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我是曹操,我怕谁(下):一号首长的心理秘密
19950700000004

第4章 血诏事件(4)

心理感悟:翻开天意的硬币,背面写的其实是人心。

曹操准备攻占下邳,而关羽又是他觊觎已久的一员虎将。曹操决定要把关羽搞到手。

老大和老三都跑了,只是可怜了老二。

刘备把保护自己家小的任务交给了关羽。关羽此刻正驻扎在下邳。

陈登无处可逃,于是主动献了城池。曹操赦免了他当日未能阻止刘备杀车胄之过。其实,车胄根本就是死于陈登的谋划之下的。

不过,陈登的潜伏工作做得好,曹操又一次被他蒙混过关。

关羽义气深重,一定不肯投降。如果派人去说降,这个人必定保不住性命。

我看只有把关羽逼上绝路,让他进退两难。这样,张辽再去劝降,成文远虽然与关羽有旧,但我和郭嘉的看法一样,关羽这个人很难用言辞说动。

我和关羽有点交情。让我去下邳说降吧。

功的可能性就大了。

程昱的计策是派夏侯惇到城下不断辱骂。

关羽受激不过,出城迎战,却被死死围在土山之上。而下邳也被曹操攻占了。

逼上了绝路,时机成熟,张辽前去劝降。

关羽因为桃园结义的承诺,决不肯投降。

张辽却巧妙地提出,关羽如果不降,就只能一死了之,这就犯下了三大罪状。

刘备存亡未知,你就先死了。这就违背了桃园结义时说好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承诺。这是第一大罪状。

你不够意思呀!

关羽一死,刘备的两位夫人无人照料,这就辜负了重托。

这是第二大罪状。

谁来照顾我们呀!

你一身好本领,还没有帮助刘备完成匡扶汉室的重任,就先死了。这是第三大罪状。

你们玩吧。

张辽的这一番说服,利用桃园承诺的约束力和刘备的权威,成功地打消了关羽死战的决心。

但关羽也顺势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降汉不降曹;第二,二位嫂子必须用刘备的俸禄供养,不沾曹操一丝恩惠;第三,一旦得知刘备去向,立即要去投奔。

这三个条件为关羽的投降披上了一件抵挡舆论炮弹的“防弹衣”,有效消除了关羽内心的认知不协调,却把麻烦踢给了曹操。

但曹操竟然全盘接受了关羽的三个条件。这是为什么呢?

好睡呀!但凡正常人,都会将“关三条”视为挑衅而施以报复。你想想,投降怎么还有降曹降汉之分?刘备一介反贼,抓到了就要砍头,哪还有什么俸禄?

你现在降了,刘备一出现,你就走了。你这根本不是投降,而是拿我曹操的营盘当免费旅店。

“天象说”的心理暗示让曹操认为,自己代汉而立是迟早的事。现在整个朝廷都掌控在自己手上,曹和汉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一旦代汉自立,普天之下什么都是自己的,刘备也得向我投降。你愿意去投,那就去投吧。最后都还是我曹操的人。

钱的问题更是小事情。以刘备俸禄的名义发放,也没有任何操作难度。关羽提的这个条件也让刘备成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领朝廷俸禄的反贼。

数胡子是件很无聊的事。关羽跟着刘备这些年,东奔西走,哪顾得上数胡子。但自打降了曹操后,除了喝酒赴宴,终日无事,窝在家里当“宅男”之际,数数胡子颇能消磨时间。

投降本是关羽的无奈之举,但他却因此而获利丰厚,这就让关羽的内心加倍地不协调。曹操对关羽越好,关羽越不自在。最后,关羽把曹操的赏赐之物全部封存。

大约有二三百根吧。不过,这胡子太长了,我经常担心会断掉。

这一日,曹操又请关羽赴宴。觥筹交错中,曹操见关羽不断地用手捋自己的胡子。

曹操忍不住问关羽可曾数过自己的胡子有多少根?”

曹操一听,立即命左右取纱锦两段,做成一个须囊,赐给关羽保护胡子。

1 根,2根……28 根……就这样,曹操得到了关羽。对关羽也是发自内心地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但曹操的慷慨给予,却收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是过度合理化效应。

汉献帝在曹操的严密监控下,每日也是闲极无聊,现在也来了兴致,命关羽当场打开须囊一看。关羽卸下须囊,用手将胡子缓缓一捋,真是一派威严雄壮形象。

我的胡子很长,丞相赐给我一个须囊,所以套在了外面。

第二天,关羽戴着须囊去朝见汉献帝。胡子上罩了个纱锦须囊,分外显眼。汉献帝就问他缘故。

从此,“美髯公”这个绰号也成了关羽的美称。

关羽后来威震华夏,主要与他的赫赫战功有关。

但他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气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他的长胡子有关。

真美髯公也!

