红海的人字蝶背部上几乎没有黑色的眼点。在野外,通常生活在珊瑚礁周围。像其他海鱼一样,会因地域不同,颜色也不同。此鱼在珊瑚礁、藻丝中出现,成群游动。栖息于水深1~3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生活在碎石区、藻丛、岩礁或珊瑚丛生的区域。多半单独或成对生活,也会大群漫游至较远区域寻觅食物。主要以珊瑚虫、多毛目环节动物(Polychaetes)、底栖甲壳类、腹足类及藻类等为食。

饲养适应性指数

★★☆☆☆

适合有一定经验的饲养者饲养。

水质环境:

水温:24℃~26℃,pH值:8.1~8.4,比重:1.020~1.025。

食物种类:

可以吃各种动物性饵料及藻类,冰冻的、干的、人工饵料都可以喂,干海藻也是很好的食物,也可以追加一些像芦笋、椰菜等植物性饵料。饵料有冰冻鱼肉、虾肉、蟹肉、水蚯蚓、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啄食软珊瑚。

换水及清洗

蝴蝶鱼科的鱼是非常漂亮的,将它们搭配着养殖会使你的水族箱更加鲜艳,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换水的时候就不要针对每条鱼,具体要看缸的大小,养殖数量以及养殖品种和水质指标等情况。蝶鱼喜欢水质清新的水域,对水质要求高,如稍有偏差时间过长就会死亡,要定期检测水质,有一套完整健全的过滤循环系统,这对养殖海水鱼很重要。要每周做缸体的清洁,清洁后可进行少量换水,要有固定的清洁周期和换水周期。一次换水量不要太大,最好换缸体的1/3,加水速度要控制在15~20分钟或更长,这样才能使新水和老水充分融合,使鱼不会感到紧迫。

饲养方法:

丝蝴蝶鱼的性情温顺,在饲养这种鱼时需要给它们提供足够的躲藏地点,以保证它们可以有地方隐藏,在纯活石缸放置它是很合适的,虽然它会在活石上取食。

混养指数:

★★★★☆

可与同类或盖刺鱼科、小型刺尾鱼一起混养。

选购要点:

健康的鱼,体表色泽亮丽,游动迅捷,鳃盖开启自如,鳍条坚挺,收放自如。投饵时,会积极抢食。鱼的背部饱满,鱼鳍没有破损或长了异物,鱼的嘴没有长异物或呼吸太快的,鱼的眼睛没有突起、破损、充血、浑浊或受伤的,鱼的鳃盖没有外翻或残缺畸形的;鱼的鳞片完整,鱼皮没有受伤、溃烂、黏液过多等情况。腹部检查没有不正常的肿胀或出血的;鱼的游姿很稳。

繁殖方法:

卵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尚无成功繁殖案例。

妙招共享:

此鱼在养殖缸中有打斗的习性,注意放养时个体不要差别太大最好几条鱼同时放入缸中。

美容蝶

基本档案

学名:Ohnrandallia nigrirostris

英文名:Blacknosed butterfly fish

科名蝶鱼科

原产地及分布美国加州沿海至墨西哥附近

形态特征:

美容蝶鱼背鳍下方有一黑色带直至尾鳍基部。日常生活中这些鱼儿喜欢在海洋珊瑚礁区附近过着热闹的群聚生活。可以在珊瑚礁与岩礁之上常形成庞大群鱼群,巍巍壮观。

选购要点:

色泽方面,健康的鱼是体色分明,不会有褪色的现象。观察鱼的背部,饱满的则是正常的,从正面看是椭圆形的,太瘦的可能是进货已久,有病的不进食。观察鱼鳍看有没有破损或长异物。观察鱼的嘴看有没有长异物或呼吸太快,观察鱼的眼睛检查是否有突出、充血、混浊或受伤。观察鱼的鳃盖看有无外翻或残缺畸形。观察鱼的鳞片看有无掉鳞、竖鳞或立鳍。观察鱼的皮肤是否为灰色、白色斑点以及黏液过多,溃烂。观察鱼的腹部检查是否有不正常肿胀或出血。观察鱼是否有不正常的游动,游姿不稳,常沉浮于底部不好游动。观察鱼是否常在底沙或生物石上磨蹭。

食物种类:

可以吃各种动物性饵料及藻类,冰冻的、干的、人工饵料都可以喂,干海藻也是很好的食物,也可以追加一些像芦笋、椰菜等植物性饵料。饵料有冰冻鱼肉、虾肉、蟹肉、水蚯蚓、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啄食软珊瑚。

换水及清洗

蝴蝶鱼科的鱼是非常漂亮的,将它们搭配着养殖会使你的水族箱更加鲜艳,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换水的时候就不要针对每条鱼,具体要看缸的大小,养殖数量以及养殖品种和水质指标等情况。蝶鱼喜欢水质清新的水域,对水质要求高,如稍有偏差时间过长就会死亡,要定期检测水质,有一套完整健全的过滤循环系统,这对养殖海水鱼很重要。要每周做缸体的清洁,清洁后可进行少量换水,要有固定的清洁周期和换水周期。一次换水量不要太大,最好换缸体的1/3,加水速度要控制在15~20分钟或更长,这样才能使新水和老水充分融合,使鱼不会感到紧迫。

饲养方法:

美容蝶的最大特点是当它们遇到其他鱼类的时候,它们就会游上去吃掉人家身上的脏东西,美容蝶鱼也因此得名。这种鱼容易饲养。饵料方面可喂食动物性饵料或植物性饲料,喂食人工饲料也可以。美容蝶鱼在野生状态下喜欢在珊瑚礁区附近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人工饲养状态下,要选择最小尺寸不小于190升的水族箱来饲养。

