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居家生活的500个魅力科学
19931500000059

第59章 家庭急救(6)

急救误区

急救时8个方面的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当突然发生疾病和意外损伤时,掌握必要的急救基本知识的禁忌,是非常重要的,可防止不该发生的恶果,也不至于因束手坐待医生的到来;或送往医院时,耽误了病人能够获救的时机。

发现急重病人时

(1)切忌惊慌失措。发现了急重病人,关键是不要惊慌失措,应沉着、镇静。

(2)忌不采用急救方法。首先进行检查,接着进行急救处理:对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对心脏停止跳动者作胸外心脏挤压,对出血者采用止血法,对骨折者进行固定、包扎等。

(3)忌不迅速联系医生和将病人送往医院。许多危重患者非一般人能够救治,必须在医院处理不可,一般人采用的急救措施只不过是过渡,以增加病人获救的机会。

观察病人时

(1)忌随便翻动病人,以免加重病情。

(2)忌盲目给药,以防掩盖症状和造成不良后果。

(3)忌不清楚地记住病人呼吸、意识、症状特征和疼痛部位等情况,而给诊治增加困难。

让病人躺下时

(1)有恶心、呕吐时,忌让病人仰卧和俯卧,以免呕吐物和分泌物堵塞气道,误入气管。

(2)病人脸色发青,忌头高于足,病人脸色通红,则忌足部高于头部。手足出血时,忌躯干和其他正常部位高于受伤部位。

病人的保暖

(1)忌让病人仍穿着湿衣服。应速将病人的湿衣服脱掉,换上干净的衣服。

(2)在冬天,忌不充分利用毛巾、棉被、毛毯、麻袋、衣服、席子等给病人保暖。

给病人保温时

(1)病人冻伤、溺水、体温下降时,应进行保温,但不要过热,以免病人出汗、虚脱。

(2)忌让保温器具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局部烫伤。应用毛巾将热水袋等包好。

给病人降温时

(1)对高热、中暑的病人,降温时忌一开始就用太凉的水,以免刺激神经末梢,使毛细血管收缩,余热难以散发出来。

(2)用冰块给病人降温时,忌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局部被冻伤。还应注意溶化的水泄漏。

病人急救时的饮食

(1)急重病人原则上禁止进食任何食物,特别是有意识障碍者。如果喂灌药物、饮料、食物时,很可能发生窒息。

(2)切忌将酒精饮料和碳酸饮料作为应急食品,给病人食用。

请医生或叫救护车时

(1)忌人多嘴杂和不准确介绍有关情况。在人较多的家庭、单位或学校,一旦遇到意外时,往往会有多人或多渠道争相联络,你一言我一语,反而会引起混乱,更不能及时达到联络的目的。联系人应镇静、准确地报告发病时间、何种人士及姓名、所在地点、怎样发病、现状怎样等等。联系完毕后,应立即作好入院的准备(如衣服、用品、钱、何人陪伴等)。当救护车或医生到来,尽快带至病人处。

(2)报告情况时,忌太多地加入自己的预料和想象。

家庭急救七忌

一忌:惊惶失措

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慌张张用手去拉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电。

此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用木棍、竹竿等绝缘物使病人离开电线,方可进行急救。

二忌:因小失大

当遇到急重病人时,首先应着眼于病人有无生命活动体征,了解现场急救时必须对病人做哪些初步检查。应看病人是否有心跳和呼吸,瞳孔是否散大,如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则应马上作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而不能一见出血,便忙于止血。

三忌:随意搬动

万一发生意外时,病人家属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姓名或称呼,猛推猛摇病人。其实,宁可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骨折、脑出血、颅脑外伤等病人更忌搬动。

四忌:舍近求远

抢救伤病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当伤病人员心跳呼吸濒临停止时,更不该远送。

五忌:乱用药

不少家庭都有些备用药,但是使用药物的知识却有限,切勿乱用。

六忌:一律平卧

并非急重病人都要平卧,至于以什么体位最好,应该根据病情来决定,可以让病人选择最舒适的体位。如失去意识的病人应让其平卧,头偏向一侧;心脏性喘息者,可让其坐着,略靠在椅子上;急性腹痛者可让其屈膝以减轻疼痛;脑出血病人则让其平卧,但可取头高脚低体位。

七忌:自作主张乱处理

如敌敌畏、敌百虫中毒时,忌用热水及酒精擦洗,而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清洁水洗干净;腹部内脏受伤脱出,切忌还纳腹部,而应用干净纱布覆盖,以免继发感染等。

绑扎止血时间不宜过长

绑扎止血带是外伤急救时最常用的手法,但如果使用不当,方法不正确很容易造成其他伤害,最是明显的就是邦扎止血时间撑握不好,过长则会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过短又起不到止血作用。另外,绑扎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正确使用止血带止血的方法是:不要在受伤位置的近端进行包扎。否则,会阻断静脉回流,而动脉却在继续供血,这样的话血不但止不住,还会越流越多。包扎应该在伤口远端进行,如手腕受伤就在手臂上进行包扎,并且绑扎的时间不能过长,每隔1小时松开止血带15分钟,再绑扎。以防止因绑扎肢体时间过长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此外,还可在一定要在显著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

不可强行给患者喂药

家属和伤病者本人在突然发病时出现慌乱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慌乱无措却无益于治疗。生活中,不少市民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在遇到家人紧急发病时,除了惊叫、哭喊,就是不知所措,或是拿来水和药强行给患者喂下。

正确做法:在遇到突发的伤病者时,一定要镇静。因为一旦患者家属出现慌乱无措,就会错失最佳的抢救时机。此外,在无法判断患者究竟身患何种疾病的情况下,患者家属切勿急于应对,例如,一些脑中风患者发病后应避免强行给药、服水,否则会造成患者窒息。

自己盲目送医院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市民出门打车越来越方便,不少市民在家中有了急症病人时,往往会紧张失措,急急忙忙地开车或者直接“打的”去医院。疏不知,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突然发病,慌乱的家属总想着将患者赶紧送进医院,但是却不懂得如何搬运病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家属会抱起病人。这样,由于处理位置不当,反而增加患者的心血管负担,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专家提醒,心血管病的患者最好不要移动,如果病情严重或者昏迷,必须学会一些急救措施,或者等医生赶到。此外,骨折以及脊柱损伤的病人需要专业的固定和搬抬工具,烧伤病人要进行一些防止感染的简单处理和包扎,传染病人应有防护措施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这几种类型的病人都不宜自行送院。

不可直接用酒精来退烧

用酒精拭擦身体来降烧是很多家庭为发烧病人,尤其是小儿高烧时采用的降温措施。但医学专家提示,这种降温措施不安全。因为小儿皮肤的吸收能力较大人强,酒精更容易进入小儿体内,他们对酒精很敏感,容易损害内脏器官。其实,无论是小儿大人,降温时都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以保证安全: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如果要使用酒精最好是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

若出现高烧情况,应当叫医师检查一下,或者到医院的急诊室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