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自我挑战高手
19926500000032

第32章 挑战轻松的敌人(1)

应激状态下,全身肌肉都会变得紧张起来,而肌肉的紧张会引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反应,如头部疼痛、脖子僵硬、肩背疼痛、胸闷、呼吸困难、颤抖、恶心、吞咽因难,视力模糊,等等。这些反应会进一步造成紧张,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控制身体紧张的最有效方法是,学习在紧张反应时如何进行放松。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实用放松法,它不是一种简单地通过看电视或打牌消遣来放松的方法(尽管这些娱乐活动对放松也很重要),而是一种专门的技巧。这一方法在任何我们需要的时候,都可以用来消除身体的紧张。身体放松后,就能消除或缓解焦虑和与焦虑有关的身体不适感。而且,当你的身体放松时,你的心理也能放松。

由于放松练习和读指导语不能同时进行,因此应先熟悉各种方法的具体步骤。然后,根据具体的程序进行练习。每个人所需时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此不必担心自己学得太慢。若对练习的结果感到担忧的话,反而会影响放松的效果。而且还应该注意,只有在练习完前一种方法感到完全放松时,才能进和下一种方法。千万要注意:欲速则不达!

简单放松法

通过练习你能够轻松地达到放松状态。这一方法是一位心脏病学家赫伯特·本森(Herbert Benso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当时,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心脏病患减少会导致身体损害的应激,后来,这一方法演变成为一个广泛应用的放松方法。

练习这一放松方法时,首先应该找到一个让你心情平静和放松的目标——即诱导物,用于训练过程。常用的诱导特有:能让你放松的声音或语句(如听大海的浪涛,或默念“放松、放松……”);或是优美的特殊东西(也许是一幅你喜欢的画);或是能让你平静的情景(如乡下某个幽静的地方,或海滨的沙滩)。当你练习时,作到以下几点有助于你的放松效果:

(1)闭上眼晴以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着。想象你的身体逐渐变得发沉和放松。

(2)用鼻子吸气,并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的吸气过程。呼气时,注意心理感受,且呼吸要自然、放松。

(3)不要担心自己能否掌握这一方法,按照自己的节奏让自己紧张和放松。练习时,分散注意力的念头可能进入你的脑海里,对此不必担忧,也不要沉溺于这些念头,只要继续注意你的心理感受和呼吸。

(4)练习持续的时间就是你能感到放松的时间。这一过程中有的需要2分钟,有的需要20分钟结束练习的判断标准是你感到放松。当你完成练习后,闭上眼睛静静地坐一会儿,然后睁开双眼。起身时,动作不要太快、太猛烈。

作为一个简练的方法,每天你可以比前几种方法多做几次,一小时都花上几分钟练习一次,或在喝咖啡、饮茶、用餐的时间进行练习,或在等候他人的时间里进行练习,或开车时间过长感到累时进行练习。可供选择的机会很多,你应该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发现什么诱导物最适合自己。

运用放松法

放松训练最后一步就是当你需要放松的时候,用到实践中去。经过一段时期的反复训练,放松练习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时,你将随心所欲地达到放松。当然,在运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曲折,如不时地体会一些紧张状态,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用说,经过放松练习,你已经能够更好地认识出紧张反应,并且能够运用放松技巧很好地控制住紧张反应。

作个比喻,练习放松的技巧就好比学习钢琴。刚开始学弹钢琴时,从练习音阶(相当于渐进性肌肉放松)到逐渐练习连续弹奏(相当于简化的渐进性肌肉放松),这一步转变是比较费力和艰难的,但是必不可少。在此基础上,你可以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简单放松术),进一步可以弹奏比较复杂的乐曲(暗示性放松)。只有在较长时间反复练习后,你才能坐在钢琴前自然地弹奏(实用放松术)。若你没有经过初期阶段的练习,就无法达到自然地弹奏钢琴;而不经过放松基础步骤练习,就不能达到随意放松的境界。

