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作风高于一切
19940700000021

第21章 良好作风是培养出来的(2)

古往今来,那些成大事者同时也是以身作则、遵守纪律的人。春秋末年,孙武应吴王要求对宫女试练兵法。孙武把宫中嫔妃和宫女分成两队,让吴王最心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他三令五申重复了要求。训练开始,孙武击鼓传令,宫女们嘻嘻哈哈,没有一个听令,于是他下令把两个队长拉出去处死,回头再看两支女子队伍,早已站得整整齐齐。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下了一道命令,各位将士经过麦田时,不得践踏庄稼,否则一率斩首。一日曹操正在骑马行军途中,忽然一只班鸠受惊从田中飞出,曹操坐骑因此受惊蹿入麦田,踏坏一大片麦子。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要求军法处置,主簿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下达的禁令,现在自己违反了,如果不处罚,怎能服众呢?”说完,当即抽出随身所佩之剑要自刎,左右随从急忙解救,这时谋士郭嘉急引《春秋》“法不加于尊”为其开脱。曹操想了想说:“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但还是拿起剑割下自己一束头发,掷在地上对部下说:“割发权代首”,叫手下将头发传示三军,将士们看后,更加敬畏自己统帅,没有出现不遵守命令的现象。这就是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是说诸葛亮命马谡镇守街亭,马谡妄自尊大,刚愎自用,街亭失守。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马谡被斩后,诸葛亮大哭不已,宛惜痛失智囊好友,并上表后主自贬三级。

以上事例都是关于行军打仗的,其实在生活中,不管干什么事,都要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如果把企业比喻成火炉,那么企业的纪律便是火炉中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焰是火炉发热的保障,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各种成文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作为领导者,你应当以有效的手段保证其得以贯彻落实。一旦发现有人违规,便严加惩治,绝不手软。企业的老板如果不注重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一定不会走得很远。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纪律约束,人心就会涣散,组织就会瘫痪,就会失去战斗力。

一个企业仅有一个好的制度,如果不去很好执行,那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要想让制度能够在企业中得到有效地执行,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来保证。假如每个人都能遵循企业管理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当你的企业和员工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在不允许妥协的地方绝不妥协,在不需要借口时绝不找任何借口时,你会猛然发现,工作因此会有一个崭新的局面。

詹尼1959年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上任的时候,ITT公司是由分设在49个国家的分公司组成的一个大企业。不仅在公司总部的工作人员毫无生机,那些主管海外事业部的人更是整天无所事事。经过整理小组的调查之后,詹尼决定从严明纪律着手,在所有分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的工作上,他宣布了三条新的工作纪律,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否则将严厉查处。这三条纪律如下:一是每一个分公司,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总公司的命令;二是每个分支机构必须按月向总公司汇报自己的财务状况,包括预算、营业收入和支出情况;三是每个分公司必须定期向总公司报告自己的经营环境、面临的竞争对手和市场情况。为了保证纪律的顺利实施,又宣布,当总公司派出的监督人发现分支机构的负责人不称职或者不服从命令的时候,有权撤换。在此期间被解雇的人,一律不发退休金。经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迅速使得ITT走上了正轨,再加上其它的经营之道,ITT恢复了昔年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它的企业中。当艾柯卡接管克莱斯勒的时候,他发现纪律的缺乏使这个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人们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指挥无效正是导致公司濒临破产的根本原因。而在他采取了强化公司纪律的有力措施之后,这种情况就开始好转起来,公司也恢复到正常的运行之路。

由此可见,一个团队的组织和运行离不开纪律的约束,纪律是作风建设的保障,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职工的纪律意识。所谓纪律激励法就是用纪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执行者和操作者的行为的激励方法。它是一种负激励法,表现为只罚不赏。因为遵守纪律是理所当然的。而不遵守纪律应当受到制裁和处罚。要发挥纪律的作用,需做到下面两点:

第一,纪律必须是多数人都能够遵守的,即纪律要合情合理。反之,如果纪律不够合情合理,不仅不能够起到遵守纪律的目的,而且可能使职工产生对立情绪,出现负面效应。

第二,只罚不赏。由于所定纪律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合情合理的,因而大多数人都能遵守。这时,如果对遵守者都给予奖励的话,就违背了奖励的差异性原则,达不到激励的作用。

所以,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想管理好企业,首先就要检查企业是否有严明的纪律以及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严格的遵守。

一个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和进取心的团队,必定是一个有纪律的团队。同样,一个积极主动、忠诚敬业的员工,也必定是一个具有强烈纪律观念的员工。可以说,纪律永远是忠诚、敬业、创造力和团队精神的基础。对企业而言,没有纪律,便没有了一切。

