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作风高于一切
19940700000019

第19章 生活作风是良好作风的体现(4)

要抓住人心,就要在平时养成能聆听别人的习惯,这一般都是出色的管理者所拥有的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往往只会做说话的主人,而且说起话来振振有词,不管你同不同意,不管你是厌烦不厌烦,他就是喜欢说而不喜欢听,尤其是听下属说,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难受的事。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用言语来责骂那些有意见的员工。当然,这种自以为是的管理者到头来总会被赶下台去。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被一名技术员指责公司在网络浏览器的开发上落后于对手,盖茨在沉默了一会儿后承认了他的错误,并向其他与会人员道歉,但这也宣告了微软在经营方向上转型的开始。盖茨后来在谈起这件事时说道:“我不想在面子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的确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盖茨从当年的毛头小伙一跃而成为世界首富,这样的成功并没有使他的耳朵被塞住,这是否也可以算做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呢?

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一定要学会聆听,做好聆听这份工作,可以使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仔细聆听,还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在聆听下属意见的时候,就算有时觉得不太对,也要坚持听下去,并保持诚恳的态度耐心的听他把话说完,然后你再去思考哪些是值得采纳的建议。只要你能这样做,他们除了会对你产生好感之外,还会更加的信任你,紧密的和你团结在一起。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领导干部的形象,通常是指公众和舆论对领导干部基本印象的评价。具体而言,包括领导干部的着装、仪容、举止、言谈等各方面内容。塑造良好的领导干部形象,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在上述各方面符合政务礼仪的具体要求与规范。领导干部理想的外在形象,应当是端庄得体,干练精明,朴素大方,温文尔雅。

干部的形象直接连着干部的作风,形象是作风的表现,作风是形象的本质特征。老一辈领导人周恩来十分注重仪表。早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时,他就要求自己做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的神态从来都亲切、自然。他的动作十分敏捷迅速。譬如他正在吃饭,秘书轻声告诉他某个活动时间快到了,他听后霍地站起来,边走边将两条胳膊向后伸,秘书将大衣的两条袖管套进他胳膊两三寸,他只是轻轻一抖,大衣就上了身,紧接着两手飞快地系钮扣,几秒钟时间,他已衣冠整齐地消失在门口。

现任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同志,也是一位非常注重形象的干部,许多年前他在江苏省苏北县乡基层担任领导时,就要求基层干部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不要把自己弄成土头木马的样子。他时刻提醒干部要注意自身的修养,不要不学无术,一遇事就没有了主意。

干部形象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先进性教育的日益深化和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总体上看是好的,并涌现了许多关心群众疾苦、情系百姓民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的优秀干部。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服务意识欠缺,依仗职权侵害群众利益,谋取个人私利;有的作风漂浮,不干实事、不务正业;还有的搞“一言堂”、“家长制”,不尊重民主、不执行民主集中制,大事小事全是“个人说了算”,直接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由此说来,干部形象问题,不仅仅是“个人行为”问题,它直接连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现在,我们社会是开放型社会,我们的政府是开放型政府,我们工作中有许多环节是与外面的世界紧密联系的,迎来送往,招商引资,每天出现在外地人面前,一定要注意衣着得体、谈吐儒雅,这样才会受到别人的重视,赢得别人的信赖。

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建设自己的综合形象,提高内在素质,具备“高、深、大、宽”的素质。高就是高品位,要有高人一等的审美能力;深是深内涵,要有丰富的阅历,要有多方面知识的积淀;大就是大才气,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看问题说事情的新鲜角度,独到方法;宽是宽视角,要能够站在更广阔的视角下看问题。

领导干部要提升自己的形象,注意着装是基本的一点。领导干部的着装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同时还体现着社会风尚,在一些重大场合下,还代表着政府和企业的形象。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学习、掌握一定的着装礼仪常识,在着装上除了符合一般着装礼仪外,还要根据工作的特殊要求,做到正规和规范。具体来说,应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领导干部的着装首先必须应时。所谓应时,不是指追求时髦,走在时装发展潮流的前沿,而是要求领导干部的着装必须与穿着的具体时间相吻合,并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与时代变化同步;与四季变化同步;与早、中、晚变化同步。

