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自我挑战高手
19926500000016

第16章 挑战心理压力(5)

(1)这意味着当事者争功心切,把某件心智或体能活动的成绩看得很严重。一般而言,这牵涉到的多半只是技术届面,因此,并不难克服。典型的例子很多,例是开车、打网球、在公开场合演讲等等。

(2)这是指面临了性命攸关课题时所产生的压力,比如车祸、暴乱、战争,或是遇劫等紧急状况。别忘了,所谓“危险”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有人敢只身探鬼屋,恐惧某种“心理恐惧症”的人而言,比如自闭症。

(3)另一个极端是“日子太好过了”,让你在烦闷之余,实在谈不上什么成就感。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些过着千篇一律生活的上班族,相同的琐碎业务或是机械化的制式动作会让他们有窒息感,觉得自己的才能完全被埋没了,只是在混吃等死而已。

(4)这种人的挫折感就更大了,严重到觉得自己简直是外不是人,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都会很不爽。正反两种发展都对他不利。例如一个情场上的“常败将军”就可能衍生出这种情绪:开口就怕碰钉子,不开口又不甘心。这种心理压力所涉及的届面极广。

(5)这是指某人觉得自己所属的珍贵资产无端被剥夺,像失业啦,以及亲人或好友过世等等。但这并不局限于有形的届面,或单单只是搬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方,也都同样会衍生出这种失落感。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在不发达的社会中,压力首先是与寻找食物、寻找住所、寻求安全以及寻找配偶繁衍后代等生存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在发达的文化社会里(尤其是现代西方社会),压力与基本的生存手段关系甚微,而与社会的成功、与对极大提高的生活水平的评判、与满足自己或他人的愿望紧密相关。现代的“非自然的”压力是否比我们在更原始时代的压力更具有压迫感呢?这个问题有待争论。

然而,问题在于压力似乎是人类状况如此自然的一部分,以至于如果缺了它,人类自己还要创造出压力。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我们宁愿承担心理压力也要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去做。不只是对那些令人不快的、不想去做的事情是如此,即使对那些我们愿意去做,有必要去做,做完后感到充实、感到有价值的事也同样如此。我们之中许多人似乎只有在经历这种压力时工作才能完成得更出色,就像伟大的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只有在债台高筑之时才写作一样。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喜欢把别人置于压力之下。这种方法在对付工作中的同事和上级时可作为对策加以考虑。做一个给别人施加压力的人可以增强自己的权力感和自身的威信;或者仅仅是满足一些虐待狂的心理需要,不管他们如何尽力把这种行为解释成为了保持合理标准,为了“超过”他人需要。

虽然我们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感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我们又不能脱离这些环境,并且还要适应这些环境。有人说:“树挪死,人挪活。”还有人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其中尽管有诸多合理的成分在里面,但总感觉仍然是个人的适应能力欠佳之缘故。一生之中换几个工作环境不足为奇,而一年之中就更换几个,就是你自己本身的适应能力欠佳的缘故。

过分看重自己总是踌躇满志,渴望在好的工作岗位上一展自己的才华的人,要求工作单位考虑自己的专长。其实仔细想想,这恰恰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为什么除了专长就不能做点儿别的什么?要知道你自己所谓的专长其实并不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期待的专长,用人单位往往更注重于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对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说穿了,用人单位更期待那种一专多能的人才,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才考虑你的专业。

即使是真正的才子,真有一技之长,也不要期待能一步到位。因为开始的工作对于以后干本专业将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这是许多工作多年的人们经验的总结。

因此,对于才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过分看重自己是不足取的,关键是要别人看重你的才能。

好高鹜远的人总以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因此当听说某某到什么单位拿了多少钱和升了什么职时,便也跟着频频跳槽,几年下来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白白浪费了几年光阴。要知道许多资历与经验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积累,需要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老是这山望那山高,终难有所收获。

当然,我绝对不是主张一个人非要在一个地方干一辈子,因为那样有时会限制一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我是希望能够在工作一个阶段后换个工作环境,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但是,在换工作环境之前一定是感觉自己已经尽职尽责了,如果再不离开就难以进步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更换工作环境才是合适的。好高鹜远是要不得的。

将压力维持在一个有利的范围内

你是否知道,有时某种程度的压力,是孕育动力的土壤。只有在沉重的现实面前,才智才能将潜能激发出来,只是这个指数因人而异,每个人在面临不同状况时所衍生的压力是不同的。不用怀疑,你在生活中各个不同层面所展现的压力当然是不一样的。比方说,某个人在从事休闲活动时喜欢找些刺激,像高空弹跳,攀登山;然而他在工作上却没这么大的胆识,随便出了点小状况就有了精神崩溃之险。

那究竟要将心理压力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最为有利呢?这得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只要你觉得目前给自己所施加的压力是利多于弊,那你就找到平衡点了。

你不妨把这个观念比拟成车子的油缸。每辆车子的满缸油量是不一样的,而每公斤所能跑的里程数也各不相同。加得太多而溢出来,就有引发火灾之处;加得太少,又会让你感觉不便。那该加多少才合适呢?得看你开的是什么车、打算跑哪里。只有你自己才能拿捏得恰到好处。

既然你知道压力并不是像钞票那样愈多愈好,就不难想见,一旦超过平衡点之后,就是弊多于利。

所谓的压力过大,指的就是扯你后腿的不当反应,包括身体与心理两个届面。

假设你想办个直销说明会,那你的目标自然是想办法让与会来宾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以三寸不烂之舌,怂恿他们当场“起义来归”就更好了。嗯,这确实需要一点压力。若是你的心情放松到近乎昏睡的地步,听众可能认为你在讲梦话;让自己处于很夸张的亢奋状态下,同样会引起听众的疑虑。

