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19931000000028

第28章 运筹帷幄之策(4)

檀道济在刘裕朝功绩显著,名声很大。他左右的心腹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也很有才气,朝廷对他又是猜疑又是畏惧。公元436年,文帝刘义隆病了很久没有好转,将军刘湛劝司徒刘义康,认为皇上万一去世,就再也控制不住檀道济了。正好刘义隆的病情加重,刘义康劝刘义隆召檀道济入京。檀道济的妻子向氏对他说:“功勋超过时人,自古以来都被猜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却召你入京,一定有灾祸将要降临了。”檀道济到建康后,在京城留了一个多月。刘义隆的病情稍有起色,就送他回去。已经到了码头,还没有出发,刘义隆的病情又突然加重,刘义康假称是皇帝的诏令,召檀道济回去为他饯行,趁机把他抓了起来。

3月初八,刘义隆下诏,说:“檀道济偷偷散发财物,招集地痞流氓,趁朕病重,图谋不轨。”把檀道济交付廷尉,不久,即将他和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等十一人,一起诛杀,只宽恕了他年幼的孙子。又杀了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这二人都是檀道济的心腹,勇猛善战,当时的人都把他们比作关羽、张飞。

檀道济被捕的时候,极度愤怒,目光灼灼,像火炬一样。他脱下头巾扔在地上,说:“竟然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北魏人听说檀道济被杀的消息,高兴地说:“檀道济死了,江南那帮小子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后来,宋文帝也很后悔。有一次,北魏的大军打到江北的瓜步(今江苏六合)。宋文帝在建康的石头城上瞭望远处,感慨地说:“如果檀道济还活着,断不会让胡骑横行到这个地步。”

孝文帝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献文帝拓跋弘之长子,公元471年即位登基。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决定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遭到传统势力的一致反对,于是孝文帝就亲自导演并主唱了一曲引人入胜的戏剧。

北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但他又担心文武官员们不同意,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

孝文帝召见尚书任城王拓跋澄,对他说:“我准备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想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您打算把京都迁到中原,用以扩大疆土,征服四海,这也正是以前周王朝和汉王朝兴盛不衰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原本就不是平凡的人才能做得了的。”孝文帝高兴地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良张子房呀!”

公元493年,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从平城出发南下。部队到达洛阳时正是秋雨连绵的时节,道路泥泞,行军十分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文武百官拦住马头叩拜,谏阻南征。拓跋宏说:“朝廷大计,已经决定,大军将继续前进,你们还要说什么?”尚书李冲等说:“这次南征行动,天下人都不愿意,只有陛下想那样做。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却无法表达出来,所以只有冒死请求。”拓跋宏大怒说:“我正在计划统一天下,而你们这些书生,多次怀疑国家大计,不要再说了!”说完,扬鞭策马,就要出发。安定王拓跋休等围住了拓跋宏,仍然流着眼泪恳切地劝谏。拓跋宏对众臣说:“这次发动大军南征,声势不小,可是发动了却没有成效,拿什么向后人交代?我们世世代代住在幽州及北方地带,一直希望南迁中原。如果要我不南征,就应当把京都迁到洛阳,各位王公以为如何?愿意迁都的站在左边,不愿意迁都的站在右边。”南安王拓跋祯进言说:“自古成就大事业的人,办事不同群众商量,而今陛下如果停止南征,迁都洛阳,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百姓之福。”文武官员都高呼万岁。迁都洛阳的大计,终于确定下来了。

拓跋宏因为文武官员对迁都的事意见并不一致,于是问镇南将军于烈:“你的意见如何?”于烈说:“陛下圣明,计划深远,不是愚昧和目光短浅的人所能看到的。但我心中计算,拥护迁都和怀恋故土的人,正好各占一半。”拓跋宏说:“你既然不唱反调,就是拥护。我感谢你不唱反调对我的帮助。”于是派他回平城留守,并对他说:“留守平城的一切事务,都委托给你了!”任城王拓跋澄返回平城,向留城的官员宣布迁都的消息。大家突然听到这一消息,都震惊不安,后经拓跋澄反复开导,才豁然开朗,欣然接受迁都的决策。

公元494年10月,拓跋宏亲自到祖庙祭拜祖先,命高阳王拓跋雍、镇南将军于烈,恭恭敬敬地捧着皇家神主迁往洛阳,10月10日从平城出发。11月,拓跋宏抵达洛阳。

如果孝文帝直接提出迁都大计,肯定阻力重重,难以有所作为。但他没有硬来,而是迂回作战,先使出一招南征之计,然后再亮出底牌,让人几乎无力反对。孝文帝计谋的成功,也是他深谙人的心理使然。

郭子仪收复长安雪国耻

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借回纥兵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

公元763年10月,吐蕃军队进犯泾州,泾州刺史高晖举城投降。随后,高晖为吐蕃军队当向导,引导他们向内地深入。吐蕃军队经过邠州时,代宗才知道这个消息。初二,吐蕃军队进犯奉天、武功,京师大为震惊。代宗下诏任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兵咸阳抵御吐蕃军队的进攻。

