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红楼梦(青少年四大名著)
19951300000011

第11章 贾宝玉试才大观园

一日正是贾政的寿辰,宁荣二府的人都一起庆贺,很是热闹。

忽然传来圣旨,宣贾政入朝,贾母等人进宫。原来是贾政被选进宫的女儿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又加封为德妃。听到这个消息,宁荣两府上下人等无不欢天喜地。自此,宁、荣两府真是贵上加贵了。

且说林如海已入葬祖坟,所有的事都办妥当后,贾琏便带着黛玉回来了。宝玉与黛玉相见,悲喜交加,难免大哭了一场。宝玉细看黛玉,出落得越发超逸了。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的香串珍重地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宝玉只得收回。

贾琏回家见过众人后,回到房中。凤姐一一说了家里的事,贾琏很是感激凤姐。正说着,贾赦派人来叫贾琏、贾珍,说皇上开恩,凡在京城有重宇别院的人家,恩准贵妃回家省亲,共享天伦之乐。并告诉他们要在府中修一座省亲别院,作为元春省亲的别墅。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建造,到十月,各处的工程都已结束。贾珍来回报,只等贾政看过了,好题匾额对联。贾政听了,当下便招呼众客一同去,顺便议议,等贵妃游幸时好定名。众客听了都说愿意“献丑”,一齐跟着贾政来看这新建的别院。将要到园门口,恰巧宝玉带着仆人从里面出来,迎面碰上了。

宝玉想要躲避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到一边站着。贾政最近听私塾先生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欢读书,倒还有些歪才。今天偶然撞见,便命他跟来。

到了园门口,贾政吩咐说:“把园门关上,我先瞧瞧外面。”贾珍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居中站定,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鳅脊,门栏窗格都是细雕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的水磨墙下是白石台阶,果然不落俗套。

开门进去,只见迎面有一座假山,像屏风似的遮住了园内景物。贾政说:“假如没有这山,一进来就瞧完全景,就少了趣味。”众人也都说是好山。贾政命贾珍在前面领路,自己扶了宝玉,进入山口。抬头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的地方。贾政回头笑道:“各位请看,此处题什么名最好?”众人听了,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还有说“小终南”的,等等。原来众客心中知道贾政要试宝玉的学业进展如何,所以只说些俗套的来敷衍。贾政回头命宝玉来拟。宝玉道:“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且这里并不是主山正景,不过是探景第一步,不如用‘曲径通幽’这句旧诗。”众人听了,都拍手叫好,一齐夸赞宝玉。

说着,便进入石洞来。只见这里佳木葱茏,奇花闪耀,在丛木的深处流出一条小溪。溪上有一座桥,桥上有座亭子。有人题‘翼然’,也有人说‘泻玉’,宝玉道:“用‘泻玉’二字,不如‘沁芳’二字。”贾政又命宝玉赋诗一首,宝玉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

众人出亭过桥,忽然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墙,里面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大家来到后院,看到有大株的梨花和芭蕉。有人说这里应题“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另一个说“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的地方,应该歌颂皇恩才行。我看应用‘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

转过山怀,隐约露出一带黄泥筑的矮墙,墙头都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像喷火蒸霞一样。墙里是几间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的枝条编就的青篱,一派田园风光。宝玉也不等贾政的命令,便说道:“旧诗上说‘红杏梢头挂酒旗’,我看不如用‘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说:“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就俗陋不堪了。古人云‘柴门临水稻花香’,就用‘稻香村’怎么样?”众人听了,拍手称妙。

大家一路品题着,继续向前观赏。忽见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众人都道:“迷路了。”贾珍笑道:“跟我来。”大家跟着他一直走到山脚边,一转便是平坦宽阔的大路,大门就在眼前了。于是大家出来。

宝玉一心记挂着里边,又不见贾政吩咐,不得不跟着到书房。

贾政忽然想起他来,喝道:“你还不去?难道还没逛够!逛了半天,老太太一定惦记着。快进去,疼你也白疼了。”宝玉听说,才退了出来。

来到院外,就有跟着贾政的几个仆人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高兴,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多亏我们回说高兴,不然,要是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能展示才华了。他们都说,你的那些诗比别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宝玉笑道:“每人一吊钱。”众人道:“谁没见过那一吊钱!把这荷包赏了吧。”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见过贾母,听说没有难为着他,贾母心中很高兴。不一会儿,袭人倒了茶来,见他身边佩物一件也没有了,于是笑道:“带的东西又是被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黛玉听说,走来一瞧,果然都没有了,便问宝玉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要我的东西,是不可能了!”说完,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让她做的那个香袋儿拿过来铰了。

宝玉见黛玉生气了,忙赶过来,却见香囊早剪破了。宝玉见过这香囊,虽还没做完,但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现在无故剪了,也很生气。便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给黛玉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哪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知道是怕人拿去,因此又后悔自己太莽撞,低头一言不发。

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不愿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一起还给你,怎么样?”说着,扔给她便走。黛玉见了,更加生气,眼泪又汪汪地滚下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它吧!”黛玉将剪子一摔,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擦着眼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又拿起荷包来带上。黛玉被宝玉缠不过,说道:“你说不要了,这会儿又戴上,我也替你怪臊的!”说着,“嗤”的一声又笑了。宝玉道:“好妹妹,明儿另替我做个香袋儿吧。”黛玉道:“那也得看我高兴不高兴了。”二人说着,来到王夫人的房中。

一会儿林之孝家的来回:“从苏州买来的十个女孩子到了,还请了辅导老师,僧袍、道袍也做好了。另外还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姑娘,也是苏州人,家里过去是读书做官的。这位姑娘从小多病,出家后病才好了,所以就带着头发做了尼姑。经文极为熟练,也不用再学了,模样儿长得也很好,今年才十八岁,法号妙玉。现在父母都已经死了,她师父临死的时候嘱咐她不要回家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为何不把她接来。”林之孝家的回道:“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是不去的。’”王夫人笑道:“她既是官宦小姐,当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吧。”林之孝家的答应出去,找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了。

王夫人等人天天忙着,直到十月末,才差不多准备完。工程各个项目的账都清了,古董等装饰品也都摆好了,仙鹤、孔雀以及鹿、兔、鸡、鹅等也都放养了。贾蔷那边的小戏班也学会了演出二十出杂戏,小尼姑、道姑也都学会了念几卷经咒。

贾政心里这才轻松了些,又请贾母等进园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遗漏不当的地方。于是贾政向皇上请示,皇帝传下圣旨,第二年正月十五上元节,恩准贾妃省亲。贾府得了消息,更是日夜做准备工作,连年也没好好地过。

[尚书]

古代官名,古代皇帝之下设三省六部,尚书为六部中各部最高长官。

[省亲]

结婚后,女方回家看望父母就叫省亲。

[泥鳅脊]

屋内两坡筒瓦瓦垅过脊时呈卷棚式,状如泥鳅,故称,多见于皇家苑囿建筑中。

[行幸]

古代专指皇帝出行。也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

[彩头]

旧时指各种游艺、赌赛所得的好处、财物。

[香囊]

又名香袋、花囊,内装香料,古代用于提神和配合身份。

[带发修行]

未出家但在寺院里长期居住修行。

人物谱:

贾政

贾政,字存周,工部员外郎,贾母和贾代善之次子。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惟失之于迂腐。他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物,他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他想做好官,但可惜不谙世情,受人蒙骗,弄得声名狼藉。他是封建时代正统主义的悲剧人物。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