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施肥知识(下)
19938200000060

第60章 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

土壤的保肥性是指土壤对养分的吸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吸收)和保蓄能力。土壤供肥性是指土壤释放和供给植物养分的能力。土壤所以有供肥、保肥性,是因为土壤能形成复合胶体,这种胶体有巨大的表面能量和带电性,对养分的吸收与释放起支配作用。土壤胶体是有机、无机胶体组成的复合体,由于各种土壤胶体组成不同,吸收和释放养分的能力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有不同的保肥、供肥性能,这点与施肥关系极为密切。一种好的土壤应该是保肥与供肥协调,吸收与释放比较自如,能随时满足植物养分需要的土壤。土壤质地较黏重,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保肥性能好,施入的肥料不易流失,容易在“仓库”内贮存,随时供植物吸收。而砂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施肥后不易保存养分,虽然供肥性好,但无后劲,养分易流失,发小苗不发老苗。保肥、供肥能力不同的土壤,施肥上有所区别。保肥能力差的砂性土和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可以在基肥中多施有机肥料,增加保肥、供肥能力,施用化肥要“少吃多餐”,防止流失,注意后期脱肥现象出现。而对保肥性能较好的黏性土,或有机质多的土壤,一次施肥量大些也无妨碍,不会流失。这种土壤易发老苗,不发小苗。前期通过施用种肥、追肥,使苗期植物生长良好,中、后期土壤养分稳定释放供应,对整个生育期生长有利。

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利于保肥能力的增强;适量的灌溉与适宜的耕作,有利于土壤供肥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