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红楼梦(青少年四大名著)
19951300000005

第5章 林黛玉抛父进京城(2)

黛玉也听母亲说过,二舅母家的表兄,是衔玉而生的,顽劣异常,不爱读书,外祖母极其溺爱他,无人敢管。于是黛玉说:“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那位哥哥?在家时也曾听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我来了,自然只和姐妹同处,兄弟们也是在别的院里,哪里惹得到他呢?”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同姐妹们一起娇养惯了。若姐妹们有几天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若姐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理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你不要信他就是了。”正说着,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带着黛玉来到贾母住处。

进入后房门,有许多人在这伺候,见王夫人来了,便安设桌椅。贾珠的遗孀李纨端饭,熙凤摆放筷子,王夫人也去进羹。贾母自己在正面榻上坐着,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人,应该这样坐的。”黛玉这才坐了。其他姐妹也按次序坐下。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氏与凤姐站在桌旁忙着照顾。外间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也听不到。

吃完饭后,丫鬟们用小茶盘捧上茶来。以前林如海教导女儿要惜福养身,说饭后要将饭粒咽尽了,过一会儿再喝茶,这样不伤脾胃。现在黛玉见这里许多事情和家里不一样,不得不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见别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洗完手后,又端上茶来,这才是喝的茶。

贾母说道:“你们去吧,让我们说会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带着凤姐和李氏退下。贾母问起黛玉念什么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话还没说完,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个怎样的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穿着华丽无比,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竟然这样眼熟!”

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让宝玉先去见过母亲。

宝玉回来后,已换了衣服,只是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贾母笑道:“外客还没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妹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细看与众人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不由得笑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又胡说,你什么时候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没有见过,但我看着面善,心里就像是旧相识,今天只当远别重逢,有什么不可的?”

说完,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问道:“妹妹读过书没有?”黛玉道:“只上了一年学,认得几个字罢了。”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有何出处。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这两个字,岂不更妙!”探春笑道:“恐怕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接着宝玉又问黛玉:“你有玉没有?”黛玉说:“我没有。那玉是一件稀罕的东西,怎么能人人都有。”宝玉听了,立刻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在地上,骂道:“什么稀罕物,我不要这东西了!”吓得众人赶忙去拾玉。

贾母忙哄他说:“你这妹妹原来是有玉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便随身带了那块玉下葬了。”说着,亲自从丫鬟手中接过玉,给宝玉戴上。宝玉感觉有道理,也就不再吵嚷了。一会儿,奶娘来问黛玉住哪个房间。贾母说:“将宝玉挪出来,和我住在套间暖阁儿里,把林姑娘先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给他们收拾房屋,另作安排吧。”宝玉道:“好祖宗,我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就很好了,何必又出来闹得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是。”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也是自幼随身的,名叫雪雁。贾母见雪雁还小,王嬷嬷又太老,照顾黛玉都不是很放心,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叫鹦哥的给了黛玉。于是,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的乳母李嬷嬷和大丫鬟名叫袭人的,陪侍在外面大床上。这袭人原来也是贾母的奴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恐怕宝玉的奴婢不尽心,便将心地善良、尽职尽责的袭人给了宝玉。宝玉知道她本姓花,又曾见“花气袭人”的诗句,所以给她改名为袭人。

当晚,宝玉已睡了,袭人见里面黛玉和鹦哥还没有睡,便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休息?”鹦哥笑道:“林姑娘正伤心呢,今儿才来,就惹出哥儿的狂病。”袭人道:“姑娘不必愧疚,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事儿还有呢!如果为他伤感,只怕你还伤感不过来呢。快别多心了!”大家又说了一会儿话,才各自睡下。

[内人]

屋内之人的意思。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角门]

边门。

[长房]

家族中长子一支。

[抄手游廊]

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雕梁画栋]

栋:最大的梁。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富丽堂皇。

[嬷嬷]

老年妇女的通称,又专指乳母。《红楼梦》里,嬷嬷是老年女仆人的称呼。

[人参养荣丸]

中药方剂人参养荣丸出自《保命歌括》,除治气血两虚外,还具有增强脾胃功能的作用。

[辣子]

辣椒的俗称,亦比喻作风泼辣的人。

[嫡亲]

嫡系亲属。

[孽根祸胎]

孽:罪恶;胎:事物的基始、根由。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混世魔王]

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人。有时也指成天吃喝玩乐、到处胡闹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

[遗孀]

一般指地位高的人或者名人死后对其妻子的称呼。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丝绦]

在晚清以前,古代人们习惯把丝带称为丝绦。

[寄名锁]

也就是长命锁。它是明清时代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能辟灾去邪。

[颦颦(pin)]颦是把眉头皱起来,是一种病态美。

[碧纱橱]

是清式建筑内檐装修中隔断的一种,亦称隔扇门、格门。

人物谱:

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之一。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母亲去世后黛玉进京,与宝玉一同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逐渐与宝玉相知相爱。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尽管府中上下“无不认定一对好夫妻”,但在高鹗续书中,这一段木石姻缘却被贾宝玉之母王夫人与薛姨妈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最后“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宝玉与宝钗二人成婚的一刻泪尽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