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农药知识(下)
19937900000071

第71章 苹果、梨、山楂锈病的识别与防治

苹果、梨、山楂锈病是同一属病菌引起的,具有共同的为害状,可为害叶片、果实、新梢,以叶片为主。叶片受害初期在正面产生圆形橙黄色病斑,表面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性孢子器)。天气潮湿时,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后小点变为黑色,病斑变硬、加厚,叶片背面肿起,其上产生灰黄色毛管状物(锈孢子器),内含有大量的锈孢子。该种锈菌为转主寄生菌,病菌的锈孢子在秋季侵染桧柏、形成菌瘿,以多年生菌丝(4年以上)在桧柏病部越冬。春季降雨时,菌瘿吸湿,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侵染苹果、梨、山楂等果树。

药剂防治:①在桧柏上喷药,春季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或用0.3%五氯酚钠加波美1度石硫合剂,抑制冬孢子的萌发。秋季也可喷波美1度石硫合剂,保护桧柏,防止锈孢子侵染。②在果树上进行喷药保护或治疗。春季果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一遍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隔15天后再喷一遍,可基本控制锈病的发生。若防治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叶片正面出现病斑(性孢子器)时,喷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发挥其治疗作用,控制其为害,药剂还可选用40%新星乳剂8000~10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