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朝廷虽然平息了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但北方劲敌辽朝却经常骚扰宋朝边境,掠夺财物。到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的时候,辽的侵扰已经变本加厉,大有发动战争的趋势。于是,宋真宗急忙把贬官地方的寇准调回京城,以防辽军进攻。
寇准是一位清正廉明、直言敢谏而又有治国谋略的文官。宋太宗时期,他便以直言敢谏而出名。虽然有时候也触怒宋太宗,但太宗对这样一位贤臣还是十分欣赏的,宋太宗曾高兴地说:“我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魏征一样。”
寇准得以不断升官,三十二岁时便已官至副宰相。但是朝廷中有很多人嫉妒寇准,因此他又被排挤到地方做官。这次辽军侵边,才使他得以重回京城。
辽朝经过长期的发展,经济更加繁荣,力量越来越强大了。皇帝辽圣宗也渐渐地长大了,而且经过与北宋的两次交锋,辽朝觉得北宋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辽圣宗和萧太后商量之后,于公元1004年率二十万大军大举攻宋。
辽朝大军一路过关斩将,不久便打到了澶州(今河南省濮阳,澶音chán),情况万分紧急。宋军告急的文书一夜五次传到开封,寇准命人把文书压下,而他却仍旧饮酒谈笑,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有的大臣把边关告急的事上奏给了宋真宗。真宗一听,大吃一惊,急忙问寇准:“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向朕禀告呢?这可如何是好?”
寇准胸有成竹地说:“陛下不必惊慌,解决这件事只需五天,但要请陛下御驾亲征,鼓舞士气,才能战胜敌军。”
宋真宗一听心里就开始打起鼓来,因为宋朝经过两次败给辽军之后,对辽已是未战而怯,他怕自己一去就回不来了。
正在真宗犹豫不决的时候,副宰相王钦上前说:“万岁,依臣之见,还是出去避一避吧,金陵地势险要,还是把都城迁到金陵去吧。”另一个副宰相陈尧叟也马上接着说:“我看还是迁都成都吧,那里富饶美丽,正适合皇上住呢。”
寇准听完这两个胆小怕死之人的话,气得脸色铁青,他激动地说:“现在最要紧的是退敌,你们却劝皇上迁都。京城一乱,边关还能守得住吗?边关失守,大宋王朝何存?谁再提迁都,就砍他的头!”
宋真宗被寇准说得血往上冲,他想:我决不能做一个贪生怕死的皇帝。于是真宗决定由寇准随同指挥,亲自出征。
宋军一路疾行,没几天就到了韦城(今河南滑县)。离辽军越来越近了,一些胆小的大臣又开始在宋真宗耳边吹风:“看那辽军气势强大,凶猛无比,我们还是避一避吧。”本来就有些后悔的宋真宗又开始动摇了。
寇准得知此事后,和殿前指挥高琼一起来劝说皇上。寇准严肃地说:“依现在的形势,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边关的将土都在等着我们救援呢,如果后退,军心浮动,辽军追来,恐怕陛下金陵也去不成了。”高琼也在一旁说道:“陛下如能亲征澶州,我们将拼死报国,一定要击退辽军。”
宋真宗无话可说,只好继续前进。而守城官兵听说皇帝亲征,顿时士气高昂,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辽军的进攻,而且还射死了辽军主将萧挞览。这时的辽圣宗和萧太后可有些害怕了。
宋真宗在寇准和高琼等人的催促护卫下渡过萸河,登上北城楼。当宋军看到皇帝的华盖出现在城楼时,远近之人,欢呼雀跃,声传数十里。
辽军迫于宋军威势,再无进攻之心,萧太后派使者到宋营议和。寇准坚决反对,而宋真宗却无心再战,执意派曹利用前去辽营谈议和条件,并表示只要不割地,给多少钱帛都没关系。寇准在一旁听了十分痛心,他悄悄叫来曹利用说:“赔款数目不得超过三十万,否则我要你的脑袋。”
两国最后订立了“澶渊之盟”,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真宗高高兴兴地返朝了。
寇准抗辽有功,宋真宗也曾重用过他,但终因他得罪的人太多而遭诬陷,宋真宗渐渐地疏远了他。最后寇准被一贬再贬,老死于被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