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的得来可不像老鹰抓小鸡那样容易,而是勤奋学习得来的。停滞一步便会落后于人。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这里的人的勤奋学习的精神,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让我们来共同看一看吧。北大学生普遍形成勤奋的学风。很多同学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去睡觉,去图书馆、教学楼苦读,长年不懈。
北大人不但勤于学习,还勤于思索,勤于社会实践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始终是北大精魂里长流不息的血液,他们思考着人生、思考着社会,并为之付出相应的行动。每逢寒暑假,他们都不放过学习的大好机会,或留在校园中读各类书籍,以强化专业、拓展学识;或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走南闯北,了解祖国各地的方方面面,大有一番“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比如,中西部发展协会,在1997年寒假期间就曾奔赴湖南沅陵做社会调查,以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北大,有很多人的故事(即使他们是平常的一名学生),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孙树立,1986年考入了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力学专业——北大力学系力学专业,他以优异的成绩和工作能力获得了首届光华奖及优秀毕业生奖,并以班内第一名的成绩免试推荐上本系硕士研究生。1993年,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又被免试推荐为博士研究生,专门从事计算力学方面的研究。自1989年起,孙树立就开始参与袁明武教授领导的大型微机结构分析通用程序SAP84的开发、研制和维护工作。研究生阶段,他在高层建筑领域开发了空间剪力墙单元,改变了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简化模型不能处理复杂多变结构的状况,达到国内领选水平,得到工程界的肯定。根据这一成果完善的SAP84成功地运用于许多高层及复杂结构工程计算中,效果良好。1993年,孙树立又在前人的非线性有限元伪弧长求解算法基础上,提出了该算法具体的数值求解方案,真正完全、高效地实现了伪弧长算法。另外,他在常旋转自由度的有限单元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综合了众家之长,提出了新的模型和观点,还独立开发了《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程序》。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他的为人正如他的导师袁明武教授所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1994年到1996年初,他曾作为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公派到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他在香港所选的功课成绩全部都是A等,那里的老师以优厚的待遇真诚挽留,却被孙树立谢绝了。在学习期满后他坚决地返回了北大,继续从事科研工作。1996年12月6日,他在人民大会堂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筑奖学金1996年度特等奖,成为1996年度北京市众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这在全国也只有十人。
而他的成功,还是从勤奋为捷径而得来的。
钱穆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是从乡土中走出来的国学大师。他1931年到北大任教,之后又随西南联大到西南后方,直到1940年离开昆明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教。这期间也曾在清华兼课,可以说是对北大、清华两校都有影响的国学大师。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与同代其他思想家、学问家不同,他没有念过大学,非学院派;他没有留过洋,他非西洋派;他甚至比长期生活在文化政治中心的梁漱溟都不如,他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乡村。他是从乡土中完全靠自身的努力走出来的史学巨擘。他在中小学任教之余,利用一切时间,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考据、训诂亦极嗜好,终身以史学为归宿。
他的勤奋是很有特点、也很有代表性的。
他无论是吃饭、课间休息、上厕所都要看书,不分严寒酷暑。夏天为防蚊叮,他学父亲把双足放在水中坚持夜读。又效仿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方法,定于每日清晨必读经、子等难读之书,夜晚后开始读史书,中间上下午读一些闲杂书,科学安排时间。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有时间思考问题,1918年他学会了静坐,每天下午四点后必在寝室静坐,体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才能静,才能排除杂念,专心攻读和思考。
语言学专家王力教授也自有其一番激人奋进的经历。
王力教授常常向青年一代传授他的治学之道。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刻苦勤奋。他年轻时夜以继日地看书,天文地理、经史子集,博览群书,打下了后来做学问的基础。他24岁学英语,27岁学法语,50岁学俄语,80高龄开始学日语。这种精神使他后来精通六国隔言和几十种中国方言。文革期间,王力遭到批斗,晚上坚持著书立说。1976年以后,他加快了研究的进度,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正是勤奋刻苦地学习,才使得王力教授博学多才而且硕果累累。
王力教授一生写了40多种学术著作,近200篇科学论文,共上千万字(译著不计在内)。他的研究涉及语言学的广阔领域,无论是语法、音韵和词汇,无论是汉语的现状和历史,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切,无不是用勤劳的学习而获得的。
王力非常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文字改革、汉语规划化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还积极领导汉语教研室对语言文字教学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从1964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全国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好教材。
如果说天才,王力教授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天才了。可这“天才”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勤奋学来的;如果说成功,王力教授也可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了,而这成功的途径,是用辛勤刻苦的汗水来冲刷的。惟有勤奋、努力、不停地学习,进步,成功的征途才会少一些弯路,才会少一曲折。
自古以来,惟有勤奋才是无往不胜的成功秘诀。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借光;闻鸡起舞……无不体现着一个“勤”字。我们要养成勤的习惯,惟有如此,才会在成功之路上少走一些变路。
