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古兰经概述
19945100000011

第11章 《古兰经》中的信仰(3)

《古兰经》曾用了不少节文来描述“世界末日”来临的情景。如说:“天将为那日而破裂,真主的应许是要实现的”(73:18),“天将破裂”(69:16),“我将天卷起犹如卷轴将书画卷起一样”(21:104);“太阳黯黮”(81:1),“月亮昏暗”,“日月相合”(75:8-9),“星宿黯淡”(77:8),“众星飘堕”(82:2),“在那日,天地和山峦都要震动,而山峦将要变成一堆散沙”(73:14),“大地破裂”(50,44),“抛其所怀,而且变为空虚“(84:4);“海洋澎湃”、“海洋混合”(81:6;82:3)起来,“在那日,众人将似分散的飞蛾”(101:4),“儿童白发苍苍”(73:17),“在那日,许多心将忐忑不安,许多眼将不敢仰视”(79:8-9),“山象采绒,亲戚相见不相问”(70:9-10)。

《古兰经》认为,天地万物经过这样一次翻天复地的动荡后,都要死去,而后真主令天仙吹号角“复活”所有的人和精灵。“复活”就是后世生活的开始,人们被复活后,要被驱赴审判场,接受真主的审判。审判后每个人将根据自己的生前行为得到赏罚(40:17)。受赏者,便进天堂,受罚者,便入火狱。此后,人们永远不会死亡,开始永久性的“享福”或“受罪”的彼岸世界生活。

《古兰经》在描述后世生活的经文中,着重反映了作为赏罚象征的天堂和火狱。说,天堂是真主应许给那些“信道”、“行善”(4:122)、“敬畏主”(39:20)以及履行宗教义务(9:122)的人的一桩莫大的成就;火狱是真主为那些不信教(40:6)、不信主(67:6)而信多神(26:92-104)、不信经典和使者(40:70-72)、“只愿永享今世生活”(10:7)“做恶”、“犯罪”(2:204-206;54:47-5.)以及伪装信教(4:145)的人而准备的,“归宿火狱”,“那归宿真恶劣”(57:15)。

《古兰经》生动地描述了天堂里的恩福。说那里既有为当的人们所追求的物质享受,也有为当时人们所渴望的精神享受。说天堂是“乐园下临诸河”、“果实是永恒的”,“荫影也是永恒的”(13:35),“在乐园中,靠在床上,不觉炎热,也不觉严寒”(76:13),那里“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纯洁;他们在乐园中,有各种水果,可以享受”(47:15),“他们在乐园中得居在下临诸河的楼上,他们将永居其中”(29:58),“里面有高榻”(88:13),说住在那里的人“戴的是金镯和珍珠,穿的是丝绸”(35:33),“靠在用锦缎做里子的坐褥上,那两座乐园的水果,都是手所能及的”(55:54),“将有金盘和金杯,在他们之间挨次传递”(43:71),“他们有自己所选择的水果,和自己所爱好的鸟肉”(56:20-21),“他们将饮封存的天醇,封瓶口的,是麝香”(83:25-26),畅饮洁白美味的饮料(37:45-46),“许多长生不老的少年,轮流着服侍他们”(76:19),“他们将有不视非礼的、美目的伴侣”(37:48)“和两乳圆润,年龄划一的少女”(78:33),“她们好象红宝石和小珍珠一样”(55:58).,“我使她们重新生长,我使她们常为处女”(56:35-36)。

《古兰经》说在天堂里,人和人都是和平相处,那里的祝词是:“平安”(10:10),彼此“成为弟兄”,“在高榻上相对而坐”,“在那里不感觉疲乏”,“在里面,毫不辛苦,毫不疲倦”(15:45-48;35:35),“他们曾归信我的迹象,他们原是顺服的”(43:69),“他们在乐园里,听不到恶言和谎话,但听到说:‘祝你们平安!祝你们平安!’”(56,25-26)。并且说,如果住进这样美好的天堂,便永居其中,不再出来。

