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3—24计)
19927100000031

第31章 浑水摸鱼(2)

当初开始经营的时候,日本的商人都笑话他,认为在习惯于食大米的日本推销汉堡包,无疑是自找死胡同钻,绝不可能有市场。但他不这么认为,他看到,日本人体质弱,身材矮小,这可能同食大米有关;同时他又看到,美国的汉堡包店的效应正向全世界发展。基于这两点,该日本商认为,同样是“嘴巴”的商品,在美国能畅销,在日本为什么不可能?再说,按照犹太人的观点,“嘴巴”生意经绝对赚钱,他只要经营得法,为什么不能获取利润?

凭着这些信念,该日本商的汉堡包店开业了,不出所料,第一天,顾客暴满,利润还大大超过该日本商原业想像的程度,以后,以后利润更是日日高升。

汉堡包商人在市场前景迷惘的情况下,能果敢地“浑水摸鱼”,从而利用“嘴巴”生意发了大财!

8.高喊猛刹

A厂技术改造后,欲处理替换下来的部分设备。B厂得知后,上门求购。A厂老李和B厂老王进行了讨价还价:

老李:“这些设备起码有七八成新,绝对不能低于10万。”

老王:“你不要说得这么死嘛,我找内行问过,最多也就值4万,而且包括安装在内。”

双方谈了约半小时,A厂首先做出让步:

“好吧,看来你们是真的需要,我们事先研究过,最低不能低于8万,就算8万吧。不过,运输、安装,我们可承担不了。”

老王:“不!如果你们负责运输、安装,那我们可以出价5万元,你考虑怎样?”

第二天,双方又谈了一个上午,依然停留在前一天的水平上,下午总算有了点进展:

老李:“老王,可真有你的!没办法,再让你们5千,总该满意了吗?”

……

最后,双方以6万元的价格成交。老李非常满意,因为厂领导定的“杠”是不能低于5.5万。而老王也觉得高兴,他们内定的是6.5万便可成交。

双方报价都很凶,卖方高喊10万,买主狠刹为4万。很显然,双方报价都远离自己的真实要价,其用意都是为了混“水”摸“鱼”。

9.与众不同,独具慧眼

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汇丰银行原先发行的、在香港市面上流通的纸币是所谓“老票”。日军占领期间,强迫发行了所谓“新票”,港币新票行情一再下跌,最后竟跌至票面价值的20%。“老票”、“新票”之间差价越来越大,谁都想把新票早日脱手,免得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纸。企业家王宽诚却与众不同,独具慧眼,另有一番见解。他深思熟虑再三,权衡香港的特殊地位,看准了英政府为了香港的前途对新票不会撒手不管。主意已定,便倾其所有,并多方集资,暗中陆续大量收购新票。不久汇丰银行果然为维持信用起见,依法受理港币新票,并与港币老票票面价值等量齐观,十足竞换,王宽诚由此使资产增值约五倍左右。香港大企业家王宽诚完全是运用“混水摸鱼”之妙计而使资产大增的。

10.神部“搅混水”之计

二战后,日本百废待兴,样样都离不开电。因此,处处开发电源,开山铺路,建造水坝,修造电厂,建筑业处处兴起来。当时日本公认的五大建设公司是:鹿岛、大成、清水和竹中等五家公司。

间组建设公司是一家专营隧道、大坝等土木工程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董事长神部满之助在外面进行业务碰了软钉子,回到公司大发脾气。因为他深深感到,不被看成一流的大公司,不仅自己不够体面,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神部是个雄心勃勃、斗志旺盛的企业家,当他的公司企盼进一步发展时,遇到这样的障碍,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采取了一般人没有预想到,也不敢做的策略。

不久,日本各大报社都先后收到了间组公司一大笔广告费,其要求新奇而简单,五大公司刊登广告时,落款加上间组公司;间组公司刊登广告时,也列入五大建设公司之名,在新闻报道、-评沦等一切见报的文章中,凡提及建设业的大公司时,把以前的“五大建设公司”改为“六大建设公司”。

收了人家的钱,顺便做无损于自己的事,各家报社欣然同意。

广告登出后,神部参加社交活动时,常遭明讥暗讽,他一概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对于“这就是‘六大建设公司’之一的间组公司老板神部先生”之类的话,他慨然应之。

在别人不理解的目光中,神部有其独到的打算。

事实证明,神部没有失算。尽管知情者冷嘲热讽,建设业的舆论却被他搅乱了,不知情者慕名而来,间组公司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公司的业务扶摇直上,规模逐渐超过了一些原来在其上的公司。

