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历史全书(下)
19937100000064

第64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是康熙皇帝的孙子。他在位60年,继承了康熙皇帝的政策,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乾隆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他作为其父选定的皇位继承人,从小就在父亲雍正皇帝身边,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封建统治的经验。特殊的地位、特殊的环境,使他深谙治国之道。

乾隆25岁即位,当时的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两朝七十余年的治理,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他吸取了康熙、雍正两朝的统治经验,采取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方针。乾隆深知自己的统治经验不足。所以笼络了一批元老重臣辅佐。同时,又着手培植一批亲信重臣。他深知人才的重要,命令大学士以下、三品京堂以上在京官员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只要有真知灼见、品行端正、才能卓越的人,都可以不拘品级资格,据实保举。他在施政方面,颇具康熙的作风,比较务实。

乾隆集大权于一身,军国大事需要他“乾纲独断”,繁文缛节的各种礼仪需要他亲临主持,朝廷内外各种内容的奏章纷至沓来,他要一一批示。乾隆处理政务井井有条,他精力充沛,遇事坚强果断,励精图治。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华。到了乾隆中期,全国耕地面积比顺治末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人口也空前增长,到乾隆末期已经超过三亿。尤为突出的是商业和城市的口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缓慢发展。

乾隆把农业生产视为治国之本,他深知年景丰歉、粮价涨落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因此,他非常关心农事收成和各地雨晴粮价,注意自然灾害。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中,乾隆把提高耕作技术放在首位。他提倡积极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以适应逐年剧增人口的需要。他还强调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注意水利建设,特别是注意治理黄河。乾隆南巡时,曾多次专程到浙江海宁巡视,修起了地跨江浙两省长达500余里的海塘,有力地保护了江南这一片富饶地区的良田沃壤,对促进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乾隆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和对黎民百姓生活疾苦的关心是他善于治国的表现。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只有安居才能乐业。

和康熙一样,乾隆十分重视国家的完整统一。他多次在边疆地区用兵,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回部和大小金川等叛乱。为巩固疆域,他下令将西域改成新疆,并在伊犁等地分驻将军、参赞,管理天山南北的军政事务,西北边防由此得到巩固。乾隆常因此夸耀他的“十全武功”,自称为“十全老人”。

乾隆的文才高出先辈,他熟悉儒家思想,崇尚风雅,诗、书、画兼长,与文人接触较多。因此,他精于思想文化的统治方略。1773年,乾隆组织了三百多个有才能的知识分子,不惜工本,遍收天下书籍,费时十年,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给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壮举。

在乾隆当政的60年间,他的许多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府库充实,达到“康乾盛世”的顶峰。乾隆精通文韬武略,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封建帝王。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字少穆,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嘉庆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嘉庆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道光十二年(1832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力陈民间疾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徭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驱。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他担任湖广总督,严禁走私鸦片,设立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命令吸食鸦片的人定期戒烟,卓有成效。第二年,他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他指出,如果听任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那么,在数十年后,中国不仅“几无可以御敌之兵”,而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不久,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协助下,缉拿烟贩,惩处受贿官吏,倡办义勇,整顿海防。他命外国商人必须交出鸦片,并写下“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保证书。林则徐还采取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英国商馆、撤回外商雇佣的中国职工等措施,迫使英美等国不法商人交出鸦片共110多万千克。6月3日,他将收缴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大壮举。

1840年初,林则徐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在任期间,他多次击败英国侵略军的挑衅和进犯。为了了解西方情况,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一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外国的历史和地理,由此形成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840年10月,林则徐遭到投降派的诬陷,流放到新疆。他在新疆兴办水利,开垦了大量农田。1845年,林则徐被重新启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1850年,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途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