简单的说,对你最有利的策略,就是先洞悉自己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心理状态,看看所展现的压力是否符合你的利益,过与不及都要调整。

接下来你该做的,就是透过一定的程度来学会机动调整,务必让你在何时何地都有得心应手之感。什么事都不要走极端。太悠哉会让你大错不犯,小过不断;太紧张又可能把你给吓疯了,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荒腔走板的一面,因此你该恪守中庸之道。只是这当中仍有太多的学问值得你去探讨。

一个有效解决问题方法的提出,往往基于自己对问题的本质有相当了解。而想证明自己看法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别人。

凡是头脑清晰的经营者皆善于利用此法。只要有听众在旁,他们便会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视对方反应来判断检计自己想法之得失。

美国纽约某大石油公司总裁在准备演讲时,一定会先找他太太作实验,因为他太太虽然对石油一无所知,但却有过人的耐力,每次都能将他的演讲从头听到尾,以他的帮助相当大。清楚地将自己的想法以实际语言表达出来的确能帮助人们及早发现自己的缺失,而得以及时做补救工作。因此,你不妨从现在开始寻找可供自己表达想法观念的听众。

很多人因为感觉或体验到自己的欲望,而憎恶自己,也有些人因为上述的造作不能符合时下的标准,而排斥自己。

缺乏信念的人会说:“我什么都不是”;具有观念的人会这么说:“我什么都行”,然后以行动来证明,这并不表示自负或自大,假如有人这么想,就让他想吧!我们会觉得这是信仰、信心与我们内心中人性的表现。做自己的工作,就去做,不管做什么工作,带着热忱、机敏与兴趣,才能超越障碍,扫除气馁。

接受自己,如果你背对着“自己”,对“自己”觉得羞耻,拒绝看清“自己”,那么你就没法发挥“你”所特有的潜力与能力了。

我们不仅由他人身上引起自己的情感创伤,并且因为这些创伤使自己受苦受累。

面对压力,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社会环境不会偏爱某一个人,你能适应环境吗?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平凡的或是伟大的、顺利的或是坎坷的、自愿的或是被迫的……许多人对自己的处境,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满意,因而心理不平衡,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必须要有一种面对现实的态度,然后对症下药,争取能找到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许多人常常感叹社会不公,环境不好,生活没劲;可我们是否注意到了那些生活充实、有所贡献的人们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原本也是不如意的呢?有人骂个体户“肥鳖”,可他们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忙碌,吆三喝四地叫卖,还要应付工商、税务等人员的盘查。凭心自问,若是让你干这一行,你是否能丢下那有所依靠的“铁饭碗”?有人羡慕在外企工作的人收入很高,可他们每天都准时上班,尽职尽责,讲求工作效率与质量,哪像我们有些人随便点个铆,中途就溜号,整天都在泡。对于闲散惯了的人来说,能感到严格的经营管理是如意的吗?

其实,任何环境和条件都具有两重性,既不会一切都好,也不会一无是处。正如一位朋友所说:“30岁以后才明白,哪个单位都有自己念不惯的经。在哪个单位都有压力。”很少有人对自己的单位非常满意。谁都想跳槽,可是有的刚调完就又后悔,觉得还不如原来的好。社会是决不可能给每个人都铺好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道路的。社会是一片沃土,但是到处都有压力,到处都有荆棘。因此,我们要走向沃土深处,就先要敢于并且能够走进荆棘丛。不能适应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如果你觉得面临的现实对你不利,你有能力有条件改变它们吗?如果没有这种可能,那你必须接受,而且只能接受。因为积极心态、成功心理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必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也就是必须在框架的限制中寻求自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只从消极的方面去看,认为要寻求自由发展不得不接受框架的限制;而应当从积极方面去认识,把适应环境、接受框架限制看作是理所当然、合乎规律的事情。

马骏仁教练没有骄人的学历,没有特殊的背景,也没有条件优越的工作单位可以依靠。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复员军人,当了一个普通中学的体育老师。应该说,他所处的环境实在不理想,但他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积极适应,脚踏实地训练队员,一年又一年给体校和省市运动队输出人才。苦干了十多年,才使他终于获得了调到省体院的机遇。可是,他所送的队员因忽视体能恢复,在亚运会上失败,他又被送回去当中学体育教师。他又从头做起。他的处境不利是可以想像的,但他自信主动,一定要突破环境的局限,坚持走自己的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培养出曲云霞、王军霞等众多取得辉煌业绩的优秀运动员。

通过马骏仁的故事,我们明白这样一种概念,对人的发展来说,重要的不是境遇如何,而是你的心理态度如何。树立积极适应环境的态度,应该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积极的自我意识,尤其是自我评价。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适应环境就是积极的自我意识,而不能适应就是消极的自我意识。这还要看一定的社会环境的本质和主流是进步的还是落扣的。就目前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现实而言,一般来说积极的自我意识就应当积极适应社会环境。

②发展积极心态,选择奋斗目标,尤其是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我们每个人在选择奋斗目标时,不仅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还要看看是否与社会的发展所适应。

总之,积极心态,成功心理本身就意味着面对现实;实际去干,也就是积极适应环境。

面对压力要有颗自在的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执着,就是就是人的心理被某一观念、成见或事物所绊住,从而失去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就像牛鼻子被穿上绳子,牢固地系在木桩子上一样。无论它怎么走,它都是绕着木桩子在转,走不出一条自己的路。