训练时出现的异样感觉

有时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抽筋,抽筋会让你疼痛不适,但不会出现危险。避免做紧张肌肉的动作时用力过猛,以及使用暖和的练习环境,可以防止抽筋现象发生,通过紧张抽筋有肌肉可以减轻疼痛感。过后可继续练习,但动作要轻柔些。

有时这是你所希望的,但放松的目的不是促使睡觉。当你在练习过程中容易打瞌睡时,尽量不要躺着练习;也可以手中握一件东西,当你困倦时为了防止它从手中掉下来,可刺激的大脑,使你保持时刻清醒。

出现干扰性和担忧的想法是完全正常的现象,不必担忧会影响练习。重要地认识:只要不注意这些想法,它们就能够自行消失。因此,要接受脑中不时闪现的念头,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放松练习上。如果你试图排斥这些侵入的想法,它们反而会继续存在。

这是初练者常常出现的现象。当你初次接触一个放松练习时,的确是不易产生放松的效果,这是因为功效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的。因此,不要过分期望放权的产生,要顺其自然。另外,要注意训练的环境是否影响了你的练习。

摆脱紧张情绪

现代生活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高速性,因为现代人的时间观念变了,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于是人们的心理节奏日趋紧张,精神负荷日益加重,很容易发生心理过激反应。除了引起失眠、易怒、烦躁、疲乏等情绪变化外,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溃疡病等严重后果。

在不可避免的快节奏生活中,如何摆脱和控制紧张情绪,这对每一个现代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有乐观的情绪、开阔的心胸,更重要的是通过主观努力,加强控制和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在快中求慢,紧张中求松弛,避免人为的紧张。

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事求是制定出每日、每周,甚至每月的工作计划的目标。掌握时间的主动权,尽量避免由于时间安排与实际活动的冲突而造成的手忙脚乱。俗话说:一步慢,步步慢,事情也会越积越多,造成心理压力而惶惶不可终日。

应在每天工作生活的时间安排上计算提前量,养成遇事提前行为的好习惯。例如,你清晨起床、洗漱、用早餐然后赶车准备8时上班,恰好要用去一个半小时时间。若6时半起床时间刚够用,那么,你不妨6时即起床,这样留有半个小时的余裕,可使做事从容,也能在上班途中如遇到堵车等意外时能不急不躁,减少心理压力。其他如访友、看球赛、看电影也应当如此。

现你家庭中家备事最为烦心,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中为此常闹矛盾。因此应做科学安排,要学会立体按排时间,也就是用“运筹学”的方法。例如早晨起床后,可先熬上米粥或牛奶,然后拧开收音机,边听广播边刷牙洗脸,中午或晚上做饭的同时可安排洗衣服或打扫室内卫生。晚上看电视也要预先根据节目安排,喜欢的则看,不喜欢的则不要看,不能一坐下就不起来,可抽时间搞些小手工或编织。

另外,应在平进的休息时间就统筹安排做完家务,这样到星期日或节假日就会名副其实地从容享受休息的乐趣。

无论工作学习多么繁忙,都应忙里偷闲,每天留出一定休息和“喘气”的时间,散散步,听听音乐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毋需讳言,现代生活不是快节奏,同时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但个人能力总是因人而异且是有限度的,因为每个人都应事实求是地衡量和估计自己。绝不要拼命蛮干。最后落得事业未成,身体拖垮,得不偿失。生活上则要知足常乐,量入为出,不盲目攀比、追求虚荣。

常言说:“人比人,气死人”。坚持合适标准,在合理收入的范围内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样你就会常常感到心安理得,从容自在。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也不可能没有挫折,而贵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而对挫折不自悲。要有勇气和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从而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战胜逆境,解脱难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这样:“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应付一切的不幸。”

同时,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心情难受时,则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自己的情绪,如找亲友交谈,痛痛快快地讲出心中的郁闷或若恼,或上影剧院看节目,去公园散步,去舞厅跳舞等,这样就能消除痛苦,减轻心理压力。

解除过度精神紧张

过度精神紧张还容易造成情绪消沉、悲观、厌世、自我封闭。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外于这种心理状态,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系列心理因性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可导致性格变态,少数人还会自杀。

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的、适度的和加强的三种。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过度精神紧张给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威胁是明显的、严重的,那么应怎样做才能解除人的过度精神紧张而达到心理平衡呢?

