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09

第109章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真是假?

翻开《三国演义》,第一回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三国演义》尊蜀汉为正统,着力推崇蜀汉人物,所以把刘、关、张三人出世的故事,放在全书之首,突出了作者所设计的主线。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爆发了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危及到幽州的安全,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刘备,这个已经沦落到“贩屦织席为业”的小贩,和“颇有庄田,卖酒屠猪”的个体户张飞以及杀人犯关羽三人在涿县相逢,一见如故,便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共同开始了鏖战疆场、创建蜀汉政权的征途。随着几百年来《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的广为流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变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

但史书上并没有“桃园三结义”的记载,他们并不是把兄弟,《三国演义》中那些“大哥”、“二弟”、“三弟”等亲昵的称呼,都是不合乎史实的。陈寿《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张飞传》中提到:“羽年长(张飞)数岁,飞兄事之。”这两段史料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则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恩若兄弟”;二则是“恩若兄弟”而非结拜兄弟,史料也无结义之说。

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是个什么关系呢?关羽被东吴人杀害后,魏文帝曹丕诏问群臣:“刘备是否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是全始全终了。”在这里,从魏国人看来,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又是“恩犹父子”了。古人有“君臣如父子”的观念,所以这个说法并不值得奇怪;同时也可以反证: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并不是把兄弟,他们的同时代人对此是很清楚的。

有专家考证“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大概在宋元时期就开始流传。宋末元初赫经在《重建庙记》中已经出现了“初,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与昭烈为友,约为兄弟”的说法;《关羽戏集》中也引用了元末诗人的诗句“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蒲州州尹欲谋自立,请关羽为帅。关羽杀之,逃往涿州范阳。张飞则在当地开了一家肉店。张飞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压住一把刀,并扬言如有人能搬开巨石,就分文不取,送肉给他。一日关羽路过张飞的肉店,搬动张飞用以压刀的千斤巨石而不受肉。张飞回店后得知消息,专门去关羽入住的客店相访,并拜关羽为兄长。二人后来又遇到刘备,二人见刘备长相非凡,便邀其一起喝酒。刘备大醉而卧,只见有赤练蛇钻入刘备七窍之中,关羽觉得“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于是又共拜刘备为兄长。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

罗贯中不愧为文学巨匠,这些史料、故事到了他的手上立刻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罗贯中删除了一些荒诞的成分,改成了三人在国难当头,欲投军破贼、保国安民、共举大事这个目标一致的大前提下结为兄弟,尤其在三人焚香再拜说誓言时道出:“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这样一来,立意也就高了,朋友关系拔高了一大步,把一个单纯的结拜变成了一种共赴国难的相互扶持,使人备感崇高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