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19926600000008

第8章 懂得有效沟通的点滴技法(1)

引言:共同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免要交往、协调,在此过程中,如何做人,做一个受欢迎、受尊敬的高尚之人,是世人都在思考、奋斗的目的。因此,有效的沟通培训,不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还可使人在复杂的社会中正确对待各种人、事,从而使彼此的沟通更完美。

懂得幽默天地宽

幽默是一种特性,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的特性;幽默感是一种能力,一种了解并表达幽默的能力;幽默力量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和幽默感来增进你与他人的关系,并使你善于对自己作真诚的评价的一种艺术。现代人需要幽默,可以说如同鱼需要水,树木需要阳光一样。具有幽默感和幽默力量,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幽默修辞,是幽默语言常用的表现手段。

幽默的语言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从而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对词语的调整、句式的调整,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更能显示出语言的幽默魅力。

有这样一件事:公共汽车上,由于急刹车,一位老人撞在前面一个姑娘身上。这个姑娘很不满意,用北京方言嘟囔了一声:“德性!”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位任大学物理系教授的老人不急不恼地说:“不是德性,是惯性。”车厢里的乘客哄然大笑起来,一场将要发生的冲突化解了。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幽默是缓解紧张局面的灵丹妙药,是随机应变的有力武器。但幽默决不是低级趣味,幽默追求的境界是哲学的飘逸和思想的简朴。

使用愚蠢的、低俗的、笨拙的、肤浅的、油滑的、尖刻的言语不是幽默;油腔滑调地耍滑头、卖滑稽、出洋相,不是幽默。幽默产生的笑是含有严肃内容的笑,幽默的语言要具有高雅的风趣。

幽默的语言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它必须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它的运用要服从于思想、情感的表达。仅以俏皮话、耍贫嘴、恶作剧来填充幽默的不足,换取廉价的笑,是浅薄的。幽默是日常语言的巧妙组合,以深入浅出见功力,正如清人李涣所说:“妙在水到渠成,无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明白了幽默的“玄机”,现在来学两招吧,保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上。

仿拟。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临时创造新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称“仿拟”。

我们来看看它的实际效果: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批评某些干部为评级而争吵落泪时说:“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里运用的就是局部改动名句的仿拟之法,显得俏皮成趣,批评有力。

歪解。俗话说:“理儿不歪,笑话不来。”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问题进行自由解释,把“瓜”强扭在一起,造成不合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说咸鸭蛋是怎么来的,答盐水煮的,便显平淡,若回答是咸鸭子生的,则会令人忍俊不禁。

降用。故意使用某些“重大”、“庄严”的词语来说明一些细小,次要的事情,这种表达技巧便是“降用”。这种方法可以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对方思考,令语言风趣生动。

例如某报有文评价影星葛优,称其前额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影星。这种将知青上山下乡时用的语句降用在葛优的额头上,既表明他的特点,又表明他的成绩,可谓一举两得,令人读后印象深刻。

自嘲。自我嘲讽,是指运用嘲讽的语气来嘲笑自己的缺陷和毛病,以取得别人的共鸣,引起别人会心一笑的方法。

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出现了位丑星——凌峰。他一上场就集中嘲讽自己的长相,说他在大陆各地拍摄时,受到男同胞的热烈欢迎,但他的长相却使女同胞达到“忍无可忍”的程度。这种夸张式的自嘲,产生了一种风趣幽默的氛围。同样,自嘲还可以用在自己做过的蠢事,自己的生活遭遇等。

把握说话分寸

俗话说:“量体裁衣”。日常说话,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作不同的处理,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赞扬不要过分,谦虚也应适当。一些人常常将刚演了出好戏的青年演员称为“崛起的新星”;刚发表了一首小诗便谓之“著名诗人”,这种赞扬有些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但水已泼出,谁又会来草草收场呢?同样,谦虚也该实事求是。有则笑话,说一个人过分谦虚。有人到他家夸他家花瓶漂亮,他说不过是一个粗瓶;人赞他衣服好,他又说不过是件粗衣。当客人对月饮酒,道:“好一轮明月。”他忙拱手说:“不敢,不敢,不过是我家一轮粗月。”这种谦虚便近乎迂腐,以致令人觉得不真诚。

说话留有余地,就要慎重选择一些限制性词语。开口“当然”,闭口“绝对”,会把交谈者吓退,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实际上是虚张声势,往往使自己陷入被的境地。

科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为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

年轻人正是把话说绝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把“一切”换为“大部分”,爱迪生便不会反诘他了。

即使词用对了,修饰程度不同,说起来分寸就不一样。如“好”一词,可以修饰为“很好”、“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这些比较级的使用要慎重。如果你没听天气预报,即使听了,明天还没到,便不可以说:“明天一定会下雨。”一个人的文章写得一般,客气地说也只能是“还好”,怎么能说“非常好”呢?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里它用了“没有”、“最好”,又用了“更”,烘托出该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展现了该企业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良好形象,不失为一条“绝妙”的广告词,比如今的“极品”“世界一流”真实,有力度。

好的修饰词使意思表达完整,恰到好处;过于夸张或过于缩小的修饰词,则会与客观实际相冲突,陷入两难境地。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中,皮卡索夫与罗亭有一段对话:

罗:妙极了!那么照您这样说,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皮:没有,根本不存在。

罗:您就是这样确信的吗?