吐蕃军队进逼中原时,郭子仪闲居京师已久,部下早已离散。郭子仪只得临时招募,征得骑兵二十人启程。到咸阳时,吐蕃率领吐谷浑、党项、氏、羌等各族军队二十多万人,漫山遍野,前后达数十里,已经从司竹园渡过渭河,顺着山势向东涌来。郭子仪派遣判官中书舍人王延昌入朝奏报军情,请求增兵支援。由于骠骑大将军程元振的阻拦,王延昌竟然没有被代宗召见。初四,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率领精锐部队两千打败了吐蕃军队。初六,吐蕃军队再次进犯,吕月将再次与敌军拼死作战,士兵全部战死,吕月将也被吐蕃军队擒获。代宗加紧操练军队,这时,吐蕃军队已经跨过便桥。代宗临事仓促,不知所措。初七,代宗逃往陕州。初八,代宗逃到华州,华州官吏都已逃散,无人接待供奉,随从将士不免挨饿受冻,正好观军容使鱼朝恩带领神策军从陕州来迎接,代宗才平安抵达陕州。初九,吐蕃进占长安,高晖和吐蕃大将马重英等人拥立已经去世的邠王李守礼的孙子李承宏为皇帝,更改年号,设置百官,任用前翰林学士于可封为宰相。吐蕃在长安抢掠官府仓库、市里民舍,焚烧房屋,长安城被洗劫一空。

郭子仪见代宗已离开长安,就带着三十名骑兵向东去征募士兵。郭子仪经过蓝田时,正遇上元帅都虞候藏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得到士兵近千人。郭子仪怕溃逃的士兵到达商州会扰乱人心,就指派王延昌直接赶到商州安抚。而商州六军将领正在放纵士兵抢掠,听说郭子仪要来了,都十分高兴,表示愿意接受命令。郭子仪担心吐蕃进逼代宗,驻守七盘三天,才向商州进发,沿途收罗散兵,加上会合了武关防守士兵,到达商州时,已有兵卒四千人。郭子仪在商州流着眼泪激励将士,发誓要共同洗雪国家耻辱,收复长安,将士十分感动,都表示服从指挥。

郭子仪请太子宾客第五琦为粮料使,负责供给军粮。代宗派人送诏书给郭子仪,想召见他,并担心吐蕃东出潼关。郭子仪上表说:“我不收复京城,就没有面目见陛下。如果我从蓝田出兵,吐蕃肯定不敢向东进犯。”这时,段秀实已劝说节度使白孝德领兵前来解救危难。白孝德领兵大举进攻,向南攻取京城周围地区,与蒲州、陕州等州兵会合。吐蕃在扶植了广武王李承宏后,想劫掠长安城中的仕女工匠等,收兵回国。郭子仪派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带领两百名骑兵出蓝田察看吐蕃军情。长孙全绪到达韩公堆后,白天击鼓,并在四下树立旗帜,晚上在多处燃起火堆,以使吐蕃生疑。前光禄卿殷仲卿聚集了近千人,保卫蓝田,与长孙全绪相互配合,并派了两百多名骑兵渡过了沪水,吐蕃才感到害怕。老百姓又骗他们说:“郭令公从商州带来数不清的大军。”吐蕃信以为真,开始慢慢退兵。长孙全绪派射生将王甫入长安,暗地里结集了几百名少年,夜里在朱雀街敲鼓大喊,吐蕃军队更加惊恐不安,第二天,吐蕃军全部逃离长安。

李愬雪夜入蔡州

唐末各个藩镇中,淮西是个顽固的割据势力。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亡故,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发兵征讨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统帅,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图。结果,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耗费了大量财力,都失败了。公元817年,朝廷任命李愬为唐州等三州节度使,李愬整顿军队雪夜突袭蔡州,成功抓获了轻敌的吴元济,将他押送京师。

公元817年,唐宪宗任命李愬为唐州等三州节度使,前往淮西平叛。唐州的将士打了几年仗,都不愿再打,听到李愬一来,都心生畏惧。李愬到了唐州,就向官员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打吴元济,不干我的事。”这个消息传到吴元济那里。吴元济打了几次胜仗,本来就有点骄傲,听到李愬不懂打仗,更不把防备放在心上了。

公元817年10月的一天,李愬命令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昊留下来镇守文城,命令李祐与李忠义率领由敢死之士组成的突击队三千人作为前导,自己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作为中军,命令李进诚率领三千人居于军队的后部。诸将率部出发以后,还不知道要往哪里开进。李愬说:“只管向着东方行进。”军队走了六十里路,夜晚来到张柴村,将屯戍村中的淮西士兵和守候烽火的人员全部杀死,占领了敌军的栅垒。李愬命令将士稍作休息,吃些干粮,整顿马具,留下五百人镇守张柴村,又连夜率领兵马出了张柴村的栅门。众将领请示进军目标,李愬说:“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众将领都大惊失色。监军甚至哭着说:“果然中了李愬的奸计了。”当时,风雪大作,旗帜破裂,冻死的战士与马匹随处可见。加之天色阴暗,由张柴村往东去的道路,都是官军从来没有走过的,人人都暗自以为肯定活不成了。但是,他们畏惧李愬,不敢违抗命令。到了半夜,雪下得更大了。官军走了七十里路,来到蔡州城下,靠近城边有一处喂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命令轰打鹅鸭,以遮掩军队行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