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态的力量
19928100000040

第40章 在环境中留有一份最美的心情(1)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成长、生活和工作,然而在生命的进程中,也许每个人因际遇的不同而陷入到了千差万别的境地,从而也就有了成功与失败。当然,这两种价值的体现并不是环境差异产生的结果,而仅仅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在迈向成功的路上,保持一份最美的心情吧,即便身处逆境。

74保持一份心的宁静

我们当中许多人都不乏这样的经历,到一个陌生环境里吃不好,睡不好,有的甚至还生了病,还有一些人因为总是拘泥于以前的状况,对于新发生的一切觉察不到,结果被环境逐渐淘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克服这些坏习惯,去拥有一份好心情呢?

1入乡随俗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惯和风俗,如果你希望到一个新地方去发展,就应该用心去了解和感受这种因地域而产生的差异,这一点你可千万不要轻视。举个浅显的例子吧,假若你想去东北开个菜馆,你可以不全卖东北菜,但最起码的东北四大炖菜你可一定要保留,并且一定要请当地人做菜,假若你想靠什么湘菜或其他菜在东北站稳脚跟,那你压根就是做梦。因为东北人最爱吃的就是炖菜,哪怕是东北乱炖也比你那精工细做要美味得多。另外,再加上东北炖菜实惠,而南方菜系讲究味道,分量较少,自然难以被东北人接受。再比如,因为东北人豪爽,讲义气,所以你只要服务态度好,他下次肯定还会光顾你的莱馆,而假若你态度太差,即使给予他一定的打折,他也未必下次再来,因为他会认为你不够义气。

同样的道理,你想要在四川开菜馆,假若川菜不十分拿手的话,你一定会输得血本无归。由此可见,了解风土民情,对于开拓自己的事业至关紧要。说到入乡随俗,禁不住又要提洛杉矶华人的遭遇了。其实不仅仅是在洛杉矶,就拿我们国内人来说吧,你总不能到了西藏还对喇嘛不敬,到了北京还满口家乡方言,这只能让你四处碰壁,惹尽麻烦。

如何才能了解风土民情,做到入乡随俗呢?首先要有一份宁静的心,多读书。到一个地方之前,先找出与当地人生活习惯相关的书籍来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次是要多走动,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的地方多了,见识自然就多,有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必须实地考察才能有所收获。再一个方法是多向别人请教,不知者不为过,不懂装懂的人迟早会碰壁。

2与本地人交朋友

一个外乡人到一处做生意,如果不笼络本地的人甭说你赚他们的钱了,即使不赚钱还有人想找茬欺负你。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总容易受到冷遇。因此,假若你想在陌生的环境里有所作为,最好要有几个本地朋友,他们不但可以及时地给你反馈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告诉你一些在此发展的注意事项。

3不要锋芒毕露

到异地做事还应该藏起自己的锋芒,咄咄逼人者只会给自己添麻烦。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地方保护势力,锋芒太露会危及他们的利益,当然会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因此真正聪明的人应懂得有所保留,慢慢取得他人的信任。

以上几条是说我们应如何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学会适应生活环境,还应该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界的物种越来越少就是因为人为的破坏使得许多生物难以适应的结果。人类虽然是自然界的高等智能动物,但有时也会有对周围生存环境变化不太敏感的时候,这也严重地影响事业的拓展。

4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中国人有个通病,大多数乐于安于现状,而美国人则居安思危,总感觉危机就要来临,因此一生都在奋斗,其实我们的生活和美国人不知道差多少倍。我们不能把这些都归为我们国民人性中的劣根,这其中包括着许多因素,历史的、文化的、现实的等等。A君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总觉得还不错,因此便有安于现状的想法,他的上司教育他说假如你感觉不到提高的话便肯定在后退,在这个竞争年代里,后退的结果只能是遭淘汰,因此A君决心进一步深造。现在好多人仍在国营单位等那少得可怜的一杯羹,真不知道万一这杯羹突然打翻了他们该咋办?

成功的人生是不断进取与创造的人生,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应该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5把成功作为一种信仰

只有把成功作为一种信仰,时时不忘成功的人才会不断进取,才不会受制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并预测到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在他心中只会有一点是历久不变的,那就是成功人生的信条。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生活中的不利因素,并对于可能发生的变化采取积极可行的防范措施,而不是消极地等待,他们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75让心与环境相融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环境也会时常发生变化,如果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或者适应新环境,让心及早安定下来并融于其间,则终归会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这种适应能力,并时刻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保持一份平和愉悦的心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炼就这种可塑性呢?

有人说:“树挪死,人挪活。”还有人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其中尽管有诸多合理的成份在里面,但总感觉仍然是个人的适应能力欠佳之缘故,这样说并不是反对上述两种观点,但也决不是完全同意这些说法,是金子总会发光,至于什么时间发光完全看个人的适应能力。

A君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外资企业,和他一起加盟的还有不少才华横溢的大学生,可不到半年就有人开始跳槽,等到该君考上研究生离开公司时,和他一起去的已差不多走完了,而他们频繁地更换工作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收益,因为外企的加薪制完全是看你能否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来定的,不要说加薪了,干不到一年就离开公司的人连年终奖金都拿不到,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有人说,不断跳槽可以锻炼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实不敢完全苟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代价也稍微偏大点。也许有时可以找到一个更具发展潜力的工作,但总的来讲会使自己身心疲惫,反而得不偿失。如今,有许多年轻人在不断跳槽,似乎这东西也有“成瘾性”。他们动辄就拿“美国人怎么怎么”来吓唬人,真不知道这种超前意识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好处。一生之中换几个工作环境不足为奇,而一年之中就更换几个,连美国人自己都感到吃惊。

这明显是一种适应能力的问题,那么问题的根源何在呢?

