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植物知识
19936800000012

第12章 肥皂树

我们日常洗衣、被等用的肥皂,是一种化学工业产品。为什么叫它“肥皂”?原来与植物“肥皂树”有关。豆科植物中有一种树叫“肥皂树”,又名“肥皂荚”或“肉皂角”。这是一种高达10m以上的乔木,叶大型,二回羽状复叶,有羽片6~10个,每个羽片有小叶20~24片,小叶长椭圆形,长1.5~4cm,宽1~1.5cm。全缘。两面都有密生的短柔毛,花序总状,花白色或带点紫色。荚果长椭圆形,长达12cm,宽3~4cm,较肥厚,有种子2~4粒。此树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均有。这种树果实可作为肥皂代用品,如果和以檀香、樟脑、麝香、蜂蜜等可以制成优质香皂。“巴皂荚”之名出自《本草纲目》,证明古人还利用它(果实)作药。特别有意思的是一些古中医书如《普济方》中介绍治病良方时干脆称这种果实为“巴皂”。如治肠风:“肥皂,烧灰存性,以一片研末,糕糊丸,一片为末,饮汤调吞下。”又如《普济方》云:“治头耳诸疮……肥皂(煅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香油调涂之。”类似的药方书记载同此的还很多。可见肥皂之名与古代医生命名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与此树的果实能代肥皂洗衣有关。

很有意思的是豆科植物中还有叫皂荚或皂角的树木,而且不止一种。其中著名的种为皂荚,是一种落叶乔木,树干上有粗刺,羽状复叶,小叶偶数,有6~14个,长卵形,比前述种大,长可达8cm,宽达3.5cm,边缘稍有细齿,花白色或稍带黄色,荚果条形,长12~30cm,宽达4cm。比前述的种肥皂荚长得多。此树从东北、华北至华东、华南乃至四川、贵州等省均有。其果实煎汁也可代肥皂用。

据《清稗类钞》记载:“皂荚有一种开白花者,结荚短而粗肥,谓之肥皂荚。取其荚捣烂之,用以濯垢,远胜于寻常之皂荚。”从这一记述看结荚短而粗肥似即为前种肥皂荚(肥皂树)。而寻常之皂荚似指的后一种树,即皂荚(皂角)。

有趣的是植物界往往有亲缘关系远的种类,而有异曲同工者。如无患子科的无患子,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5m,偶数羽状复叶,有小叶4~8对,小叶卵状披针形,长可达15cm,宽达5cm。圆锥花序,花小,果实是核果,肉质,球形有棱,径达2cm。成熟时黄色。种子球形,黑色。此种树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其果皮含有一种无患子皂素,可以代肥皂用;在江南有的地方老百姓也叫它肥皂树。产于云南、四川等省的川滇无患子为另一个种,其果皮也可代肥皂用。以上所举代肥皂用的树种,为直接利用其果实作肥皂用。另外,还有些树种的种子榨的油可以制造肥皂。如无患子科的栾树、东桑子、海南韶子、茶条木、文冠果等。可见植物的经济利用给人增加很多知识,而且有趣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