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农药知识(下)
19937900000086

第86章 桃小食心虫发生的特点与防治

桃小食心虫主要为害苹果、桃、山楂、枣、梨等果树的果实。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4~10厘米深的土层内结茧越冬,第二年6月出土,出土时间的早晚与降雨和灌水密切相关,如降透雨或灌水,出土早而且整齐,天旱无雨,出土则晚也不整齐。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末至7月初。卵多产在果实的萼洼处。因此,进行药剂防治要采取树下和树上相结合的方法。

树下地面防治:在越冬幼虫出土始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盛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剂(或2.5%辛硫磷微胶囊剂、25%对硫磷胶囊剂、40%甲基异柳磷乳油、40.7%乐斯本乳油)0.5千克,稀释成300倍液,均匀喷布于树冠下的地面上,重点是距树干1米半径范围内,施药后划锄地面,以使药土混匀,提高防治效果。在虫口密度较大的果园,间隔半月用药1次,连用2~3次药。

树上保护果实:树上用药目的是杀灭虫卵,防止幼虫蛀果。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调查卵果率,当卵果率达到0.5~1.5%时(该指标由产量而定,产量高的果园指标低;3000千克以上,防治指标为0.5%),立即用药,药剂可选用50%1605乳油1500倍液、30%桃小灵乳油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20%万灵水剂1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在地面防治较好的果园,也可用青虫菌6号、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均匀喷雾,喷药的重点是果实的萼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