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2)
19938700000095

第95章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名曌(zhào),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东)人。她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后,她自己称帝当政,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封建女皇帝。

武则天从小精通文史,明敏机智,性格倔强,善于应变,具有政治上的胆略和气魄。她14岁时,被选为唐太宗的“才人”,赐号“武媚”。唐太宗死后,她寄身在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即位后,到感业寺焚香,碰巧遇到武则天,于是再次被召为昭仪,纳入后宫。

武则天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的矛盾,对王皇后百般迎合,取得了高宗和王皇后的宠信。之后,她又设法百般离间高宗与王皇后。为了谋得后位,她不惜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诬陷是王皇后所为,使高宗有了废皇后的念头。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握有重权的太尉长孙无忌和大臣褚遂良坚决反对。于是,武则天就拉拢了一批受长孙无忌排斥的人,如李义府、许敬宗、袁公瑜等,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

公元665年,昏庸的高宗终于废去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并贬黜了褚遂良。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执掌了宫中大权,先后惨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又以“图谋不轨”等罪名,对长孙无忌等人或杀或流放,沉重打击了反对派。此后,武则天参与朝政,并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

高宗患有风眩头痛病,精神衰弱,萎靡不振,所以从659年起,武则天就替他管理朝政。674年,武则天向高宗提出了“劝农桑,薄赋徭;停止对外用兵;广开言路”等12条建议,都被高宗下诏施行,从而得到了下层官员和庶族地主的拥护。683年,高宗病逝,中宗李显继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由于高宗遗诏中说军国大事都要听武后裁决,因此,武则天就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第二年,她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幼子李旦做了傀儡皇帝。

武则天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周兴、来俊臣等一批酷吏,以严刑峻法,实行恐怖统治。除此之外,她还大兴告密之风,被株连的无辜者不下万千,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之后,武则天见“禁异议”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了平息一些臣子对恐怖统治的不满,便转手杀掉来俊臣、周兴等酷吏作替罪羊,从而巩固和加强了自己的统治。武则天在逐步完成了对李唐宗室大臣政治清洗的基础上,于公元690年正式改国号为周,自称圣武皇帝,又改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

武则天作了皇帝以后,励精图治。她广泛搜罗人才,不拘资历,不问门第,任何人都可以推荐人才,也可以毛遂自荐。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制度,亲自考试贡生,量才录用,这就使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武则天重视农桑,发展生产,维护均田制,抑制兼并,保护百姓财产。

总之,在武则天统治的四五十年间,由于实行政治改革,打击士族豪强势力,使庶族地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上升。武则天广开才路,重用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扩大了其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她重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社会秩序也进一步安定。所有这些,在客观上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造成了社会繁荣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成为唐朝极盛时期之一,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开元之治”奠定了基础,武则天不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