美国西点军校非常注重对学员进行纪律锻炼。为保障纪律锻炼的实施,西点有一整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比如,如果学员违反军纪军容,校方通常惩罚他们身着军装,肩扛步枪,在校园内的一个院子内正步绕圈走,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十个小时。据说,艾森豪威尔到西点不久,就因为他的自由散漫而赢得了“操场上的小鸡”的头衔。原因是艾森豪威尔经常不得不接受惩罚,像小鸡在田间来回走动一样在操场上来回走步,只是不如小鸡那样自由罢了。这样的训练整整持续一年,纪律观念由此深深地根植于每个人的大脑中。同时,与之而来的,却是每个人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这是一些让人受益终身的精神和品质。

再来看看伟大的巴顿将军的例子吧,乔治·福蒂在《乔治·巴顿的集团军》中写道:

“1943年3月6日,巴顿临危受命为第二军军长。他带着严格的铁的纪律驱赶第二军就像‘摩西从阿拉特山上下来’一样。他开着汽车转到各个部队,深入营区。每到一个部队都要啰啰嗦嗦训话,诸如领带、护腿、钢盔和随身武器及每天刮胡须之类的细则都要严格执行。巴顿由此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指挥官。但是第二军发生了变化,它不由自主地变成了一支顽强、具有荣誉感和战斗力的部队……”巴顿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个性最强的四星上将,但他在纪律问题上,对上司的服从上,态度毫不含糊。他深知,军队的纪律比什么都重要,军人的服从是职业的客观要求。他认为:“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潜力的基本保障。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质还要强烈。”“纪律只有一种,这就是完善的纪律。假如你不执行和维护纪律,你就是潜在的杀人犯。”巴顿如此认识纪律,如此执行纪律,并要求部属也必须如此,这是他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巴顿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不少的第一,他有“美国陆军第一剑客”的声誉,巴顿骑兵出身,爱好马术,他即使一身戎装也透显着浓郁的西部牛仔风格。他还被誉为“美国第一勇士”,他指挥金戈铁马驰骋于北非大漠,战功显赫、攻无不克。而巴顿还有一个第一,却是美国军事史上的大事,巴顿创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由此掀开了他军事生涯新的一页。

巴顿的威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战场上的表现。而与此相反的非议,主要来自于他近乎无情的军纪和训练。巴顿规定士兵床前不能有女人的画像,强调军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军事素质;巴顿严整军容风纪,他的部队是美军中军容最整、军纪最严的;巴顿要求军官必须按时到位,训练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松懈;巴顿改变了美军牧师布道30分钟的冗长时间,要求10分钟简短结束布道。也正因为巴顿将军有这么严格的纪律要求,他的部队也是美军中伤亡最小的部队。

常言道:“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有人说守纪律就会失去自由,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与纪律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服从纪律,才能赢得最大的自由。遵守纪律是一个人素质的表现,纪律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确保有效地工作。

英国克莱尔公司在新职工培训中,总是先要介绍本公司的纪律。首席培训师加培利常常说:“纪律的高压线,它高高地悬在那里,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或者不是故意去碰它的话,你就是一个遵守纪律的人。”在企业里工作,就要认同企业的规则,对已经形成的纪律毫不含糊,成为一名守纪律的职工。有纪律意识的职工会把纪律变成一种习惯,做任何事情都会按照规则去进行,最后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企业而言,严格有序的纪律是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纪律就没有品格、没有忠诚、没有敬业、没有创造力、没有效率和合作,也就没有一切。例如,一个老总派一个司机去迎接客人,在路上遇上塞车,估计会迟到5分钟。本来,塞车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根据“及时准确”的工作纪律,这时的司机应该立刻打电话给老总说明情况,老总再打电话给客户解释:“我们已经派了司机去接您,现在司机遇上塞车,可能要晚8分钟。”这样,在5分钟以后司机到了,客户一看提前了3分钟,就会产生一个印象:这个企业还是挺守时的。否则的话,虽然是意外,人家还是会说你不守时间。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在不同位置的人看来是有不同意义的。所以,“及时准确”应该成为企业的一个铁的纪律。

对于我们来讲,是否遵守纪律反映了我们职工个人素质的高低,高素质的职工必然严格遵守纪律,这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侧面表现。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纪律的重要性,严于律己,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优秀职工。

良好作风需要从细节培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刘备临终的时候嘱咐儿子刘禅的一句话,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应该去做。在三国争雄的过程中,刘备虽不是实力最强大的一个,但是却是最能留住人才、善于治理国家的一个。其原因,在他教育刘禅对待善恶的态度上就可略见一斑。他反复跟刘禅强调的,大到国家治理、企业管理,小到个人修为,都要十分注意风气的形成,对善的要注意积累,对恶的要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