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农药知识(中)
19937800000017

第17章 用多效唑培育水稻连作晚稻壮秧

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诸省,连作晚稻育秧期正值夏季高温季节,秧苗生长迅速,容易形成徒长弱苗,移栽后,败苗严重,返青慢,延误季节,影响产量,杂交水稻尤为突出。多效唑应用于连作晚稻培育壮秧效果极佳。

多效唑对水稻秧苗的控长矮化效果极为显著,见效快,持续期合适,其控高率约为1/3,一般为35~45天。只要选好合适的喷药时间和用药量,便能使秧苗在秧田期长成矮化的壮秧,移栽本田后又可迅速恢复生长速率。多效唑由于抑制了秧苗的伸长生长,使养分的分配有利于分蘖的形成和生长,表现为分蘖产生多,节位低,易于成穗。增加有效分蘖和有效穗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1)用药量:每亩纯秧田面积(不包括带沟)取150克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50千克喷洒,折合药液浓度是600毫克/千克。

(2)用药时期:1叶1心期,宁早勿迟。2叶1心期和3叶1心期也有效,但不如1叶1心期。为了不延误喷期,也可在竖针扎根后选晴天喷药。多效唑经由秧田根部吸收比叶部好。所以秧田尽可能喷到土壤上,被土壤颗粒吸附,以后慢慢被根系吸收。但应注意,在扎根竖针前喷药,会产生药害,不宜采用。

(3)施药方法:于喷药前一天秧田排水控干,将药液均匀地喷洒在秧苗和畦面土壤上,12~24小时后按常规灌水。畦面必须平整,否则会出现秧苗高矮参差不齐的现象。过分矮化的秧苗就报废了。

多效唑除了应用于连作晚稻外,也适用于早稻、一季晚稻及杂交稻制种育秧上。在早稻育秧上使用的方法和效果与连作晚稻基本相同。但由于早稻秧龄一般较短,气温较低,用药量应略少一些,1亩秧田使用15%粉剂125克。多效唑在一季晚稻和杂交稻制种育秧上的使用方法和在连作晚稻上相同。多效唑对早稻促蘖效果优于连作晚稻。还可增强早稻抗寒力。

这项措施增产效果稳定可靠。每亩大田用药成本不到1元钱,增产稻谷均在25千克以上,许多地方已作为水稻栽培的一项常规技术措施。

秧田喷施多效唑有很好的抑草效果,杂草的生长被严重抑制。过分矮化的秧苗施一些氮肥或适当浓度的赤霉素,可逆转多效唑的矮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