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逆境心理学
19928600000002

第2章 逆境心理概论(2)

第四,主体委屈感较重。由于这类主体的目的和动机是无可非议的,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所以,当他们处在逆境中就感到十分委屈,尤其是因领导压制、人际关系失调引起的逆境,便使他们在委屈中又增添了不公平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使他们感到非常痛苦,有的甚至因此而消沉、冷漠、厌世。

反向逆境

所谓反向逆境(逆境是指主体朝着反社会或逆社会的错误方向行动(主体的目的、动机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受到正确因素的阴碍而产生的逆境感。简单地说,反向逆是合理需要受阻引起的挫折。例如,做错事受到舆论谴责而产生逆境。因犯罪而被判刑入狱服刑改造的罪犯,在服刑初期大多数人产生是反向逆境,他们的犯罪目的、动机和行为是反社会的,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使他们产生了人生历程中最大的逆。

反向逆境的心理特征如下:

反向逆境者的目的和动机是错误的、违背社会道德或法律规范的,需要是不合理的。

反向逆境者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以力较差。他们的多数人当自己采了合理的手段无法满足自己的不合理需要而自己又控制不了这些不合理需要时,就采取不合理手段满足,因而受到社会惩罚。

反向逆境者产生的消极反心理。所谓消极的逆反心理是指主体的目的和动机来是错误的,可是在受到正确因素的阻碍和限制后却顽固地坚持自己的错误目标。尤其突出的是犯罪后被强制服刑改造罪犯,其消极逆反心理十分突出,表现出如下的特占:其一,逆反事物的两极性,即对监狱机关提倡的正确事物不信、否定、反感、对立、对法律的判决的不服,对惩罚改造的抵触;相反,对政府禁止的东西认同、支持。其二,逆反对象的整体迁移性和个体的特定指向性。整体迁称性是指在同一类人内部迁称。比把对法官的逆反迁移到监狱干警身上,都是同一类——执法者。个体的特定指向性是指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干警逆反强烈,而不是对所有监狱干警都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干警逆反。其三,逆反程度的偏激性。即认识偏激、情绪否定、行为对抗。其四,逆反持续的主观固执性,罪犯的逆反会持续很长时间。

反向逆境者的多数人受挫后能悔过自新,错误意志由强变弱、正确意志由北变旨,但也有少数反向逆境者的错误意志顽固。比如,某些抗改罪犯、信仰型罪犯;或某些主观固执者,犯了罪错受惩罚后不思悔改,仍然坚持自己的罪错。

先正向逆境后反向逆境

先正向逆境后反向逆境是指逆境的目的和动机是正确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而且碍其目的和动机实现的因素是不合理的,引起了正向逆境。但逆境后却采取了错误的或的态度和行为,又受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栽,好阻碍其不合理行为的因素是合理的、正确的、又引起了反向逆境。例如,有些穷乡僻壤的大龄男青年,好不容易从人贩子手里买个媳妇,期望已久的夫妻生活即将开始,作为人的正常需求,这是无可非议的。但由于买来媳妇与他无感情,拒绝与他过夫妻生活,他受到冷落甚至反抗,于是,过正常的夫妻生活的目的和动机受阻,需要无法满足,产生了逆境感。这本来是正向逆境,即挫折前的需要是合理的,但挫折后的未满足的强烈需要与激情支配下,强行与夫妻发生性行为,构成违背妇女产意志的奸行为,况且,有的还未领取结婚证就强行与买来的媳妇过性生活,这就构成了强奸犯罪,这就由正向逆境导致了反向逆境,即自己的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爱到惩罚而产生了逆境感。

先正向逆境后反向逆境者心理特征如下:

主体在受到正向逆境前其目的和动机的和动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需要是合理的,但反几逆境下却违背了社会规范。

主体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不足,才导致在正向逆境的基础上又产生反向逆境,所以实施了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过激行为。