1过分看重自己

刚参加工作的不少大学生,总是踌躇满志豪情万丈,渴望在好的工作岗位上一展自己的才华,因此大多数人都要求工作单位考虑自己的专长。其实仔细想想,这恰恰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为什么除了专长就不能做点别的什么,要知道你自己所谓的专长其实并不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期待的专长,用人单位更重于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对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说穿了,用人单位更期待那种一专多能的人才,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才会考虑你的专业。大多数情况用的正是你的非专业才能。当然,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专业面过窄造成了这种状况,但是总有一部分人具有较高的的综合素质,所以成功最终归于他们。难道这也是天意?这难道还不值得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天之骄子们深思吗?

即使是真正的才子,真有一技之长,也不要期待能一步到位,而应抱有一股极大的热情,心情愉悦地投入其中,因为开始的工作对于以后干本专业将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这是许多工作多年的人们经验的总结。

某大学新闻系素有“才子”之称的沈某,在大学期间已经小有名气,不时有作品见诸于报端,有的甚至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分到了一家大的报社。他个人认为以他的才能,肯定会被分到“新闻部”,至少当记者。可是分配方案让他好生失望,他被单位分到总编办公室工作,其实领导这样做是为了考察他的综合才能,让他尽快熟悉报社运作的全过程,可他却埋怨领导不具慧眼,结果可想而知。如果领导大度爱才,也许会重用他,假定遇到另外一种领导他肯定会倒霉。

还有某著名审计学院的赵某,没毕业之前因其才华出众而被某检察院检察长看中,毕业后令人羡慕,进了该检察院。他满以为检察长会安排他进反贪局工作,让他一试身手,惩治贪官污吏,可没想到检察长却让他先留在办公室工作,幸亏他适应能力极强,把办公室的工作弄得井井有条。一年后他如愿以偿地进了反贪局,据说工作仍相当出色。

因此,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过分看重自己是不足取的,关键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虚心学习,这样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

2好高骛远

有的人也确实很有才气,对自己手头的工作也能够胜任,可总以为自己没得到重用,总以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因此当听说某某到什么单位拿了多少钱和升了什么职时,便也跟着频频跳槽,几年下来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白白浪费了几年光阴,要知道许多资历与经验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积累,需要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终难有所收获。

有一位博士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去攻读博士后,两年后她又到了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牛津生涯还没结束她又到了伦敦大学做客座教授。在常人看来,她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一定是国内许多用人单位仰慕的人才,可当她回国找工作时,却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受她,更不用说别的了,原因是她在国外多年中,因频繁更换工作岗位而使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不成体系,没有发表什么有价值的论文,而她的许多同学,有的只在国外名气不很大的学院做研究,却因成就卓著而入选了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要说她算够有“才”的人了,可是就因为她对现状不满而使自己的才华白白流失,不知道她现在难过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这些?

当然,绝不是主张一个人非要在一个地方干一辈子,因为那样有时会限制一个人的潜能的最大发挥,许多人希望能够在工作一个阶段后换工作环境,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但是,在换工作环境之前一定是感觉到自己已经尽职尽责了,如果再不离开就难以进步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更换工作环境才是合适的。

总之,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一份好的心情、一种平和的心态是绝对不能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有一个稳定融洽的氛围,也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不俗的成绩。

76平稳的心态最重要

人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分子,社会对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然了,有正面影响,也就会有负面影响,我们不能总祈求正面影响而埋怨负面影响,让它破坏我们的心情,相反我们应该学会适应这些影响,时刻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种种弊端,比如以权谋私、任人惟亲、鲸吞公款、仗势欺人、徇私枉法等等不正常现象。可是如果老是盯着这些阴暗面又怎么能行呢?人类社会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但总的来说是在朝着良性和健康的方向向前发展。人们正不断抛弃一些阻碍社会进步的东西,社会正一步步地向着理想的方向,向着大多数人期望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能奢望一蹴而就。我们必须认清这个道理,我们必须学会去适应。

1尊重历史与现状

经常听到有人发牢骚,说当今社会如何糟糕人心不古,到处尔虞我诈,如何不公平等等。禁不住反问一句:“你有办法解决吗?”大多数人哑然,然而还有少数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说假若我是国家领导人怎么怎么云云。同这样的人争执没什么意义。难道说别人都不如你吗?其实情况刚好相反,假若这样的人一朝得志,那一定是社会的悲剧,别说他自己的劣根未除,即使他能像俄罗斯总统普京那样铁腕,我们也绝对不会支持他。我们主张的是稳定,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里,个人的发展才有保障。

其实那些老是抱怨社会阴暗面的人,压根儿就是不懂压力,总是拿国外和我们比,殊不知国外的发展经历了多少年,他们从前还不如我们。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孩子和一个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发展轨迹怎么能比?就拿读书来说吧!穷人的孩子读着书还得想着下顿饭能不能吃饱,而富人家的孩子早在想要多方面发展要成为多面手了。所以贫富差距造就了他们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平等。即使有少数穷人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才,那和我们国家勒紧裤带造出原子弹又有什么两样?我们能一下子生产出那么多航母,那么多F—18战斗机吗?所以我们不可能样样都和发达国家攀比,我们正在向人家学习,这有一个过程。认不清这一点的人徒有一腔忧国忧民之心是没有用的。

有人说,社会的成功建立在个人的成功基础之上,我们大家都好了,社会自然也就好了。假若你仍然不明白,你不妨反问自己:到底你能怎么改变现状?如果无能为力,那么就拼命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大家都这样的话,现状终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