饲养适应性指数

★★☆☆☆

适合有一定经验的饲养者饲养。

水质环境:

水温:24℃~26℃,pH值:8.1~8.4,比重:1.020~1.025。

混养指数:

★★★★☆

可与同类或盖刺鱼科、小型刺尾鱼一起混养。

繁殖方法:

卵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尚无成功繁殖案例。

妙招共享:

美容鲽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对饵料要求也比较高,要有良好的水质条件,适口的饵料。

心斑刺尾鱼

基本档案

学名:Acanthurus achilles

英文名:Achilles tang

科名刺尾鱼科

别名鸡心吊

原产地及分布太平洋海域

形态特征:

鱼体呈黑色,鳃部具一亮白色条纹,尾柄处具橙红色鸡心状的斑纹,是本鱼的主要特征,尾鳍也具橙色的斑纹。幼鱼要在体长6~7厘米时才会出现这种颜色,体长8厘米后显示出其魅力。常常单独活动,礁石区的浅水海域也会集群。水族馆中地域性较强。

选购要点:

在选购心斑刺尾鱼时注意观察鱼的体色是否变深,体表黏液是否增多而且已经开始变白,另外最重要的是观看体表是否有伤,尾刺是否完整,尾部的心斑是否鲜艳,眼睛是否浑浊发白,这些都是挑选一条健康、美丽的心斑刺尾鱼的要点。

食物种类:

可以吃各种动物性饵料及藻类,冰冻的、干的、人工饵料都可以喂,干海藻也是很好的食物,也可以追加一些像芦笋、椰菜等植物性饵料。饵料有冰冻鱼肉、虾肉、蟹肉、水蚯蚓、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啄食软珊瑚。

换水及清洗

因为刺尾鱼科的鱼主要以藻类为食,人工养殖时藻类大多以白菜代替,所以它们排出的粪便也都是白菜里的粗纤维,在水体里不容易滤掉,这样一来就要经常清洗底沙。用吸沙器做定期清洁工作,每次吸沙将水直接抽掉,作为换水方式。换水量不要太大,可以控制吸沙的排水量。海水鱼缸大都有蛋白分离器,要每天清洁蛋白帽,使蛋白分离器正常工作。

饲养方法:

这种鱼是比较难饲养的鱼种,在饲养时要注意投喂生鲜、冷冻或者人工饵料,还要注意添加蔬菜和螺旋藻,投喂原则就是少投多喂。

混养指数:

★★★★☆

可与蝴蝶鱼科及同种类的一起混养。

饲养适应性指数

★★☆☆☆

适合有一定经验的饲养者饲养。

水质环境:

水温:24℃~26℃,pH值:8.1~8.4,比重:1.020~1.025。

繁殖方法:

人工养殖环境鲜有繁殖成功的报道。雌雄异体,雌雄个体之间差别不大,有的差别在繁殖期间才能显现出来。大多成群产卵。有的新月时产卵,有的满月产卵,一月1次。

孵化之后,最初几天浮性卵依靠卵黄营养,第四天开口摄食浮游生物。成为仔鱼后,身体呈侧扁,背鳍和腹鳍出现棘刺。体表无鳞,身体透明具银光。仔鱼后期称为“acronurus larva”。逐渐地,身体变成卵圆形,尾部出现棘刺,鳍上的棘开始消失。

摄食浮游生物将持续大概10周,然后幼鱼到浅礁开始生活,随着逐渐成熟,鱼的攻击性降低,开始集群生活。

妙招共享:

这种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尾部有一对像手术刀一样的尾刺,具有防御作用,当刺尾鱼受到威胁或是争夺地盘时它们会用尾部的尾刺来恐吓对方。

红海刺尾鱼

基本档案

学名:Acanthurus sohal

英文名:Sohal surgeonfish

科名刺尾鱼科

别名红海倒吊、红海骑士

原产地及分布西印度洋、红海到波斯湾

形态特征:

尾部两侧的棘刺为橙色,其各鳍的边缘为荧光蓝色。幼鱼阶段的鱼体颜色灰褐,长大后逐渐出现横蓝纹线,成鱼时彩色加浓,具有王者的风度。而其迷人的色彩要到体长30厘米以上时才显示出来。通常在珊瑚礁或岩礁平台的浅水水域活动,具有很强的群聚性和领域性,常会追逐侵入其领域的其他鱼类。

选购要点:

在购买时要注意选择体形小、身上斑纹清晰的。选购时注意:鱼的体色是否变深;体表黏液是否增多变白;是否有伤;尾刺是否完整;眼睛是否浑浊发白等。注意仔细观察鱼的活动情况,避免买回不健康的鱼。

食物种类:

丰年虫、冷冻海产品、水蚤、红虫、淡水小活鱼、淡水虾等,以及浮游藻类、蔬菜等植物性饵料,海水鱼干饲料,经驯化后可称为海水鱼喜欢的饵料,是家庭饲养的首选。

换水及清洗

温度:24℃~26℃,pH值:8.1~8.4,比重:1.020~1.025。

刺尾鱼科的鱼主要以藻类喂食,人工养殖时藻类大多以白菜代替,所以它们的粪便也是白菜里的粗纤维,不容易滤掉,这样一来就要经常清洗底沙。用吸沙器做定期清洁工作,每次吸沙将水直接排掉,作为换水方式。换水量不要太大,可以控制吸沙的排水量。海水鱼缸大都有蛋白分离器要每天清洁蛋白帽,使蛋白分离器正常工作。

饲养方法:

杂食性,可以喂食活的生鲜及冷冻饵料,但是要注意添加蔬菜和螺旋藻,最佳的投喂方式为少投多喂。喜欢刮食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