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029

第29章 “怒鞭督邮”者真是张飞吗?

三国时期,督邮就是代表郡太守督察下属县里政教司法事务的属吏。当时文官制度规定,督邮安排权在太守,所以,多数是太守亲信的人担任督邮。督邮到各县,县令县长以及县尉都得像对待太守一样来对待他。《三国演义》第二回里,有个督邮到刘备县城视察,开口便要贿赂,见刘备不给便派人诬陷他,结果被张飞暴打一顿。

其实在《三国志》里,怒鞭督邮的人是刘备,不是张飞。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刘备)讨黄巾贼有功,除(授与官职)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两百,解绶(系印章的丝带)系其颈,着马柳(下民服装)弃官亡命。”为什么刘备要杖打督邮,最后弃官潜逃?《先主传》注引《典略》说得很清楚。就在刘备当安喜县尉不久,朝廷诏令各州郡,要淘汰县级以军功为长吏的人,刘备担心自己也在淘汰之列。这时,督邮来到安喜县,刘备已有预感要被淘汰了。听说督邮已到了传舍,刘备就前往求见,可是督邮推托有病在身,不肯见刘备,这下就恼怒了求见的刘备,他气冲冲回到治地,带了手下一批吏卒再次赶到传舍。这次可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刘备等人公然破门而入,口称:“我等受太守府君的密言,命我收缚督邮。”当即就将督邮在床上绑缚起来,推出传舍,来到界县地方,刘备取下自己的绶带官印,将它们挂在督邮的项下,再将督邮绑在树上,抽了他两百鞭,真想杀了他才解恨。那督邮苦苦哀求,要刘备饶命,刘备才放了他,自己弃官而离开安喜县。

后来的小说家(或说书人)觉得玄德是仁厚之人,他怎么会亲自去鞭打督邮?于是就想出了两种处理办法,但又都与张飞有关。在《三国志平话》里说,自平定黄巾以后,刘、关、张三人回到京师,因常侍段珪让向刘备索贿不遂,反为张飞所殴,便半月不给宣见,亏得国舅董承为他奏帝,才得补安喜县尉。不料定州太守有意为难,反将刘备侮辱一番。张飞大怒,乘夜杀了太守,朝廷便命督邮崔廉查究此事。督邮擅作威福,要擒拿刘备,又被张飞缚于桩上,打了一百大棒身死,分尸六段。于是刘、关、张便领了众军往太行山落草为寇去了。此事荒唐无稽,但小说家为了突出张飞的性格,把鞭督邮判在张飞头上,却是有他的艺术考虑的。因为张飞动手比刘备动手,艺术效果要好得多。

后来经过罗贯中的删减增润,才形成了今日所见的章节。而张飞打段珪让,杀死太守,以及分尸六段,到太行山落草等,全删去了,只保留了张飞怒鞭督邮一节。为了艺术的真实,不理会正史的记载,便是他的才华过人之处。《三国演义》卷首有一篇《读法》,似是毛宗岗所作,认为此书“叙一定之事,无容改易”,所以比《水浒》下笔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