《古兰经》对于作为天堂相对而用以惩罚不信者的火狱曾作这样的描述,说那个火狱是“以人和石为燃料的火刑”(66:6),“我确已为不信道者预备许多铁链、铁圈和火狱”(76:4)‘,“他们将享受铁鞭的抽打”(22:21),“他们必定要在那些果实上加饮沸水的混汤”(37:67),“在他的身后,将有火狱,他将饮脓汁”(14:16),“他们没有食物,但有荆棘”(88:6).和“欑楛木的果实,确是罪人的食品,象油脚样在他们的腹中沸腾,象开水一样地沸腾”(44:43-46)。真主对“残忍而严厉的天神”(66:6)说:“你们捉住他,给他带上枷锁,然后把他投在烈火里,然后把他穿在一条七十臂长的链子上”(69:30-32),“然后,再把沸水的刑罚倾注在他的头上”(44:48),“不信道者已经有为他们而裁制的火衣了,沸水将倾注在他们的头上,他们的内脏和皮肤将被沸水所溶化”(22:1b一20),“每当他们的皮肤烧焦的时候,我另换一套皮肤给他们,以便他们尝试刑法”(4:56),“他们每因愁闷而逃出火狱,都被拦回去。你们尝试烧灼的刑罚吧!”(22:22)。

《古兰经》曾说,穆罕默德使命之一就是以天堂向前者报喜讯,以火狱向后者传警告。这种报喜讯传警告的说教对当时已经是信徒的人起了很大鼓舞作用,坚定了对伊斯兰教的信念;对那些尚未信教的人则促使他们作出抉择,以免将来自受“火刑”。因此,《古兰经》不论是关于进天堂享受的预许也好,或者是关于入火狱的警告也好,目的都是要当时人们放弃原来的信仰,改为崇信独一真主的伊斯兰教。《古兰经》为了要人们信仰

伊斯兰教,便鼓励人们追求“后世的幸福”,便要人们看轻今世的生活。说“今世的生活比起后世的生活来,只是一种〔暂时〕的享受”,“令人爱好的事物,如妻子、儿女、金银、宝藏、骏马、牲畜、禾稼等。这些是今世生活的享受;而真主那里,却有优美的归宿”(3:14-15),并将今世生活比作“今世的生活,犹如我从云中降下雨水,植物得雨,就蓬勃生长,既而零落,随风飘散”(18:45),说“今世的生活,只是嬉戏和娱乐”(6·32)。“财产和后嗣是今世生活的装饰;常存的善功,在你的主看来,是报酬更好的,是希望更大的”(18:46)。

6.信前定。如前所言,《古兰经》在提及信条的经文中并末提出前定的词句,在其他地方也无明白地要人信仰“前定”的经文。但这并不等于说信仰前定的信条不是根据古兰明文而来的、因为《古兰经》在讲述安拉的权能时,要人信仰真主的大能大权和深知一切等德性,说真主对天地间大大小小的事物都事先作了安排,一切事物的发生和出现都离不开真主在经典中的注定:

大地上所有的灾难,和你们自己所遭的祸患,在我创造那些祸患之前,无不记录在天经中。(57:22)真主啊!国权的主啊!你要把国权赏赐谁,就赏赐谁,你要把国权从谁手中夺去,就从谁手中夺去,你要使谁尊贵,就使谁尊贵:你要使谁卑贱,就使谁卑贱,福利只由你掌握,你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3:26)

连人的寿命长短也是真主预先安排就绪的(35:11)等等。所以人们只能在真主已安排好的这个轨道上进行活动。

但是,《古兰经》在强调真主的“绝对大能”、让人服服贴贴地作个“顺从的人”的同时,又指出人们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确已指引他芷道,他或是感谢,或是事负。(76,3)真理是从你们的主降示的,谁愿信道就让他信吧,谁不愿信道,就让他不信吧。(18:29)

在那日,真实的国土是属于至仁主的。那白,对不信道者是一个严酷的日子。(25:26)

类似这样的经文都说明,人在一定程度上又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能力。这就是后来的“自由论者”引用为人类意志自由主张的根据。

《古兰经》中所提到的“精神世界”存在的东西,除了真主、天仙和后世以外,还曾提到决定人的生命的“灵魂”,唆使人干坏事、为人类“公开仇敌”的“魔鬼”,以及和人类共存但为人类所看不见的“精灵”。这些东西,虽不是信仰内容,而《古兰经》及其以后的宗教学者都曾承认这些东西的存在,《古兰经》也曾用了一些文字加以叙述。因和信仰问题关系不大,故在此不作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