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应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适合自己的合理期望,不要事事想成,也不要每一事都要求完美。你的一生可能不很伟大,但却活得有价值。各行各业的能手之能以能成功,就因为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优势,根据优势提出合理期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古人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心胸似海的人,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特别是在挫折面前表现出大度。不应一遇挫折就自怨自艾,或在别人身上泄懑,应学会宽容和宽恕。这样你就能忘却那些不愉快的事,消除产生精神紧张的根源,大事不应糊涂,但小事不妨糊涂些,做个“难得糊涂”的人。这样,你会生活得比以前更轻松、愉快。

做任何事不要怕失败,因为只有自信,才会抓住机会。要善于挖掘自身的潜能,改善原有的认识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自己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克服自卑心理,因为生活中一个自我感觉强大的人,要比一个我自我感觉渺小的人精神负担要少得多。因此,认准了的事就去做,大声对自己说“我行!”那么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人生之路并非全是坦途,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每个在困境中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因而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互支持系统。它可为你在挫折时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而减少孤独或紧张。你的新友、同学、同事、邻里都可成为你的支持者。在这个人际圈当中,你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先要多去关心别人,而且关心别人还要使你有一种美好的感受。

自我封闭的两种,一是以为圆心,多是自卑心重或曾受到大的挫折;这只要加强自信,正视现实,就会逐步迈出自己编织的小圈子。二是以别人为圆心的自我封闭。

中国人最能忍辱负重,有些人是为别人而活着,有些人是为父母,有的为儿女,有的为家庭,有的为事业等等,虽然我们不崇尚以自我为中心,但也不能空来世上走一趟,只为别人拉磨盘,而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的活法哪能不累。走出去,做你喜欢的一切,你将发现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你的紧张,烦恼也将随风消散。

做到紧张适度

紧张是一种情绪状态,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紧张感。从人生历程分析,生命有限,故生活的节奏紧张些是对的。

可是,生活的紧张必定带来心理的紧张,心理过于紧张又会导致疾病。因此,紧张必须保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更富有生活的朝气。

很多人只知道工作,不知道休息,其实懂得休息的人才真正会工作。休息好,脑的持续工作时长,无形中提高了整个脑的利用率。

因为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机动的支配下发生的,所以当自己的支机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就会爆发一定情绪,这个情绪往往是负性的。为了保持心境的坦然和情绪的安定,就要设法排除私人杂念,以发挥正常水平。

过分谨慎导致事与愿违

正常人要达成目标时,如果过分用心,或“过分谨慎”地想避免犯错,往往会发生像上述一样的情况。病理学上的某些状况,例如头脑某处受伤,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目的颤抖。”

举例来说,病人不想做任何事情时,他可以将手举得稳稳的,但是他要将钥匙插在面前的锁孔里,手将会歪歪扭扭地斜很多;他能稳稳地拿住一只钢笔,但要他签名时,他的手就抖起来了,就无法控制。假如他以此而不想在陌生人面前出洋想,他或许会根本签不出字。

这些人可以很有效地加以指导,方法是训练他们放松自己,放松他们过度的努力与过度的“想达到目的”,使他们不要过于谨慎地想避免或“失败”。

过度的谨慎,或避免做错忧虑,是一种过度的否定意识。以口气的情况来说,口吃的人心里老是想可能犯的错,而又过度谨慎地想避免说错,结果是抑制说话与阻碍行动,过度谨慎与忧虑是同一事的两面,两者都过分关心可能的失败或关心“做错事”,都与竭力要做对事情有关联。

有些意识的信号,可以告诉你是否因为压抑过分或压抑过少而离开正路:

如果你经常因过分自信而惹上麻烦,习惯性地“闯进别人不敢踏入之处”;就会因为冲动而常常陷入困境;要是你总是“先斩后奏”而使目标发生反效果;要是你永不认错;那么你很可能缺少压抑。你必须三思而后行,停下来仔细地考虑你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