主体虽也产生反向逆境,但其正向逆境的需要、动机、目的在其心理中仍占主导地位,即这类人主导方面是好的。

主体虽以自己的反向行为补偿了正向逆境感,但其内心反向行为是后悔和内疚的。

先反向逆境后正向逆境

先反向逆境是指受挫者最初的需要、动机、目的是不合理的,受到正确因素的阻碍后产生的逆境。后正向逆境是主体在改正错误或罪行、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过程中,又受到错误因素的阻碍、打击而产生的逆境。比如,某人因工作失误使公司损失很大,受到处分而产生逆境感,这是反向逆境。后来,他努力为公司弥补损失,积极想办法多创收,工作埋头苦干、废寝忘食,却改变不了公司领导对他的看法,把他打入另同,他又一次产生了逆境感,这一次是正向逆境。再如,犯罪的人被判刑入服刑改造,产生反向挫折。但是在监狱干警的教育下他们能认罪服法,认真改造,这时又因为犯人中少数牢头狱霸或反改造的犯人的欺侮、讽刺、打击而使他们改造积极性受到伤害,又产生了逆境,这一次是正向逆境。

先反向逆境后正向逆境者的心理特点如下:

主体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反应的逆境心理占主导地位,比如:消极逆反心理较强;甚至一部分人不服上级处理或不服法判决的情绪持续很长的时间。

主体在产生正向逆境时,会使他们已经减强或消失的反向逆境体验以又重新萌发。比如,某人在改正错误或忏悔罪行后做好事时被讽刺打击,他就会后悔自己不该错误或认真改造罪行,应该继续坏下去,因为“好人受气”。这便是反向逆境体验又萌发。

主体由反向逆境变成正向逆境,这是旧与新两种心理的斗争,否则不会产生正向逆境,与仅仅是反向逆境的人相比,先反向逆境后正向者逆境者内心是发生了好的转化的,是较前者进步的。

先反向逆境后正向逆境者,对正向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较强。因为正向逆境者要坚持自己的正确目的、动机、巩固自己的正确需要,而先反向逆境后正向逆境者内心的良好需要和正确目的、动机本来就是较脆弱的,所以,一旦受到伤害而产生逆境感后则很难承受。

中性逆境

中性逆境是指由自然逆境引起的逆境。因为自然逆境无正确与错误可言,完全是自然现象或意外因素,而逆境面对自然逆境的目的、动机也无明显的社会意义上的正确的与错误之分,所以,在自然逆境中产生的逆境可称为中性逆境。

强者在逆境中的心理特征

人生处处都有可能碰到逆境,逆境是把双方刃剑,它既能使人坚强,也会使人脆弱,从来没有人能经历磨难后而毫无改变。只是有砦人能够胜战胜和超逆境并站立起来,而有些人则被逆境击垮。在逆境中站起来的是强者,被逆境击垮的是弱者。弱者在逆境面前只看到困难和威胁,只看到所遭受的损失,后悔自己的行为或怨无尤人,因而整天处于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精神沮丧等负性情绪之中。而强者却能战胜逆境。正如鲁迅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渗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古今中外,强者战胜逆境的感人事迹人胜枚举。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一系列敢于忍受逆境、面对艰难困苦的逆境而毫不气馁、奋发向上的例子。司马迁说:“昔日伯拘疣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古人战胜逆境的范例,今人战胜逆境的例子也许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吧,仅举几例如下:

贫困的逆境不是强者的障碍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少伟男”说的就是“逆境成才”。许多家境贫寒、环境不利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下面就是几例强者不畏贫困障碍的例子。

贫困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逆境,但是面对贫困,强者和弱者却有明显的区别,强者能够勇敢地正视贫困而不自卑,并以行动战胜它。在千军万马挤下独木桥向高等学府冲涌的成千上万个学子中,有不少就是在贫困线上挣扎、拼搏出来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95级学生师彪就是这些“穷书生”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师彪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县的一个贫穷山村,他6岁时父亲重病去世,9岁时母亲摔断了腿成了终生残疾。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中学毕业,都是靠边上学边给人干杂钱维持生活的。但贫困没有削弱他求知的欲望,他终于在与贫困的抗争中以自己的聪明和勤奋考上了大学。大考学前夕,母亲又离开了人世。成了孤儿的他是带着4000多元的债务走进大学的。入学后他不申请特困补助,不要求减免学费,仍旧是靠一边讯书一边做家教挣钱,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97元以内,他总是吃最便宜的菜,也未添过一件新衣服,他把做家教挣来的钱全部寄回家乡还了债。面对贫困,师彪没有丝毫自卑,却很乐观,他说,对于健全人来说,贫困不是障碍。我再补充一句,对于强者来说,贫困不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