第二,领导干部的着装必须应景。所谓应景,是领导干部要尽量使自己的着装与自己所面临的环境保持和谐与一致,而绝不可以我行我素,使自己的着装同自己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或反差过大。其原则是:在机关上班不宜穿时装或休闲装;在执行公务时要穿正装。

第三,领导干部着装必须应己。所谓应己,是要求在为自己执行公务而选择服装时,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明确自身的条件是否与之相适应。应己原则是为了使领导干部在着装方面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最佳形象。

领导干部的着装如果做到了如上几点,在履行职务的时候就会体现出大方得体的形象,也能在人民群众当中树立起符合政府或者企业形象的榜样。

然而,外在形象还只是最表层的东西,真正能体现出一个人伟大人格风范的,是他内在的个人修养。衣着打扮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外观。这就好比是房子的墙衣,粉刷一新的房子固然让人看着舒服。但是,一座真正的好房子,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内部构造,房子的内部必须装修良好。人同样如此,除了着装打扮要大方得体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内在气质。这些气质会通过人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

外在形象是内在气质的体现。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培养自身的内在气质。否则,再高级的服装,也衬托不出一颗萎靡的灵魂。而与此相反,一颗高尚的心灵在朴实的服装下也会熠熠生辉。

周恩来的政治家风度,堪称领导干部的楷模,历来为人们所敬仰。美国人克拉默·威利这样评价道:“周恩来年轻时是一位精神抖擞的英俊小伙子,即使到了老年,他那乌黑发亮的眼睛,富有表达能力的双手,以及高雅的风采都构成毫无疑问的吸引力。一位为之倾倒的人士曾经说:‘周可以望你而且就凭那么一看,便可以博得你的好感,使你着迷’。”法国前总理孟戴斯·弗朗斯的谈话也说:“他的态度和谈吐与众不同,有时连讥笑的态度也是具有魅力的。”

周恩来总是保持着文雅大方、精神饱满的形象,他曾经批评一个秘书,才三十多岁,年纪轻轻脊背就驼了。周恩来身高只有1.71米,不算高,但他挺直的身姿有着特殊的“高度”。在周恩来端庄谦和的风度中蕴含着深沉、强悍与智慧和力量,正如基辛格在回忆录里所写的:“他使举座倾目的不是魁伟的身躯,而是他那外驰内张的风度和钢铁般的自制力,宛如一根收紧着的弹簧。”

英国自由教会牧师和作家亨利·德拉蒙德把一种充满仁爱的品质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事物,如果这种说法是恰当的,那么在人的个性中呈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爱,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而德拉蒙德自己一生的经历,比他曾经创作过的任何作品都更加伟大。他的一生是闪耀着高贵人格魅力的一生。

专门研究德拉蒙德的传记作者乔治·史密斯博士说:“你遇到他的时候,会发现他是一个举止优雅、衣着得体的绅士,他有修长的身材、轻盈的体态,走起路来脚步像鹿一样轻快。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似乎没有忧愁,也不知道什么是傲慢和羞怯。交谈时,他对你的话兴趣盎然。他会钓鱼、射击、溜冰、板球、足球……很少有人像他这样精通多种运动。为了看一场焰火表演或一场足球赛,他不惜长途跋涉。每次见面他都会有新的故事、新的谜语或新的笑话讲给你听。在大街上,他拉着你的手去看两个送信儿童的恶作剧,在火车上,他给你读他最喜欢的新故事,在雨天的乡村农舍里,他教你做新的游戏,在聚会上,孩子们为他巧妙的魔术手法大声喝彩。在少年时代,德拉蒙德有男子汉的气概,成长为男子汉后,他又有一颗童心。”认识他的年轻人把他称为“王子”。他得到了人们的深深爱戴。他小时候打板球的伙伴马克拉仑说:“德拉蒙德对人的影响力,超过了我认识的任何人。他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确切地说,其他人通过言行来影响周围的人,他却通过迷人的个性征服人们。”