1973年,心理学家罗伯特·佩莱格里尼研究了胡子之于性格感知的影响。他找到了8个乐意为了科学实验而将满脸的胡子刮干净的年轻人。

佩莱格里尼在理发师给他们刮胡子之前给每个人拍了一张照片。

在他们脸上只剩下山羊胡子和八字须时又分别拍了照。

最后在胡子全部刮干净后,再拍一张照片。

然后,佩莱格里尼请随机选出的几组人来评估不同照片中的人的个性情况。结果发现,胡子越多,人们越有可能用阳刚、成熟、优越、自信和勇敢这些形容词来描述照片中人的个性。

勇敢自信优越成熟阳刚关羽的这把长胡子的确为他的形象增色不少。后来,当他辞别曹操去找刘备时,荥阳太守王植设计要用火烧死关羽。但执行任务的胡班看见关羽捋须读书的威严形象,不由惊为神人,心悦诚服。

由此将王植的密谋告诉关羽,令关羽逃脱大难。

这把胡子功不可没。

我累次赐你美女、金帛,你从来没有下拜过。为什么今天给了一匹马,你高兴地连连下拜?

我知道这匹马日行千里。他日兄长有了下落,骑着它去找兄长,不就一日可达了吗?

关羽的这句话差点没让曹操气背过去。这个家伙,枉我对他这么好,但他想念的还是那个大耳贼刘备!

一日,曹操见关羽所骑之马十分消瘦,想起吕布的赤兔马在自己手中。此马神骏无比。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曹操把这匹马赏赐给了关羽。关羽大喜,跪倒拜谢。

曹操点头,决心从此好酒好肉款待关羽,却绝不让他出力。

但曹操劝降关羽,不就是想让这员虎将为自己效力,扫平天下的吗?

心理感悟:我们往往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出发时的目的。

既然如此,丞相只要不让关羽立功,他就不会去了。

张辽打探到了这一点,就向曹操说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关羽知道曹操对自己好。他下决心,一定要为曹操立功,报答了他的恩惠后才会离去。

这件事让曹操十分烦恼,找来众人商议该如何处置。

但曹操话已出口,又不好反悔,只好任由关羽喜滋滋地骑着赤兔马回归住所。

关羽一出马,接连斩了颜良、文丑,逼退袁绍。关羽因功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

曹操早已知道关羽的动向,这让他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曹操为了收服关羽,折节下交,不吝赏赐。

其做法引发了整个阵营内的不满,但碍于曹操的威权,没有人敢率先站出来控诉。

袁绍在刘备的鼓动下,派大将颜良向曹操发起攻击。曹操手下的大将因妒嫉曹操厚待关羽,无心出力,逼得曹操不得不起用关羽。

但关羽得知了刘备在袁绍处的消息。关羽自觉已经为曹操立过大功,已两不相欠,就来向曹操辞别。

但只要关羽一走,曹操的面子就荡然无存。而那些早已“眼红”的谋士武将们必然会趁机大喷口水。

曹操在关羽身上的付出已经多到让他没法回头。在关羽的去留问题上也表现出了一反常态的“拿不起、放不下”的心理状态。这可能是曹操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没能“拿得起、放得下”。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曾经精辟描述过“自我欺骗”:自我欺骗时,听谎话的人和说谎话的人是同一个人,这意味着,作为欺骗者,我必须知道真相,而作为被欺骗者,这个真相又是我所不知道的。为了更巧妙地隐瞒真相,我必须非常了解该真相的具体情况——并非在不同的时刻,这使得我们重建二元性的外表——却在一个事件的单一结构中。

1979 年,心理学家格尔和萨克姆用一个实验证明了“自我欺骗”的存在。

“自我欺骗”

的存在他们要求参加实验的被试听许多录下来的声音,并指出这个声音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监测被试的皮肤电反应。

结果表明,当被试听到自己的声音后,皮肤电反应会增强,即使被试没有辨别出这是自己的声音时,也是如此。

自己的声音这表明,人们在意识层面上没有辨认出自己的声音,但潜意识却清楚地知道,这正是自己的声音。

潜意识知道为了平息内心的不协调,关羽当即封金挂印,不带走曹操赏赐的分毫财物爵位,只用一辆小车,载着两位嫂子,启程上路。

关羽知道曹操是故意不见。在不知道刘备的讯息时,他尚可用“降汉不降曹”等借口来粉饰遮掩。而知道了刘备的情况却不立即采取行动,必然会被人痛责为“背主求荣”。

这是关羽宁死也不愿接受的社会评价。

云长,他竟去了!曹操得知关羽已走的消息后,呆坐半响。

曹操不愿意接受关羽要走的事实,但他也确实黔驴技穷了。“幻想”自己的避而不见能够阻止关羽离开。

自我欺骗的涉及面很广,但凡外部环境中存在着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一切形式的资讯,都会导致程度不一的自我欺骗。

谁说我矮!

