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19926600000039

第39章 如何对付难以沟通的人(2)

d上级知道我比他能干。他既恨又怕,因此压制我,老是让我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他绝不会让别人知道我杰出的表现,怕我升得比他快,常把我的功劳据为己有。

e上级工作不力,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

某科研所的外文资料室负责人小张就是在这方面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当上级布置了需要大量翻译外文资料以供科研任务使用的项目之后,所里的领导反复斟酌,有些犹豫,一时难以下定决心,拿不出可行性方案。这时小张就越过所里领导,直接向上级自告奋勇,说承担这一任务没有问题。这种作法无疑伤害了所领导的感情。其实小张完全可以找所里领导适当地谈一谈,从分担压力、分担忧愁的角度,替领导着想。小张错误作法的关键就是他不是替领导着想,这样不仅不是帮领导解决难题,在潜意识中也认为领导无能。在领导需要的时候,不是给予安慰和分忧,而是给予压力和刺激。当你伤害了直接领导的感情的时候,上级领导对你也不会赏识和满意的。

③转换工作

兵法三十六计有一计叫做“走为上计”,主张在战斗不利于己,且暂时无力扭转的情况下,要引兵退却,脱离险境,保存实力,等待良机。

走为上计的方略,对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竞争也是适用的。在这里,走为上计的具体表现是“改换门庭”,改变单位,从甲地、甲单位转往乙地、乙单位等等。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手下大将韩信,东征西讨,运谋定计,为汉王朝的建立下了卓著功劳。韩信最初并不是刘邦的人,而是项羽的侍卫。在任项羽侍卫期间,韩信经常接近项羽,并屡次为之献计献策。可是项羽根本看不起韩信,从来不肯采纳他的意见。韩信见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就下决心离开项羽,另谋出路。后来,因为偶然的原因,他得到萧何的常识,由萧何力荐,被刘邦拜为大将。在刘邦军中,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三国时期,有一位谋士郭嘉。郭嘉当初是投奔袁绍去的,但相处一段,发现袁绍“好谋无决”,难济天下大事,随后反转投曹操。他与曹操议论天下大事,深得曹操的常识。郭嘉出谋划策,帮助曹操取得平定中原的胜利,施展了自己的伟大抱负。

转换工作是对个人事业发展进程进行调整控制的重要手段。当你不能得有效地对付难以相处的领导时,当你发觉有更好的机会和途径尽快实现你的个人事业策划目标时,跳槽的确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跳槽的确使人更快地实现了自己的事业目标。

如何与有冲突的领导相处

矛盾、冲突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上下级间的冲突,更是时有发生。那么做为一名普通的下属,当你与上级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去做呢?

①忍耐,但有限度

为了维护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谐地和上级相处,必须学会忍耐。我国历史上一直崇尚谦让和忍耐,但这并不意味着委屈求全,也不是让我们去一味地忍耐,假若如此,上级领导将被长期放纵下去,而越发的为所欲为。我们这里只是要你适当地忍耐和节制,并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手段。

由于上下级之间所处的社会层次不同。各自自我角色的认知和彼此对他人角色地位的认知不一致,上下级间难免有矛盾、冲突发生。即使是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中,冲突的蛛丝马迹依然可见,只不过有的尖锐,有的钝化,有的公开,有的潜藏,存在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罢了。所以在处理上下级的冲突时,要尽量忍耐,将个人与上级之间的外在冲突,转成个人心理的自我调整。例如当上级无端批评你时,你自然感到委屈,甚至想与上级闹翻。但你此时应该冷静下来,要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准则来安慰自己,相信会有弄清事实的那一天,于是你的内心会渐渐平静下来。如若你采取极端的做法,暴跳如雷,大动干戈,其结局可想而知,自己与上级关系的危机倾刻之间便会发生,甚至难以收拾。

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尤其当你与上级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坚持宽松、忍耐、克制,它可以使自己和上级的心理上都有一个缓冲的坡度,在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的程度上前进一步。一方面我们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另一方面,上级也不可能是“一贯正确”的,不管对错与否,你忍耐一下,也给上级一次反省自己的机会。再者,突然而激烈的外部冲突,只会增加彼此间的反感,导致交往的裂痕,使上下级关系难以良性发展。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指的忍耐是有限的、不超越限度的,绝非一味忍耐,毫无限度。