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春种秋收,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做事、成就事业的一个规律。凡事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只想享受,不知勤奋,必将成为完成大业的绊脚石,这是人所共知的。只有养成勤劳的习惯,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
一位清华学生这样说他自己:我在初中时也很普通,只不过有一次华罗庚金杯赛上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时老师和父母的朋友都夸奖我,我觉得我不该混日子,我可以成为一各好学生,不能让别人说笑我。就这样我逐渐成为了一名好学生。仔细回想这段经历,我并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不过是竞赛上的考试题在画报上看过一些。因此比一般同学考得高并没有什么。而它却成了我的转折点。开始了我另一种人生。
中考的成绩并不足以使我进入省重点学校,但金杯赛的成绩使我进入了省重点高中。由于担心跟不上会被开除,高一上学期我疯狂地学习,即使其他人玩的时候我也在学习。除了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我几乎都在学习。那段时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的成绩迅速升到年级前几名。从此以后,我学习起来便轻松了一些。我个人认为,高一第一学期是万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高中和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差异很大,而且大多数人中考后玩了一个暑假,即使到了高一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少数人的努力使成绩一跃居上。而且成绩好了以后,无论是自己的要求,还是周围的目光也都不允许你有明显的退步,正像大家看到的,过了高一第一学期,成绩已经相对稳定了。我劝刚入高中的同学不要放松,让自己一入校便停留在很好的位置上。如果没有以前的基础,也许就不会有这样一个转折。
高二后,我投入到物理竞赛的准备中去。因为保持高一的那种学习的刻苦精神,在竞赛中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并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而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做什么事,都是要以许多为代价的。
有一个同学,她的成绩是让人望尘莫及的,我也不明白她何以如此高的成绩。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书桌上放着3本做完的物理精编时,我才感受到什么是付出。
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而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辛勤地付出则是你达到目标的方法。
由此可见,不忍受一定的辛劳,不付出一定的劳动,肯定不会成就出一番事业来。只有真诚地付出,辛勤地劳作,不停地努力,才会在收获的季节里尝到丰收的滋味儿。
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如果春天的时候没有耕耘的辛苦,那么秋天的时候就不会有丰收的喜悦。学习如此,做事如此,如果要成功,你就要为成功做好准备,不停地前进,直向成功的目标。
求知的心是最有生命力的,只有抱定这样一种心态,奔向成功,路上才会多出几道耀眼的风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辛勤劳作的汗水,才会换取成功的笑脸与欢乐。
你现在种的是瓜,将来收的就是瓜。你辛勤地付出了,努力了,忙过人生的风雨,洗礼在人生之秋的收获季节里,你收获的也一定是辉煌的成功。
四、勤能补拙,学贵有恒
凡事只要坚持到底,始终如一,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你兢兢业业,勤奋向前,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不懈,成功的道路上,便会有你的身影。
司马迁,从幼年时开始漫游,走遍黄河,长江流域,为《史记》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奠定了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60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陈景润说:“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难题之前,曾经历了将近10年的准备时间,在这10年中,我夜以继日地学习,有时一连运算几天几夜,连吃饭、睡觉也都忘了。”他还说:“攀登科学高峰,就像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的。”勤奋努力使他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
华罗庚,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大数学家,他的亲生经历给于人的启示只有一个“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无论你做些什么,都要以汗水作为成功的代价。被保送清华经济学院的蔡翔说:
“人活着,就是要有点精神。”学业、事业上更是如此。不少我们为自己怎么也学不出名堂找的借口是自己没天赋,或是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更美好的明天,这是一个人的权力,也是人生价值所在。虽然学习,高考并非一个人的惟一出路,但不可否认它是大多数人的最现实、最好的道路,虽然个人天份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是努力,是信念。信念是一个你想到就能做到的功力源泉,它是无穷的,只要你想到,也就会做到。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对柯里商学院的毕业生做演讲时就告诫他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的位置在最高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一样好。但有很多挂在枝头的果子,你只有蹦了,才能够到。我们还年轻,现在不努力做得最好,还等什么时候呢?
树立了信念,就重在落实了。不会付诸行动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只有不甘寂寞,真正脚踏实地的去做,才能把理想落实为行动,把自己想象为一叶孤舟,看不到岸,只有一片汪洋。成功的果实是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寂寞的根上长成的。
果实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要吃苦。学习中的苦分两种,体力上的苦与心理上的苦,绞尽脑汁,案牍劳形是体力脑力的苦,而寂寞,在别人随心所欲时自己坐冷板凳,是心理上的苦。正如一句西方名言所说:“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耐不住寂寞的同学便往往半途而弃,在“持久战”中丧失斗志和锐气。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而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正像清华的老校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断地进取,养成勤毂的习惯,并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奋斗,愿望是美好的,实现原望将是更加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