蔡阳这一说,曹营中人顿感人心大快。关羽就像一片乌云,笼罩在众人的头顶上。蔡阳们每天都在关羽的阴影中度日。现在,乌云终于飘走了,蔡阳们再度阳光灿烂。

蔡阳的话点醒了曹操。既然关羽已经走了,他就不再苦苦眷恋不舍了。

当曹操抛开了这种困扰他很久的不良情绪后,他立即就恢复了那种敏锐、机警的能力。

为什么要去追赶关羽?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来去明白,乃天下之大丈夫也。你们都要好好向关羽学习!

这句话把诸多谋士将士都惊呆了。我们都要好好向关羽同志学习?学习什么呢?难道学习他“降汉不降曹”,学习他“不告而别”?

看到曹操这副失魂落魄的模样,大将蔡阳感觉发泄报复的机会来了。丞相,小将愿率五千铁骑,去擒关羽回来,献给丞相。

难道是关羽之走对曹操的打击让他胡言乱语?曹操是个心理恢复能力极为强大之人,当年他罹受杀父之仇、丧子之痛都很快释怀,怎么可能沉溺于关羽的离去呢?

曹操的这个举动正好生动地说明了“自我辩护”这一心理机制的存在。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无误的。一旦外部的证据证明我们确实犯了错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就会想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己辩护。

曹操在关羽问题上确实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曹操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是绝不肯承认的。所以,他会斥退蔡阳,并公开将关羽树立为一个“义不背主”的典型。在这个问题上,曹操主动和关羽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只有把关羽的行为确定为正确的标杆,曹操也就是正确的。

但曹操的这番话也深深刺痛了他的老部下。程昱再也按捺不住。

关羽事急来降,丞相立即拜他为偏将军,上马金,下马银。虽然斩颜良、文丑,立了点功劳,但丞相立即封他为寿亭侯,恩荣已极。今日弃丞相而去,不能尽忠,这是第一条罪状。

关羽没有丞相的命令,就飘然而走,目无法纪,这是第二条罪状。

虽然故主刘备对他有些微薄的恩义,但他忘却了丞相的大恩大德,胡乱写了封信,冒犯丞相的威严,这是第三条罪状。

如果今天让关羽归顺了袁绍,等于是放虎归山,日后必有大患。不如派蔡阳诛杀,永绝后患。

程昱说完,曹操帐下一片附和赞同之声。曹操知道事情严重了,蔡阳、程昱的行为绝不是个体行为,如果不妥善加以处置,恐怕队伍就会散了。

关羽有三大罪状!

诸公,关羽投降时就预先声明,有了刘备的消息就要走人的。我当初既然已经答应了他,就不能失信于人哪。

关羽并非不告而别。他曾曹操决定退一步,改简单的“自我辩护”为“替关羽辩护”,甚至不惜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关羽不告而别,终是失礼。

丞相,关羽日后为祸,您将来可不要抱怨啊。

易其志,大忠大义的大丈夫啊!他要不走,我对他还不怎么佩服。他这一走,我简直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程昱看曹操的辩才实在了得,但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又想出一条理由。

来我府上,我没见他。他又留书一封给我。走的时候,还把我赏赐给他的金帛全部留下。

正所谓是千金不可哈哈,云长可不是负义之人。将来如果我们刀兵相向,那也是各为其主,人情靠后。我不如再送他一个大人情,专门赶去送他一程。

曹操吩咐张辽先行,赶上关羽,让他暂留片刻。曹操又命令下人准备了一盘金子给关羽当盘缠,又备了一件崭新的红锦袍给他当秋衣。真是无微不至。

曹操以前对关羽的好,关羽将其视为一种利益性的交换。在他斩杀颜良、文丑后,关羽觉得两不相欠了。而当关羽离去后,曹操不但不以为忤,反而更加示好,这倒是让关羽深深感动了。

心理感悟:逼人认错,反而会将其往错误的方向推得更远。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历经艰辛,终于与刘备、张飞重新聚会,共谋大事。

关羽只收了红锦袍,几乎没有人会知道,就是这件微不足道的红锦袍所附随的恩惠,在不久后的将来,会拯救了包括曹操、程昱在内的多条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