皮:对。

罗:那么,您怎么能说没有信念这种东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个。

皮卡索夫在此用一个“根本”,把话说绝了。因此,遇到不十分有把握的事,宁可多用“可能”、“也许”、“或者”、“大概”、“一般”等表模糊意义的词,使自己的判断留有余地。

列宁说过:“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是向同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对象,应灵活处理,掌握不同的分寸,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说服有方

现代社会,要使别人接纳你的意见、建议,不能威逼利诱,要使之心悦诚服,掌握说服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通常,要说服对方先要了解对方,对症下药,在说服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劝说,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动用你三寸不烂之舌,耐心细致地说服对方。使他对你产生信赖感,并逐渐了解、赞同你的看法,这就大功告成。然而这只是个基本途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给你介绍一下说服对方的几种技巧。

投巧法。它并不是指“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而是说者为了转变、征服对方,有意识地、别出心裁地构思、设计所要说的内容,并以新颖、奇特、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往往具备两个特点:新,即巧言都有一个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奇,即它常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有强烈的吸引力,能紧紧抓住对方。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就要打破思维定势,要常常“想入非非”、“异想天开”,才能出新言、出奇言,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巧言法并非哗众取宠,它不是从头脑中凭空产生,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灵活的头脑为条件。还要不断从生活中获取灵感。

巧言法有时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位华侨老太太游武夷山时,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长裙划破,顿时游兴大减,山路也不愿走了。陪同她的女导游见状,和颜悦色地说:“您看,这是武夷山对您有情,不要您匆匆离开这儿,叫您多看几眼呢!”老太太听了,立即转忧为喜,站起来继续登山了。这位女导游的话说的巧。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的两方面,看到积极的一面,用巧言劝导、说服,令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变成件颇具喜剧色彩的小插曲,可见巧言魅力之大。

“旁敲侧击”法。生活中往往正面的劝告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劝说不成,往往事得其反。这时不妨改变一下策略,另辟蹊径,调换个方法来劝说,从侧面打开缺口,或许能事半功倍。此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旁敲侧击”法一般多以人与人的感情媒介,人对新事物的兴趣、注意力或以列举有关事例为突破口,对其进行“攻心术”。

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大学一年级时十分贪玩,物理成绩也不好。被人称为浪荡公子。他的母亲为此很伤心。她劝告自己的儿子,没有单纯的说教,而是先讲述有关她的家乡的往事:家乡位于西海岸的一个半岛上,自古以来常被大海淹没。1860年5月24日午夜,家乡又遭到了大海的侵袭,一个孕妇在孤舟上漂流了几天几夜,产下了一个男孩——彼德·塞曼。幸亏乡民救助,母子二人才得以平安无事。接着,母亲不无悲哀地说:“早知塞曼是个平庸的人,我当初就不必在海浪中拼搏努力了。”塞曼听完母亲的话,羞愧万分。从此他改掉坏习性,努力学习,最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类比、对比法。要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就要像中学生写议论文那样,运用类比、对比、举例子、摆事实、列数字,以此支持自己的论证,使说服生动有力。

有一则笑话:一位老和尚本想向施主请求要两根木头,但恐怕那位施主不答应,于是他心生一计。他对施主说:“请给我一栋房子。”那位施主自然不肯答应,第二次老和尚又对施主说:“请给我两根木头。”施主对比上次一栋房子与这次两根木头,自然很爽快地答应了那位老和尚。

生活中巧用心思,用类比、对比法劝说对方,也许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训练有方

你是否因为不善与领导讲话、向他陈述建议,而感到怀才不遇呢?你是否因为不善于同周围人讲话而使邻里、同事关系淡漠呢?你是否因为感到自己口才不好,而常常处于被人忽视的境地呢?没关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超人的口才是可以修炼来的。

首先要克服怯于讲话的心理障碍。不要总以为自己说不好,说的话别人不爱听,这样只会导致恶性循环,越不敢说就越不会说,越不会说就越不敢说。现在放下这一切包袱,大胆地“秀”一回。争取在朋友、同事、领导面前讲话,哪怕嗑嗑巴巴,对自己都会是次锻炼。同时可以多参加朗读、演讲比塞,增强你的胆量,恢复你的自信。

在具体讲话中,也要注意几点:

要善于聆听,准备捕捉交谈对方的反应和敏捷地做出相应的对策,力争主动权,使整个谈话显得生动有活力,如果别人讲话时你心不在焉,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同时也由于你的反应冷淡而往往无法应答对方向你的提问。

当你陈述自己的话时,内容要实在,观点应清楚,逻辑要严密,分析应中肯。只有有了这些实质内容,才会使你的讲话引人注意,再辅以连贯流畅的语序,妥贴的用词,生动变化的句式,就更是锦上添花。

在一些工作场合,要求讲话简单明了,这就要求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在限定的时间里,尽量简明扼要地把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这要求说话者思维敏捷,概括力强。

要有吸引人的气度,如饱满的情绪、诚恳的态度、热情的气氛,幽默的话语。这些都会使你的讲话富有魅力,引人入胜,如果一个人讲话有气无力,清白直叙,平淡无奇,会让人感到是喝白开水般无味。如果用你的眼神、微笑、幽默作调味剂,将会是杯香醇的咖啡。

其实,每个人的讲话风格各有特色。我们不必都练就那种妙语连珠、咄咄逼人的个性语言。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是风度;只言片语、适时而发也是风度;解疑答难、沉吟再三是风度;话题飞转、应对如流也是风度。每个人的说话风度与他们的性格特征,情趣爱好、思维能力、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不必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东施效颦,搞得不伦不类,毫无风度可言。

练就说话的风度,掌握说话的技巧,可以做以下四种训练:

(1)思辨训练。一般情况,往往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想与说,思维与表达交相传递。循环往复,以此在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传递信息。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令思维敏捷,达到脱口而出。

快速表达。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即兴演讲,可以验证自己是否具有敏捷的思辨能力,证实自己是否具有说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