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42

第142章 诸葛亮真的可以借东风吗?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借东风”故事。在曹操进攻荆州的时候,刘备孙权两家结成了抗曹联盟。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抑郁寡欢,病倒在床。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翻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拔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晴朗,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彼时,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赤壁之战若非东南风配合,火攻无从施展,三分天下的态势便不可能出现。依照《三国演义》的描绘,东南风是诸葛孔明借来的。难道诸葛孔明真的可以借来东风?

其实,孔明不曾也不会借东风,而是借由丰富的气象知识和信息搜集,知道什么时候会改刮东南风,他故弄玄虚,装神弄鬼。诸葛亮为什么知道气候的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孔明高卧隆中,生活在长江汉水之间,了解气候特性是兵战胜负的关键,因此特别留意兵家必争的江汉地带的气象特性。不过从赤壁之战中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倒是很像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西部),吹西北风。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天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另外,也有人这样去分析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

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