②合理维护自身利益

合理维护自身利益与忍耐是相对应的,也是处理上级与下级关系的一种手段。忍耐不是无限的,更不是万能的,有时必须通过一定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例如,对待上级存在的一些大问题和一些原则性问题,单凭忍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需要我们表明立场和观点,加以抵制和斗争,以维护组织及我们的自身利益,事实上,大多数上级,对于来自下级的合理批评和意见,是虚心接受并热诚欢迎的。只要我们是从工作出发,直言不讳地帮助上级改进工作,绝大多数领导是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并不影响上下级的关系。

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中,争取合理维护自身利益的关键是要掌握尺度,即合理。如果不讲理、无理取闹、胡搅蛮缠,必然损害上下级关系。

如何处理好上司对你的误解

做人难,做人的部下更难,做几个人的部下则是难上加难。有时往往不经意的话得罪了某位领导,而我们自已却浑然不知,等到弄明白是某位领导误解了我们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小韩在原先还是基层车间的一名钳工。后来厂宣传部调来一位姓方的部长见小韩文笔不错,便顶着压力将小韩调进了宣传部当宣传干事。从此,小韩对方部长的知遇之恩一直铭记在心。两年后,小韩抽到厂办当了秘书,成了厂办王主任的部下,精明的小韩很快就得到了王主任的喜欢。

没过多久,小韩忽然感到方部长和他渐渐疏远了。一了解,才知现在的领导王主任和从前的领导方部长之间有私人恩怨,因而,方部长总是怀疑小韩倒向了王主任那边。

其实,引发方部长对小韩误解的“导火线”很简单:在一个雨天,小韩给王主任打伞,没给方部长打伞。这还是很久以后方部长亲口对小韩说的,而事实上小韩从后面赶上给王主任打伞时,确实没有看见方部长在不远处淋着雨,误解就此产生了。

一气之下,方部长在许多场合都说自己看错了人,说小韩是个忘恩负义的人,谁是他的上级,他就跟谁关系好,小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人,他也浑然不知发生的这一切。直到方部长在人前背后说小韩的那些话传到小韩的耳朵里,小韩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对此,小韩首先是让时间做公证。他相信“路遥之马力,日久见人心”,方部长在气头上说自己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现在向方部长解释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方部长肯定听不进去,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还是让事实来说话,让时间来检验吧!

其次,小韩采取了以下六个方法努力消除方部长对他的误解:

(1)极力掩盖矛盾。每当有人说起方部长和自己关系不好时,小韩总是极力否认根本没有这回事,他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方部长和自己有矛盾。小韩此举的目的是想制止事态的扩大,更利于缓和矛盾。

(2)公开场合注意领导。方部长和小韩的工作中经常碰面,每次小韩都主动和方部长打招呼,不管方部长爱理还是不理,小韩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时因工作需要和方部长同在一桌招待客人,小韩除了主动向方部长敬酒,还公开说自己是方部长一手培养起来的,自己十分感激方部长,小韩此举的目的是表白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方部长的恩情,又怎是忘恩负义之人?

(3)背地场合注重褒扬领导。小韩深知当面说别人好不如背地褒扬别人效果好。于是,小韩经常在背地里对别人说起方部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自己又是如何如何感激方部长。当然,这些都是小韩的心里话。如果有人背地里说方部长的坏话,小韩知道后则尽力为方部长辩护。小韩此举的目的是想通过别人的嘴替自己表白真心,假若方部长知道了小韩背地里褒扬自己,肯定会高兴的,这样更利于误解消除。

(4)紧急情况“救驾”。平时工作中,小韩若知方部长遇到紧急情况,总是挺身而出及时前去“救驾”。如一次节日贴标语,方部长一时找到着人,小韩知道后,主动承担了贴标语任务。类似事情,小韩一直是积极去做。小韩此举的目的是想重新博得方部长的好感,让方部长觉得小韩没有忘记他,仍是他的部下,有利于方部长心理平衡,消除误解。