纵观历史,伟大的人物往往具有不同于常人的风范和魅力,而这些魅力就是他们卓越人格的集中反映。夏多布里昂说,他曾经见过华盛顿,尽管只有一次,但照亮了他的一生。对于华盛顿,杰斐逊曾经这样说:“整个国家的信任都集中在你一个人的身上。”至于了不起的亚伯拉罕·林肯,连他的政治对手斯蒂芬·道格拉斯也不得不承认,“甚至围绕在林肯周围的整个气氛都是最令人感到安全舒适的。”爱默生说:“我知道,那些听过查塔姆阁下演讲的人都感觉到,比起他讲的东西来,这个人的体内有一种更为伟大的东西。”

实际上,塑造领导干部形象的根本,也在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只有内强素质,才能外塑形象。在树立干部良好形象时,有时还需要相关规则制度的约束力量。2005年,有一件涉及到干部形象的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宁夏灵武市某镇长和几名干部在张家界旅游时,扮演乌龙山土匪拍照的事儿在网络上传开,一时舆论大哗。网民纷纷留言,冷嘲热讽,谴责这种不顾党的干部形象的做法。据灵武市反馈来的消息,当该市主要负责同志就此事向扮演土匪的“主角”干部提出批评时,“主角”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宁夏市的机关单位中,一度盛行猜拳行令之风,在办公桌前文质彬彬的领导干部,坐到酒桌上就不是他了,面红耳赤,吆五喝六,喊声震耳欲聋。这一幕曾让自治区党委一位主要负责同志看到,他当时正陪一名重要客人,负责同志顿感脸红。于是,宁夏出台10条禁令,其中一条就是禁止在吃饭时猜拳行令,目的在于塑造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领导干部形象的树立,绝不仅仅表现在工作期间,也就是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之外,当你与人们接触时,大家仍然把你当作一个领导干部来看待,你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一次,某市请外来客人吃饭,主人加客人能坐两桌,于是书记、市长各陪一桌。酒至半酣,市长与同桌的部下玩起“诈金花”游戏,觉得只罚酒不过瘾,后来加上了5元10元的小赌注。那天市长手气不顺,连续输了几局,于是说话不再随意,办公室的口气又出来了。几名部下察觉不对,连让市长几把,市长的脸色这才好看起来。接着,市长的领导形象也渐渐退去,与部下称兄道弟起来。事后,客人私下议论,市长怎么会这样,也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像这样的行为,不但有损领导干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为正常的工作带来不便,甚至会出现腐败堕落的不正之风。

形象是一个人品德操守的外在反映,是领导干部的威信所系。广大群众往往通过领导干部的形象来认识其所属的机关企业,判断机关的作风。因此领导干部的作风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关系着其代表的机关企业的形象作风。

俗话说:“良田万倾,日食一斗;广厦万千,夜卧八尺。高飞之鸟,亡于贪食;深潭之鱼,死于香饵。”在名利面前能否持有淡泊之心、超脱之怀,是判断一个人思想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共产党员如果能长期坚持与实践相结合的党性修养,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常怀律己之心,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干部要树立良好形象,首先要切实树立群众观点。要放下“官架子”,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视为“衣食父母”和发展创业的“坚强后盾”。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新时期更需要发扬光大。干部的形象就是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历史实践中,靠自己的模范行动和社会影响“树”起来的,靠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立”起来的。其次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以群众利益至上,这才是规规矩矩的“为官之道”。再就是,要廉洁自律,远离腐败。腐败是影响干部形象的重要原因。干部一旦搞“腐败”,老百姓必然要“受灾”,国家受损害。因此,我们要自觉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作风”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新时期政治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带头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与广大群众一道,同心同德谋和谐、创和谐、促和谐、保和谐,全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