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作风高于一切
19940700000001

第1章 篇首语

“风”是儒家政治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儒家常常用“风”来比喻政令,用“化”来形容王道政治的成就。清代学者沈垚在《风俗篇·卷四》中指出:“天下之治乱,系乎风俗。”这里的风俗,也就是指的是风气、作风。风气败坏的最大危险,就在于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把假恶丑的东西变成为合理的存在,歪曲社会生活的道德标准,迷惑人们的心智,常此以往,必将导致国家的衰败。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是用来束缚自己的桎梏,更不应是用来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股风,一股催人挺进、催人跋涉、催人奋斗的风。”可见,作风建设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个人事业的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积淀了大量关于作风建设的优秀文化。古代先贤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的都是从政者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作风放在首位。

作风是一个人在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怎样,他的作风就会是怎样;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他的作风也就会如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风又分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思想作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群众疾苦的作风;批评与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工作作风主要包括: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勇于负责、机智果断的作风;严于律己,为人表率的作风。生活作风主要包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清政廉洁、为官从俭的作风;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作风;仪表整洁、行为端庄的作风。

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尤其是在团队生活中,良好的作风显得极为重要。身为领导,在一个团队中不仅仅是起指挥作用和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起表率作用、示范作用和凝聚作用。如果说前者的核心是“权力”的话,那么后者的核心则是领导者的“作风”。领导作风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习惯、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人际氛围和工作效率,因此,一个领导是否具有良好的作风,是衡量其任职资格的先决因素。

“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一个部门的工作,成在作风,败在作风;一个单位的形象,好在作风,坏在作风;一个领导的素养,优在作风,劣在作风。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态度,敬佩的是作风,不满的也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