(5)找准机会解释前嫌。待方部长对自己慢慢有了好感以后,小韩利用同方部长一同出差外地开会的机会,与方部长很好地进行了交流。方部长最终还是被小韩的诚心打动,说出了对小韩的看法以及误解小韩的原因——“雨中打伞”的事。小韩闻听再三解释当时自己真的没看见方部长,希望方部长不要责怪他。方部长也表示不计前嫌,要和小韩关系和好如初。小韩此举的目的是利用单独相处机会弄清被误解的原因,同时让方部长在特定的场合里更乐意接受自己的解释。

(6)经常加强感情交流。方部长对小韩的误解烟消去散之后,小韩不敢掉以轻心,而是趁热打铁,经常找理由与方部长进行感情交流。或向方部长讨教写作经验,或到方部长家和他下棋打牌。久而久之,方部长更加喜欢这个昔日部下了。小韩此举的目的是通过经常性的感情交流增进与老领导之间的友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韩的不懈努力下,方部长对小韩的误解彻底没有了,反倒觉得以前说的话有点对不住小韩,从那以后,方部长逢人就夸小韩好样的,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

如何与傲慢的人沟通

在日常交往中,有些人往往自视轻高,目中无人,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与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打交道,实在是一件让人难受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不得不与这种人接触,又该怎么办呢?

有人说,对这种人就必须以牙还牙。他傲慢无礼,我便故意怠慢他。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候也许是必要的,但它通常更多地只是一种从感情出发的表现。似乎对方的傲慢对我是一种侮辱,于是,我也要用这种方式去回击他。而当我们用理性很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目前处境时,则更应该寻求某种更适当的交往方式。因此,如果他傲慢,你怠慢,便很可能使交往无法进行下去,这显然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如何建立起恰当地交往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对此,最合适的方式有三条:

第一,尽可能地减少与其交往的时间。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或某些要求情况下,尽量减少他能够表现自己傲慢无礼的机会。这样,对方往往也会由于缺少这样的机会而不得不认真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

第二,语言简洁明了。尽量能用最少的话清楚地表达你的要求与问题。这样,让对方感到你是一个很干脆的人,是个少有讨价还价余地的人,因而约束自己的架子。

最后,你还可以邀请这种人从事一些无法摆谱的活动。例如,请他去跳跳舞,聊聊家常,上卡拉OK唱唱歌,等等。而当对方一旦在你面前表现出其生活的原色之后,在以后的交往中,他往往不再会对你傲慢无礼。

如何与“闷葫芦”相处沟通

大千世界,人的性格也多种多样。有的人富有激情,健谈而热烈;有的人多具理智、风趣而机敏;有的人性格内向,寡言而慎重……但最使人们头痛的要数那些性格极倔强而又沉默的“闷葫芦”了。一般来说,对待“闷葫芦”的态度有如下两种。

①自我调节

和“闷葫芦”在一起,人们总会感到沉闷和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活跃的人,更是觉得难受。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为了活跃气氛,打破这种局面,故意找话题说。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于沉默寡言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出于其有某种心事而不愿多言。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尊重对方,不要去破坏对方的心境,让其保持一种内心选择的存在方式。相反,你如果故意地没话找话,并拼命地想方设法与对方交谈,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和厌恶,以致于他们不愿意和你在一起。

其次,如果你感到一种沉闷,完全可以通过另外的途径去寻求解脱。你可以看看书,找别人聊天,或者是出外走走。如果你必须得到对方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回答,则应该采取非常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简要地表示“行”或者“不行”,“是”或者“不是”,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这样,往往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达到交往的目的。

②使“闷葫芦”开口

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人们琢磨出几种使“闷葫芦”开口的办法。

a从兴趣谈起

兴趣,是人在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作用下对某种事物产生热爱、追求以及创造性活动的倾向。青年人兴趣一般较为广泛。当你以他的兴趣作为交谈话题时,就能较敏锐地触动他的心灵的“热点”,进而产生心理相容和语言的共鸣。

b从烦恼谈起

“闷葫芦”大都具有较明显的“闭锁心理”、他们既苦于无人知晓自己的心事,又不情愿让人真正知晓自己的心事。所以,当我们对他的烦恼给予理解,并热情帮助解脱时,他往往就会同你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