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农业知识
19943000000007

第7章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

(一)五谷之首——小麦

小麦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古老的作物之一,一般认为它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小麦栽培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小麦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磷、钙、铁等物质,营养价值很高,适于人类生理的需要。目前,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约20亿)是以小麦为主食的,故称小麦为五谷之首。

小麦在我国分布广泛。长城以南,岷山、大雪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是小麦的第二大产区;另外,西藏高原、东北平原、青海湖畔等地都有小麦的种植。

小麦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我国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在寒冷的冬季生长,能充分利用冬春季节的光、温、水等自然资源,并与春播或夏播作物相配合、轮作倒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现代小麦播种方式通常采用畜力或机器条播。备耕期间要施足底肥,基肥应占化肥总量的70%左右,并且要深施入土15cm左右。为防止病虫害,提高产量,要求在播种前30d及播种前一天,用辛硫酸、托布津、硫酸亚铁等药物拌种。

小麦是一种比较高产稳产的作物,在生长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增产的潜力很大。

(二)东方人的主食——水稻

水稻的生产主要在亚洲,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90%。水稻种植几乎遍布我国,但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和广大的丘陵地区,而江西和湖南两省水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

水稻的类型和品种较多。按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品种亲缘关系的差异分为籼稻和粳稻。“秧好一半稻”,说明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为了培育壮秧,必须从精选谷种、催好芽开始,抓好精整秧板、适期播种、适量匀播,精细管理等各个环节。

稻米营养丰富,约含淀粉70%,蛋白质85%、脂肪1%,易于消化、吸收,并富含赖氨酸等。除作为主食外,还是加工婴幼儿食品的良好原料,也可酿酒、制淀粉。

另外,在我国广大的水稻种植区中,还分布着一些稻米中的精品:紫米和黑米,其营养价值极高,有滋补功效,还可酿制成黑米酒等保健饮品。

(三)饲料之王——玉米

玉米俗称包谷。无论是籽粒或藁杆,其饲料价值都超过一般谷类作物。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将玉米作为加工饲料的原料,故有饲料之王之称。

玉米原产中美的墨西哥和南美的秘鲁,传入我国已有460余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栽培玉米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玉米产量水平还不高,平均亩产仅300kg左右,比世界平均亩产量还低。

我国四川、河北、山东、陕西、东北等地为主要产区。玉米生长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在同样的气候条件,同样的栽培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总是高于其他作物。玉米喜温、喜光,对水的要求较低,适合在山地丘陵种植。在种植其他作物产量低,或其他作物无法种植的地区,种植玉米仍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玉米籽粒营养价值较高,一般含碳水化合物72%左右;含脂肪45%左右,是所有谷类作物中脂肪含量最高的一种作物;含蛋白质10%左右,仅次于小麦粉和小米,而高于大米;其维生素B(核黄素)的含量也高于其他谷类作物。

玉米籽粒除供食用外,工业上用途极广,可制淀粉、酒精、塑料等。除玉米可加工饲料外,秆、叶、穗可青饲或青贮。花柱和根、叶均可入药。

由于玉米在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世界上的玉米栽培很广泛,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玉米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