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80年代后女孩
19939900000024

第24章 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关于网络(5)

自信最重要女青年:我是想这么做,可是,我的个性弱点太多。我一向孤僻、沉默,连起码的交往、待人处世也不会,尤其害怕比自己强的人,也害怕与男人交往……我的一位女同学,曾告诉我她所在的合资企业正在招聘技术员,可是我怕我不能通过面试,犹豫再三,还不敢去,招聘时间只有三天了……

我:愚者放弃机遇,弱者等待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你真的甘心坐失良机吗?你能到我这里来,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你也完全可以去面试呀!要敢于去尝试。

女青年:我心里没底,也没参加过面试,我该做什么准备呢?

我:你首先应该找你的同学了解一下这个合资企业的情况,让她帮你出出主意;咱们也来具体讨论一下,究竟面试会遇到什么问题。

女青年:您看,这是我的简历,这样写行吗?他们还会怎样提问题呢?

我:好,我来临时扮演一下考官,咱们来演习几遍!

……

两周后,我接到这个女青年打来的电话,她已经被那家合资企业录用了,也许她是一个幸运者,她总算迈出了那一步,终于摆脱了她头上的那片阴影,但她也许还会有反复,因为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如果相信,乌云不会永远遮住太阳,黑夜过去总是白天,就能够尽快摆脱这种“阴影心态”。

乌云不会永远遮住太阳许多女孩在电话、来信的咨询中,都几乎无一例外地首先倾诉自己如何地“不幸”,无疑她们都被一种“抑郁心态”控制着。仿佛将自己置身于一间无门无窗的“死屋”,仿佛掉进了深深的陷阱。总之,完全笼罩在黑色阴影中。可是,这种心态,恰恰是当事人自己造成的,“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朵乌云遮住了太阳。所以,将生活中的阴影看得过重、过大,都是自己狭隘的思想方式和自我封闭的状态所造成的。一个人如果沉浸在“自我否定”的消极体验中,就会闭目塞听、思维狭窄、钻进牛角尖出不来,阻碍了自己去积极行动。有些心理学家称这种难于摆脱“阴影心态”的人为“自我抑郁”,这是很有道理的。

女孩们往往还缺乏社会经验,在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中受到一些挫折,经历一些失败都是很正常的。生活、工作中的波折、变化都是不可避免的,应该看成像是四季变化,白昼、黑夜的更替那样自然,不必大惊小怪,自己就会主动、积极地做出自我调适,来适应变化的情况。这样,就不至于陷入无穷无尽的“抑郁心态”。青年女孩,无论你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要冷静、镇定。只要永远面向光明和希望,你就有力量,把黑色的阴影永远抛在身后,成为生活的主宰。

她是一个出众的女孩子。然而,在人羡慕的目光中,她却写下遗书,服下安眠药。

一张甜蜜蜜的小嘴、洁白的皮肤、匀称的身段、逢人打招呼笑眯眯的样子,还有那整齐洁白的牙齿,招来过不少小伙子的追求。于是不少姑娘既妒忌又羡慕她,真想把落在她身上的那些转嫁到自己身上。她竟写下遗书,将门从里面关死,穿上最好的衣服,服下安眠药。幸亏家人发现得早,连续拍门没有动静,冲了进去,将她立即送到医院抢救,才使她免于一死。据当时参加抢救人员讲,用大量的凉开水洗胃后,抽吸出来的水的颜色是混满白色的结晶粉末,可见她吞服的数量之多。

活着没什么意思。她被救活了,可还是不想活,口口声声还是一个“死”,称她这个“必死的决心上帝也拦不住”。亲属来探望,声声地劝阻她,她根本不理睬;父母送饭给她,她全倒掉;她对她的父母及亲友说:“你们只当没有我这个人就是了。”因此,虽没有了临床症状,但为了防止万一,她还在住院。

她的父母没有办法,抱着一线希望找我,希望我能劝劝她。让她放弃这个可怕的念头。

我同她的谈话是随便的,她认识我,知道我是她父母的朋友。开始我同她谈的是文学、艺术、音乐。谈到很热火的时候,我向她亮出了底牌:

把心敞开“你知道吗?我还懂心理学。”

“心理学!你懂心理学,那你知道我现在想什么?”

“你在想死!”这四个字我咬得很准确。

“哈哈哈……太有意思了。”她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没想到,你会那么不客气。”

“对准备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我说的话从来都是不客气的。”

“为什么?”

“因为你若要死的话,我没有时间再同你说些坦白的话;而若不死的话,这些话可以‘出奇制胜’。”

“怪人,你真是怪人。你怎么知道我在想死?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去死?”

不给自己上限我请她先输出信息,让我分析分析,然后解答,她同意将她的苦恼全倒出来。其实,这些现象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例如同事间的不同意见及背后议论,家庭中琐碎事情等。

八哥评论:

因为抑郁,80年代后女孩在内心深处呼唤、求救,又有谁来拯救她们,是别人?还是自己?

6.她们的情绪正常吗

一天,珊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说是和我聊聊,我没有拒绝。通过沟通,她终于跟我说出了心里话。

“别人出主意,可我却没法解脱自己。我觉得自己真无能。我恨自己的无能。我从小就要求自己能做得最好、最出色,做个强者。我一次又一次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可这次,我却彻底失败了,我该怎么办?我不想活了……”

珊是个要强的女孩。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生活经历不充分。作为圈外人,要打入电台且独挡一面,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然而珊做到了。我听人说过珊处心积虑、创造机会、不畏竞争,最终如愿以偿,我深深佩服她的好胜要强。

可如今,眼前的她却如此脆弱。“你能告诉我,你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了吗?”我问。

“不能,我不能说,我也不想说。在主持节目时,我风光无限,可现在……我不想要别人的同情和怜悯,我不要!我只要你告诉我,我如何能摆脱这低落的情绪?”

“你让我帮你跳出烦恼的陷阱,可又不告诉我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陷阱,我又怎么能给你以有效的建议呢?”

“可是我不能说,不能说……”珊又抽泣起来。

走出内心的自我我告诉珊,个体对于苦闷有两种处理方式,或外投或内投,内投即把不满投向外界,打一打沙袋、跳舞跳得大汗淋漓、找朋友痛哭一场,找个心理咨询员倾吐一番,这些都是宣泄方法;而内投则是向内处理郁闷,有些人表现为自我伤害行为,自杀便是极端的自伤行为。我曾遇到的那个案例,一位女孩无处发泄苦恼,竟用刀割自己,看血一滴一滴落下来刺激自己被痛苦麻木的神经。

……

“现在我的手腕处也有一道伤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只是想证明我依然是强者,我能征服自己。我开始怕自己会怕痛,但最后我还是做到了。起先口子很小,血流了一点就凝固了,我气得拿手去撞桌角,又把伤口撞开了……我现在告诉你,只是想听你夸我几句,说我很坚强……”

“就某种意义上说,你的确有勇气,但我依然不会同意你的做法。真正的坚强并不是靠这么做去证明的。我不想多说什么道理,你是个明白人。明白人有时只能很痛苦,因为明白人骗了自己。所以,你只能面对现实,承认痛苦,忍受痛苦。能劝解别人并不说明自己能免于烦恼,我曾学过心理咨询专业,可我有时也得找心理医生帮助。人非神仙,岂能无忧?找一个密友一吐为快吧,或者干脆正正式式地去作心理咨询。《创奇者》一书中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安妮对海伦说:‘把你的心事说出来吧,只要你说一次,这个世界就属于你了。’这对你来说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