三年之后,间组公司终于名副其实地成为日本第一章。

(二)浑水摸鱼与创业谋略

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冲突力量大量存在。弱小的企业应利用市场动荡不安的局面、保全自己的实力,并趁其它企业在混战无暇自顾之时,趁机发展。如果自己实力稍强大,可以利用经济振荡不安和市场混乱之际,乘机兼并那些力量弱小企业,以扩充力量,有时甚至可以故意制造混乱、从中渔利。

那些独具慧眼,手腕灵活的企业家擅于制造恰如其分的浑水,使众人难辨真伪之时,摆脱竞争对手或发展自己。

真正的企业家不惧“浑水”,他们慧眼独具,长袖善舞,因势制宜,扬长避短地从事一本万利的投资。

1.顶新集团另觅新径

台湾的顶新集团建立于1990年,主要以食用油为主,然而一年以后却发现在食用油上慢人一步。于是,顶新集团决定另觅途径。

1991年,顶新集团把目光偷偷瞄向发展方便面。中国大陆的方便面历史已有10多年,在全国各地有100多厂家,仅北京市就拥有60条方便面生产线。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不同厂家的方便面包装简陋又不注重宣传,使中国方便面市场是一个群雄割据、各自为政、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

顶新集团瞅准了这个机会,决心打一场方便面大战。1992年一种名叫“康师傅”的方便面问市了。它品质精良、汤料香波,杯装面和袋装面一应俱全。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介上,“康师傅”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顶新集团终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热,迅速打败所有的对手,坐在了中国方便面行业的霸主之位。

顶新集团乘方便而市场群龙无首的局面制造混乱,大搞广告宣传,从中渔利。在这场商业大战中采用的便是“浑水摸鱼”之计。

2.“日光”牌灯炮双包案

1935年,我国民族工业正值艰难起步时期,美国奇异灯泡厂为窒息我国民族工业,在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每只售价银元0.1元。给零售商的放款期长达6个月。当时上海市场上的灯泡批发价为每只银元0.2元多一些。奇异厂的日光牌灯泡,批价低,放款长,意为打击中国的民族灯泡厂。

面对这一情况,上海的民族灯泡企业在同业公会的领导之下,发挥团结保产的集体力量,在全体灯泡厂每天的产品中,按产量抽成捐献灯泡,将捐献出来的灯泡,以同样加上日光牌Sunlight的中外文商标,并遍登全国各地报刊广告,每只以银元0.05元出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探得当时美商奇异厂蔑视中国,没有将“日光牌”的商标向中国商标局注册,待发现两个“日光牌”灯泡的时候,奇异厂就无权提起保护商标的诉讼。

上海的民族灯泡企业采取以少数扰乱多数的战略,造成市场上价格相差一半的同样“日光牌”电灯泡的双包案,引起了全国各地贩卖商的疑虑,对这纠纷复杂的“日光牌”灯泡不敢进货。这一招,使美国奇异灯泡厂措手不及,除用外国律师登报恫吓以及致函中国“亚浦耳”等灯泡厂,制造一些麻烦之外,毫无其它有效对策。

上海民族灯泡企业正是制造恰如其分的“浑水”,使众人难辨真伪之时摆脱竞争对手以发展自己,从而战胜对方。

3.“橡胶大王”逆流而“上”

20年代初,由于胶园遍布南洋,产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供过于求格开始下跌,一些人开始纷纷出卖胶园、胶厂。

在这种混乱不堪的情况下,陈嘉庚先生并不退缩,他通过的分析,看到了橡胶业的前景。他认为,橡胶用途之广无与伦比。20世纪是橡胶的时代,眼前的生产过剩和利润减少只是暂时而且,南洋一带的橡胶业是英国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英国殖民者决不会坐忍胶价继续下跌。

于是,陈嘉庚作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就在人们纷纷出卖胶园、胶厂的时候,他决定把愿意出让的胶厂立即承接过来。他来到马来西亚等地,花了30多万元买下9所胶厂,又花了10多万元扩充这些胶厂的设备,自己原有的胶厂也进行了修整和扩充,并且投资10万元扩大橡胶熟品制造厂。

