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施肥知识(下)
19938200000069

第69章 土壤温度对施肥效果的影响

热量是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基础,土壤温度是衡量土壤热量的一种尺度。土壤热量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如:太阳辐射热能、地球内热、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放出的热,以及土壤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等等,其中以太阳辐射热为主要热能来源。

土壤中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求一定的土壤温度,土壤中的许多物理、化学过程也与土壤温度有关,土壤温度还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转化。因此,土壤温度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温度与施肥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壤温度影响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当土温适宜时,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好,对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强,代谢作用旺盛;土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从而影响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几种主要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适宜土温是:春小麦16~20℃,冬小麦12~16℃,玉米24~28℃,棉花25~35℃,水稻30~35℃。

(2)土壤温度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和供应。大多数土壤微生物在土温25~37℃时活动旺盛,分解有机质能力强、速度快,释放的养分多,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土壤温度还影响到土壤胶体对养分离子的解吸,从而影响到养分的有效性。

(3)土壤温度影响土壤中水分、气体的运动及水分存在形态,也间接影响与水分密切联系的肥料的有效性及在土壤中扩散和移动的距离,从而影响施肥效果。

农业生产中,对土壤温度进行调控的主要方法:排水或灌水,增施有机肥料,中耕松土,用塑料薄膜、秸秆、草帘等进行地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