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
19933600000082

第82章 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是创造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创造及其应用都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深刻变化,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每一次质和量的飞跃无一不是科技进步推动所致。尤其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先后发生的三次技术革命更使科技进步的强大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使手工业生产方式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阶段;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推动了以冶金、能源、化工、电力为主体的重工业技术体系的建立;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为代表,将人类由机械时代进一步推向电子时代以至信息时代,其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更是空前。

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科技先进,生产力水平必然高,经济就发达。反之,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就必然低,经济也不可能发达。可以说,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当代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广度和深度在人类历史上都是无可比拟的,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工业革命及其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巩固和发展的物质技术保证;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支柱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推动人类向信息社会迈进的基本标志。

现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等方面。但归根结底,所有这些影响主要还是通过使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等生产力三要素发生变化来实现的。

首先是劳动工具。劳动工具是物化了的科技成果。科技进步的历史,也就是劳动工具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早期的机械、设备和动力只是人类手足的延伸,只能代替人类部分笨重的体力劳动。而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已经出现了能部分代替人类脑力劳动的机器,如电子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等,这不仅仅是人类手足的延伸,而且是人类智力的拓展。人类已经从“用机器制造机器”发展到“用机器操纵机器”,开始和正在逐步扩大生产过程的完全自动化。

其次是劳动对象。科技进步为生产提供许多新的原料、材料和服务对象,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和服务领域。特别是现代化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由人工合成的具有预定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新材料,逐步取代由自然直接提供的天然材料。

再次是劳动者。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的体力并没有多大变化,而智力则随着科技进步在稳步提高。现代社会对劳动者所应具备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界线模糊不清,就业比例发生显著变化:工人的比重下降,科技专业人员的比重上升;不熟练、半熟练工人的比重下降,熟练工人的比重上升;从事一线生产劳动人员的比重下降,从事科研设计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比重上升。据统计,在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下,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就业比例约为9:1;在实现中等程度机械化作业时,其比例一般为6:4;在达到全盘自动化生产时,其比例约为1:9。即便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蓝领工人,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者,其劳动也主要或越来越依靠智力和专业技能。

近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大。据测算,在20世纪初,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仅为5%~10%,经济增长主要仍依靠资金和劳动力要素之投入量的增长;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已超过一半,达到50%~70%,有的行业甚至更高。有关学者经过测算表明,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在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