不出陈嘉庚所料,1922年11月,英国政府强令限制橡胶生产,胶价开始回升,橡胶业恢复了生机。陈嘉庚的冒险扩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陈嘉庚先生在橡胶生产形势混乱,胶厂亏损和部分停产的情况下不惊不慌,收买各地出让的胶厂,并扩充自己的实力,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了南洋1000万华侨公认的领袖。这完全是乘乱取利,“浑水摸鱼”。

4.神部如愿以偿

二战后,日本百废俱兴,样样都离不开电,因此到处都接连不断地开发电源,开山铺路,建造水坝,修造电厂。间组建设公司是一家专营隧道、大坝等土木工程的公司,当时日本公认的五大建设公司是鹿岛、大成、清水、大林、竹中等5家公司。

间组建设公司神部满之助董事长刚刚在外面进行业务活动碰了软钉子,回到公司大发怨气。因为他深深感到,不被看成一流的大公司,不仅自己不够体面,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业务的扩大。

“好吧!”他们不承认,我就搅他个天翻地覆!

神部是个雄心勃勃、斗志旺盛的企业家,当他的公司进入城建领域,企望进一步发展时,遇到这样的障碍,他自然不会就此罢休。于是,他采取了一般人没想到,也不敢做的策略。

此后,日本各大报社都接到了间组公司一笔大额的广告费,其要求新奇而简单,五大公司刊登广告时,落款加上间组;间组公司刊登广告时,也并列五大建设公司之列;在新闻、报道、评论等一切见报的文章中,凡提及建设业的大公司时,把以前的“五大建设公司”习惯语改为“六大建设公司”。

这样一来,尽管知情人嘲讽、厌恶神部,但建设业的舆论却被他搅乱了,不知情者却慕名而来,间组公司当然也没有让他们失望而去,公司业务扶摇直上,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把一些原来在其之上的公司一个个抛在后面。

3年后,神部的愿望实现了,间组公司终于名副其实地成了日本第六大建设公司。

由此看来,如果日本建设业舆论的一泓清水,没有被神部借报社之力搅浑,很难设想,间组公司能登上第六位的宝座。

当然,搅浑水,这是先决条件。条件具备了,还得有“摸鱼”的本事,那就是企业自身的实力。如果神部不能让慕名前来的光顾他的顾客满意而归,那么他的愿望是如何也不能实现的。

5.故布疑阵大法

一个有经验的商人在他的经商中常采用故布疑阵法,让对方对自已判断失误,进入早已设下的圈套。

故布疑阵法,商场上通常有人这么做:

在谈判时提出某个含糊不清而又不太重要的问题加以讨论。

将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水搅浑,好浑水摸鱼。

为对方提供一些详细琐碎的资料,使之成为对方的负担。

节外生枝,另辟战场,以此来分散对方的精力。

改变计划,突然提出一项新建议。使每件事情又得重头做起。

问东答西,答非所问,故意装糊涂。

借口资料丢失,必须凭记忆把它们汇集起来,从而偷梁换柱,篡改数据或其他内容。

找替罪羊,把责任推到某个人身上。

佯称身体不舒服,需要休息,使商谈中止。

这些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干扰对方,布下疑阵,打乱对手的阵脚,以便乘虚而入,达到目的。

故布疑阵法不仅用在谈判桌上,还可以用在一般商业场合。由于人们宁愿相信由间接途径得到的信息,比公开获得资料更加信赖。因此,丢失的备忘录,遗忘的便条等,常被认为是最能提供对方确实情况、最有利用价值的商业情报,同样这些资料你直接递给对方他会不太注意。如果你想施放些烟雾干扰对方,可利用这一心理,在走廊或者其他地方遗下你的备忘录、便条或文件,还可以把它们扔弃在对方容易发现的字纸篓里。

综上所述,这些完全都是“浑水摸鱼”之计,当然要做得合情合理,否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6.哈同投机显灵

上海富商哈同是靠经营“两土”起家的,这“两土”一为土地,一为烟土。土地和烟土在旧上海是两样利润丰厚的大宗商品。烟土的利润正常情况下为30%左右,而上海的土地利润更高,不过,当时上海外商做这两宗生意的多的是,而像哈同这样由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百万富翁的,即使在精明的上海犹太人中也仅此一个,这不能不归之于他的善于投机。

哈同从进入沙逊佯行供职,手头略有结余之时起,就放起高利贷来,以后职位高了,薪水也高了,加上高利贷利滚利,手头资金多了之后,便开始涉足房地产。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军队分海、陆两路进攻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租界,特别是法国租界内的外国侨民,非常恐慌,纷纷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