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古兰经概述
19945100000022

第22章 《古兰经》的伦理道德思想(3)

(四)淫乱

《古兰经》严禁淫乱,并认为淫乱是一种丑恶的下流行为,要穆斯林深恶而远之。《古兰经》说:

你们不要接近私通,因为私通确是下流的事,这行径真恶劣!(17:32)

伊斯兰教为杜绝淫乱对这种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刑罚,就是:

淫妇和奸夫,你们应当各打一百鞭。你们不要为怜悯他俩而减免真主的刑罚,如果你们确信真主和末日。叫一伙信士,监视他俩的受刑。(24:2)

据注解《古兰经》的经典解释这段经文是对未婚男女而言。至于已婚男女如犯奸情,经过调查在有确凿证据和供认无误的情况下,则用乱石砸死,因穆罕默德说过:“除了因下列事之一,不能流任何穆斯林之血:信徒后叛教,已婚而又作奸犯科和无故杀人。”伊斯兰教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伊斯兰教认力没有刑罚的威力,道德就不会被尊重,道德的原则就不会被实行;那些为非成性、心灵丑恶的人就不能解除作恶。

(五)谎言及其他

《古兰经》说:

真主必定不引导过分的常说谎言者。(40·28)

真主必定不引导说谎者、孤恩者。(39:3)

它还恫吓说谎者复生日要受痛苦的惩罚:

你们对于自己所叙述的事,不要妄言:“这是合法的,那是违法的。”以致你们假借真主的名义而造谣。假借真主的名义而造谣者必不成功。〔他们只得〕到一点享受,而他们将受痛苦的刑罚。(16:116-117)

谎言可列为下列几项:

(1)不忠诚。不忠诚是最坏的一种说谎,人若经常表现为不忠诚,危害将直接波及民族的其他成员,如进一步扩散,则这个民族将有被破坏、被搞乱的危险。因而伊斯兰教不允许信徒们有不忠诚的行为。《古兰经》说: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背叛真主和使者,不要明知故犯地不忠于你们所受的信托。(8:27)

真主不诱导不忠者的诡计。(12·52)

真主的确不喜爱奸诈的犯罪者。(4·101)

(2)爽约。爽约是令人厌恶的表现之一,爽约会夺去相互的友谊,白白浪费他人的时间,给别人以虚假的希望等坏处,因而穆罕默德称爽约是伪君子的行为:伪君子的表现有三:“说话便撒谎,结约便失信,受人嘱托便隐瞒不交。”①

(3)作伪证。作伪证是一种欺骗行为,由此会产生很坏的社会恶果和问题,甚至导致亵渎人格、制造混乱、错伤人命,因而伊斯兰教把这一恶行的罪过与被认为万恶之首的给真主立配偶相提并论。《古兰经》指出:

他们不做假见证,他们听到恶言的时候谦逊地走开。(25·72)

(4)诬蔑。所谓诬蔑,一般是指对一个人的人身报复有困难时,采取对其声誉或事业的报复。这种报复常常是针对正直的人们进行的,从而造成诸多伤害和灾难。因此伊斯兰教对此加以禁止并教人谨防这种恶行。《古兰经》针对“诬蔑”这一恶行给信士们提出了尖锐的警告,《古兰经》说:

信道的人们啊!如果一个恶人报告你们一个消息,你们应当弄清楚,以免你们无知地伤害他人,到头来悔恨自己的行为。(49:6)

告诫人们在弄清楚消息的真假、证实传信者的行迹之前,不要轻易地按他人之传言办事,以免由于无知和听信伪情而误伤好人,从而对自己的草率行为追悔莫及。

(5)谗言。拨弄是非会伤害他人。这种行为是一种病态心理,似乎他除了看到人们互相仇视和对立外便无所事事。《古兰经》在这方面指示穆斯林群众:

你不要顺从每个妄誓的、卑贱的、说谎的、进谗的、吝啬的、过分的、犯罪的、粗鄙而且是私生子的人。(68:10-13)

在人们之间用谗言挑拨是非会破坏人们之间的正常关系,因此不许相信和顺从这种人。

(六)嘲笑讽刺

《古兰经》的宗旨之一就是维护集体的一致、尊重他人、传播友谊、消除分裂敌视的各种因由。《古兰经》明确指出: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中的男子,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不要互相诽谤,不要以诨名相称;信道后再以诨名相称,这称呼真恶劣!未悔罪者,是不义的。(49:11)

要求信徒们要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尊严和感情。《古兰经》禁止当众提及他人的缺陷或诽谤其人格。因为这也是引起社会成员之间仇视的原因之一。它认为穆斯林信士们应犹如一人,不应相互诽谤。如有人责怪自己的穆斯林弟兄,等于在责怪自己。《古兰经》还多次指出,凡是有这种不道德做法而未悔改的人都是自亏其身者,因为他们是在使自己遭受真主的恼怒和惩罚。

(七)恶意猜探,背后非议

为了达到尊重他人的目的,《古兰经》告诉人们: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远离许多猜疑;有些猜疑,确是罪过。你们不要互相侦探,不要互相背毁,难道你们中有人喜欢吃他的已死的教胞的肉吗?你们是厌恶那种行为的。你们应当敬畏真主,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49:12)

伊斯兰教禁止对穆斯林信徒进行刺探、寻找他们的隐私而为之扩散,因为这样做只会促使刺探者去做与己无关又毫无益处的事,除引起人们的仇恨外,别无任何裨益。至于政府司法部门为了追踪扰乱社会的坏分子而派出的密探则不属于上述经文禁止的范围,因其所禁止的乃是一切引起社会成员之间的对立的行为。《古兰经》禁止背后非议,所谓背后非议,是指对不在场的穆斯林弟兄提及他不愿提及的事,不管提及的方式是明言或者是暗示,或者是用手势或其他象征性的,不论所提及的是有关这人的宗教信仰、世俗、性格或者道德的任何方面,均属不可。因这样一来会引起误会,造成隔阂。伊斯兰教对这种背后非议深恶痛绝,甚至把这种人斥为“吃他的已死的教胞的肉”。

(八)嫉妒

嫉妒是道德卑劣的一种表现,是贻害于人、使人的生活遭到困扰的丑恶行为。嫉妒人者往往希望他人不幸和倒霉。但实际上遭受不幸的,是嫉妒者本身。因为他不是从别人所得到的好事中得到欢悦,而是从别人所得到的好事中受得折磨。因此《古兰经》禁止嫉妒说:

真主使你们互相超越,你们当安分守已;不要妄冀非分;男人将因他们的行为而受报酬,妇女也将因她们的行为而受报酬;你们应当祈求真主把他的恩惠赏赐你们。真主确是全知万物的。(4:32)

《古兰经》在要人们对嫉妒者的嫉妒祈求真主予以护佑时说:

你说:我求庇于曙光的主,免遭他所创造者的毒害;免遭黑夜笼罩时的毒害;免遭吹破坚决的主意者的毒害,免遭嫉妒者嫉妒时的毒害。(113:1-5)

同时《《古兰经》要求人们以宽阔的心胸对待那些嫉妒者:

信奉天经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惟愿使你们在继信道之后变成不信道者,这是因为他们在真理既明之后嫉视你们的缘故。但你们应当恕饶他们,原谅他们,直到真主发布命令。真主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2:109)

既要防范嫉妒人者,又要对他人不嫉妒,这是伊斯兰教的原则。

注释:

①见布哈里及穆斯艾西大《圣训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